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自從一代的銳龍處理器發布之後,更多的核心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注意,並且使得桌面級處理器往著更多核心的方向升級——就連藍廠的新一代產品也向著多核心邁進。不夠在更多核心的背後,我們不難發現因為工藝製程與TDP的限制,在處理器有著更多的核心之後,其多核心頻率往往會有著一定的下降——對比藍廠的7代U和8代U,你會發現這個現象非常的明顯。而這次,AMD掏出了Zen+架構,搭配上其「女朋友」(我說的是GF半導體晶圓代工廠)的12nm製程,讓銳龍2代處理器的頻率相比前一代有著較高的提升。今天的兩位主角——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與AMD 銳龍5 2600處理器——就是在這兩個升級下的最大受益者。


主角是它們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看了我的那麼多篇評測,估計大家都對AMD 銳龍處理器的外包裝非常的熟悉了吧。AMD 銳龍7 2700與銳龍5 2600處理器的外包裝還是老樣子,灰色為主體,正面有著「銳龍AMD RYZEN」的字樣。這兩款處理器都附送風扇,所以盒子是正正方方的形狀。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之所以說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與銳龍5 2600處理器是架構與製程工藝提升的最大受益者,原因在於他們的基礎頻率就比上一代產品要高200MHz了。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依舊為8核心16線程設計,基礎頻率為3.2GHz,單核最高加速頻率為4.1GHz——這兩個參數分別比1700要高0.2GHz、0.4GHz。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5 2600處理器為6核心12線程設計,其基礎頻率為3.4GHz,單核最高加速頻率為3.9GHz,分別比1600要高0.2GHz、0.3GHz。要注意的是,這兩顆處理器的TDP均為65W,和上代一樣,這頻率的提升是12nm工藝最為直接的體現。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兩顆處理器的本體,沒啥好說的,都是一個樣。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配備了Wraith Spire散熱器,支持RGB燈效,只要把附贈的RGB線插入主板對應的介面,就能通過主板燈光程序控制散熱器燈效。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5 2600處理器配備的則是Wraith Stealth散熱器,按照經驗來講,這個散熱器也足夠鎮壓65W的處理器了。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這次還是用技嘉的板皇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來做測試,內存則是芝奇的SNIPER X 3400MHz內存,顯卡為XFX的RX Vega 56非公版。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對了,這次的主角還不僅僅只是兩塊處理器,還有一塊三星的860EVO固態硬碟。為啥這一塊小小的硬碟也能作為主角呢?因為在X470主板上,附送了一個StoreMI技術。這個技術可以把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甚至內存結合起來,共同為機械硬碟進行提速。這塊860EVO固態硬碟就是後頭用來作為測試的主要工具之一。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這塊860EVO雖然是M.2介面的,可是走的是SATA通道。容量為250GB,官方標稱的最大順序讀取速度為550 MB/s,最大順序寫入速度為520 MB/s,有著512MB的緩存。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之所以選擇這塊硬碟,是因為目前頂級的X470主板上,基本都會配備兩個M.2插槽。一條直接連接CPU、支持PCI-E 3.0 x4,可以充分發揮NVMe協議固態的性能。而因為第二條一般都是走南橋的通道,往往只支持到PCI-E 2.0 X4和SATA 3,如果再插一塊頂級NVMe協議固態上去,很可能會限制固態的速度。這時候,用戶可以加一塊較為普通的固態上去,利用StoreMI技術,讓這第二塊固態為機械硬碟加速。啥?你問用2.5寸的固態硬碟行不行?當然行啊,我用這個M.2介面的860EVO只是為了省事而已,可以少插兩根線。


