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西洋風情

明成祖為何要譴派鄭和下西洋呢?專家的解讀過於沉重,不妨先讀一段輕鬆的《明史演義》:明成祖「尋復派宦官鄭和,遊歷外洋,名為宣示威德,實是蹤跡建文。原來建文帝出亡雲南,駐錫永嘉寺,埋名韜晦,人無從知。成祖疑他出亡海外,因命鄭和出使,副以王景和等,特造大船六十二艘,載兵士三萬七千餘人,多齎金幣,從蘇州劉家港出發,沿海而南,經過浙、閩、兩粵,直達占城……鄭和等既到占城,並不見有建文帝形跡,暗想建文無著,未免虛此一行,不如招致蠻方,令他入貢,方不負一番跋涉。當下與王景和等商議,決意遍歷諸邦,自占城南下,直至三佛齊島國。」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古代越南人

《明史演義》的作者蔡東藩,是晚清的一個老秀才。明清的科舉之途,「秀才」只是個「入門級」,但千萬不要低估秀才的知識水平。蔡東藩認為鄭和下西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緝拿建文帝;目的地也只有一個,就是占城。在占城一無所獲,臨時動議「遍歷諸邦」。

雖然不能肯定蔡東藩說法正確,但也不能證實他信口開河。永樂三年(1405)正月,明成祖曾有詔諭。這份詔諭中,對鄭和下西洋的目標、任務應該有明確的表述。可惜的是,這份詔諭已經散軼。有關鄭和下西洋的史料,目前能見的最早的一份,只有這則《明成祖實錄》的記載:永樂三年「五月己卯,遣中官鄭和等賚敕往諭西洋諸國,並賜諸國王織金文綺彩絹各有差。」

史料缺失,為蔡東藩留下了足夠的創作空間。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寶船模型

刊刻於明萬曆年間的神魔小說《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對明成祖譴使西洋的目的與正使人選鎖定鄭和,又給出了一個貌似荒誕實則深刻的答案。

《西洋記》作者羅懋登,生平事迹鮮為人知,一生著述百餘萬言,結構七十餘萬言的《西洋記》駕輕就熟,絕對是晚明的世外高人。世人耳熟能詳的完整熟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即出自《西洋記》第十一回。歐洲漢學領袖(荷蘭)戴文達(Duyvendak),甚至認為羅懋登是個讀過但丁《神曲》的人。

羅懋登將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歸之於「歷代帝王傳國璽,陷在西洋」。鄭和率領龐大的舟師前往西洋,就是要取回傳國玉璽。這個說法肯定有悖史實。朱棣率軍攻入南京後,確實沒有搜獲建文帝的玉璽,但朱棣命人一氣刻了「皇帝親親之寶」「皇帝奉天之寶」「誥命之寶」「敕命之寶」等寶璽十七顆,即位第三天這些新朝玉璽即陸續啟用。羅懋登杜撰的鄭和下西洋動因,比蔡東藩的演繹更容易否定。

現實當中,不會有哪個皇帝因缺少「公章」發愁。「歷代帝王傳國璽」的取得,無法是謀求皇位的正統性。這個意義的理解,羅懋登明顯是寫對了。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古代文物

下西洋的統帥人選,羅懋登在《西洋記》中首先讓欽天監的官員畫出了一個圈:因為出現「帥心入鬥口」的天象,下西洋的統帥必須是「萬歲爺的左右近臣。」

天象即天道,欽天監傳統社會的理論權威與政治權威。

在欽天監給出的圈子裡,羅懋登虛構了「長老」與「劉誠」兩個故事中的人物,他們的一致意見是下西洋統帥非鄭和莫屬:「長老」通過法術,看出鄭和「不是凡胎,卻是上界天河裡一個蝦蟆精轉世」;劉誠通過相面,認為鄭和有班超之相,出使西域(西洋)可立下不世之功。羅懋登以荒誕不經的論據,論證出了鄭和具有航海、外交諸方面專業才能的結論。

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文人的這一系列形象思維,其實足以為同時代的大眾所認同。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是不是真信天命不知道,對命運絕對是相信的。明謝肇淛《五雜俎》載:「太祖高皇帝已定天下,募有與己同祿命者,得江陰一人。召至,欲殺之。既見,一野叟耳,問:『何以為生?』曰:『惟養蜂十三籠,取其稅以自給。』太祖笑曰:『朕以十三布政司為籠蜂乎?』遂厚賜遣還。」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養蜂

明太祖相信同年同月同同時辰出生的人,會是一個相同的命運。那麼,與自己同時出生的人豈不也要當皇帝么?這找啊找,還真找到江陰一個養蜂的老頭。鄉下這老頭,還真是個「皇帝」:朱元璋有十三個省,他有十三箱蜜!

明成祖決定讓鄭和擔任出使西洋的正使,確實用上了相面絕技明成祖在人選問題上躊躇不決時,是袁忠徹讓其下定了決心。《古今識鑒》載:袁忠徹回答明成祖,鄭和 「姿貌才智,內侍中無與比者,臣察其氣色,誠可任。」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古代文物

袁忠徹的底氣就是相面。鄭和是怎樣的一副面相呢?《古今識鑒》云:「內侍鄭和……身長七尺,腰大十圍,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過面.齒如編貝,行如虎步,聲如洪鐘。」

此時的袁忠徹,只是個從五品的太常寺丞,在皇帝面前說話這麼有份量,因為他是袁珙之子。

袁天罡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袁珙等於是明朝的「袁天罡」。

袁珙(13351410),字廷玉,號柳庄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相術奇士。袁珙對朱棣登上皇帝的寶座,有著極為特殊的貢獻。明陸容《菽園雜記》曰:「太宗(朱棣)初無入承大統之意,袁珙之相,有以啟之……太宗之有大志久矣,(袁)珙之相,特決之耳」。

袁珙鼓起了朱棣奪取皇位決心,還幫助朱棣給了對手致命一擊:袁氏父子給朱棣的手下相面,他們將來個個都要飛黃騰達;給朝廷派駐文武官員相面,這些人將來個個都不得善終。一邊是群情振奮,一邊是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袁氏父子對朱棣那是鐵了心地用心。

將袁氏父子引薦給朱棣的,又是立下「靖難功臣第一」的姚廣孝。鄭和與袁珙、袁忠徹、姚廣孝,都是明成祖的心腹。褫去文人附會的神秘傳奇,一根穿鑿於眾人間忠誠的主線昭然若揭。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原來是這麼來的!

大明史無前例的下西洋活動,真的就像老秀才蔡東藩寫的那樣么?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重賞江陰的一個養蜂老頭?

萬國來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鄭和七下西洋沒有實現地理大發現,其實輸在兩個字上!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