理論測試成績

這次不多說了直接上測試成績吧。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3Dmark的各項跑分,在Time Spy的測試中,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的領先幅度較大,比i7 8700要強上不少。而在另外兩個Fire Strike的測試中,兩者的差距則是縮小了不少,不過依舊是核心更多的銳龍7 2700要強一點。而在銳龍5 2600與i5 8600的對決中,銳龍5 2600多了6條線程,i5 8600雙拳難敵四手,每個項目的成績落後幅度都挺大的——甚至在Fire Strike的測試項目中都沒有縮小差距,差距反而是擴大了。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7-Zip壓縮解壓測試,這個測試很看重處理器的線程數與頻率,和內存頻率沒有太大關係。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依舊獨領風騷,而銳龍5 2600則是憑藉著能夠維持更高的多核心頻率也罕有的擊敗了8700——不過你要是要求他一直有這個成績,那就過分了,畢竟銳龍5 2600要比8700便宜900塊呢。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因為銳龍7 2700和銳龍5 2600的單核最高加速頻率,要比i7 8700和i5 8600來的更低一些,因此在CINEBENCH R15的測試中,前兩者的單核心性能是稍微落後一點的。可是我們可以看到,銳龍7 2700對的最高單核加速頻率為4.1GHz,其單核成績為169cb;而i5 8600的最高單核睿頻頻率則是4.3GHz,其單核成績為171cb——在相差0.2GHz的頻率下,兩者的單核成績的差距也是非常的小。可見銳龍處理器的同頻單核性能完全是不虛對手的,只要有頻率夠高、性能就有一定的保證。這次的12nm製程給銳龍2代處理器帶來的頻率的提升、間接也是提高了他們的單核心性能。在核心數已經夠多的情況下,相信AMD以後的動作也是優化製程工藝的同時,努力提高處理器的頻率來獲得更好的性能。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CPU-Z反應的情況也是如此,AMD 銳龍7 2700與銳龍5 2600的單核心性能很接近對手,而多核心性能則是呈現反超的情況。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國際象棋的跑分非常的「玄乎」,不說別的,AMD處理器的跑分似乎一直都是落後對手的,就很奇怪。不過這次兩款銳龍2代處理器在這個項目中還是和前兩個項目一樣,單線程落後、多線程領先,沒有敗的太難看。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Super PI的成績,i7 8700與i5 8600的單核睿頻頻率都比較高,因此成績也是要好一點,這也是藍廠的優勢項目了。從落後幅度上說,這次的測試中AMD 銳龍2代處理器也算不上敗的太難看。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WinRAR,這個測試不知道是不是有個bug,i7 8700隻比i5 8600多六條線程,可是前者的測試成績要比後者強60%左右。按理說超線程技術目前只能提高30%左右的性能,不應該有這樣的情況。反觀AMD這邊則是平滑的多了,同時憑藉著更多的線程,在這個項目上銳龍5 2600還小超了i5 8600。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我記得在銳龍1代處理器的時候,在wPrime這個項目上還是有一點落後的。可是在銳龍2代處理器發布後,憑藉著更多核心與更高的頻率,它在這個項目上的成績已經超越了對手。AMD 銳龍7 2700與銳龍5 2600都有著一定的領先,比對手快了近0.4秒與0.5秒。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x264 FHD Benchmark是用來測試處理器轉碼性能的跑分軟體,這個軟體對於核心數與頻率都非常看重。我們可以看到,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的成績依舊是最高的,同時銳龍5 2600的成績也逼近了i7 8700.而i5 8600的測試成績慘不忍睹,沒有超線程的它只能墊底。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那在實際應用中,性能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嗎?MediaCoder對4K烤鴨視頻進行轉碼,轉換成1080P解析度、5Mbps碼率的視頻。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最快,領先了第二名的i7 8700有近20秒之多;銳龍5 2600緊隨其後排在第三,落後第二大約10秒左右;至於i5 8600,很慘,落後銳龍5 2600近15秒。


遊戲測試成績

先說結論:這幾個處理器的遊戲性能都是五五開,都拉不開差距。講道理,這些中高端處理器跑遊戲,幀數的差距太小了,顯卡才是限制幀數的主要瓶頸。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先看3DMark的各項成績吧,在Time Spy測試中,兩款銳龍2代處理器均以微弱的優勢戰勝對手,不過優勢並不明顯。我們可以看到在更多的核心與線程數的情況下,Time Spy成績是有一定的提升的。此外在基於DX 11的Fire Strike測試中,這幾款處理器都打得有來有回:有時候是銳龍7 2700有優勢,有時候則是8700強一點。不過不管怎麼比,8600還是最弱的一個。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最近一個比較新的跑分軟體Superposition Benchmark,通過繪製場景來測試顯卡性能,而場景則是具有大量的光線、粒子與多邊形的存在,能充分壓榨顯卡的性能。在1080P、Extreme的測試條件下,這4顆處理器差距並不算大,只是i5 8600依舊墊底。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基於DX 12的奇點灰燼測試,這次既然是銳龍5 2600處理器的成績是最好的,而銳龍7 2700則是落後0.7 FPS——我覺得這是誤差。不管怎麼說,它們都比對手要強。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古墓麗影:崛起的測試成績,兩款銳龍2代處理器雖然和對手拉不開差距,不過依舊處於領先狀態。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相信大家都知道絕地求生:大逃殺這個遊戲吧,這個遊戲上一年剛出的時候優化很差勁,自從正式版上線後,經過幾個月的優化,現在的優化已經沒有那麼垃圾了。這幾款處理器的幀數差距在2幀左右,也不影響遊戲體驗。不過在我測試的時候,覺得銳龍7 2700處理器的平滑度最好,掉幀的情況比其他3款處理器要少一點。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使命召喚14,在Vega 56顯卡與AMD 銳龍2代處理器的推動下,幀數輕鬆超過120幀。不過這個遊戲中貌似藍廠處理器的表現更好一點。還是那句話:差距不大。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堡壘之夜的模式和絕地求生:大逃殺模式很像,雖然畫風改為了卡通風格,可是對硬體的需求並不算低。不過這個遊戲對硬體的優化比絕地求生要好上一點,AMD 銳龍7 2700處理器在這個遊戲中的幀數要比其它處理器要高一些。

不過總的來說,這幾款處理器在遊戲中的表現都差不多,如果是糾結買哪個處理器玩遊戲的表現更好,那你得看看你玩遊戲的時候會不會在後台開一堆的程序了。


AMD StoreMI技術解析

在銳龍2代處理器誕生之初,AMD StoreMI技術其實已經公布了。這個隨著X470免費附贈的技術,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用戶將空閑的內存、固態硬碟(SATA與NVMe皆可)共同為機械硬碟加速,讓機械硬碟也能夠獲得接近固態硬碟的速度。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StoreMI技術可以將慢速的驅動盤融合到快速的驅動盤內,比如將機械硬碟融合到固態硬碟中,還能特別的劃分2GB的內存作為緩存。此外它的自主學習演算法可以不斷優化常用的文件,將常用文件放到最快的驅動器上,加速文件的存儲與讀取。

這個「加速文件的存儲與讀取」,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隔壁家的傲騰技術?其實AMD StoreMI技術和傲騰技術作用都是通過更快的存儲器作為緩存,來為固態硬碟加速。可是他們兩者的實現方式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在兼容性等其他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差異。

首先,傲騰技術只能使用專門的傲騰內存來作為緩存檔,而且傲騰內存目前只有16G和32G,容量比較小。其次這個傲騰內存走的是PCI-E 3.0 x2通道,並不能算是有著極限的速度。此外,傲騰內存的實現方式非常的粗暴,就是把自身作為機械硬碟的緩存檔,通過演算法將用戶常用的內容放入這塊緩存檔中,當寫入或者讀取這些東西的時候 優先從這個緩存檔中讀取(實際上我們能夠看到、使用到的容量只有機械硬碟的容量)。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StoreMI技術則是沒有那麼多限制了,它支持NVMe固態、SATA固態甚至傲騰內存都能作為加速盤來使用,最大支持256GB的固態硬碟(傲騰內存目前最大的容量只有32G)。因為支持NVMe固態,因此它也支持走PCI-E 3.0 x4通道的頂級固態硬碟,甚至還可以劃分2GB的內存作為一級緩存區,速度能夠再一次提高。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StoreMI技術不僅僅只是把常用的東西放在加速盤中,更是在建立的時候,將這加速盤分為幾個部分融入到機械中,讓一個特定容量、特定塊的機械硬碟都有一定的緩存空間,因此我們能夠看到、使用到的容量是固態+機械融合後的共同容量。這樣的做法,讓AMD StoreMI硬碟進行寫入讀取的時候,可以同時往固態與機械硬碟中存入數據。在存入數據之後,銳龍處理器能根據情況實時遷移常用的數據塊,讓常用內容放置在加速盤甚至內存上。從理論上來講,AMD StoreMI技術要方便許多,同時效果也更為的明顯。

AMD StoreMI技術的安裝

這個軟體目前在AMD官網已經能夠下載到,不過是全英文的,這裡給大家展示一下安裝與啟用的步驟。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下了軟體之後,安裝,直接點Next下一步。上面是完全安裝,下面是按照習慣來安裝的——大家都是第一次用,沒有什麼習慣不習慣的,全安裝就好。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期間可能會叫你安裝一下JAVA 1.7版本,你點Yes就行了。我這沒有,是因為我工作需要,機子之前已經安裝了JAVA 1.8了,無需再安裝。約莫估計安裝用了30s不到。安裝完成後會叫你重啟,這一步建議大家馬上重啟。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重啟之後狀態欄會多一個這個圖標,而桌面也會多一個對應的軟體快捷方式,我們點擊快捷方式或者圖標進入軟體進行配置。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這個軟體有3個選項,這個得好好給你們說清楚,比較重要。

第一個選項,創建一個可以啟動的StoreMI硬碟。這種情況適用於只有一塊固態硬碟與一塊機械硬碟的用戶,並且其中一塊硬碟已經安裝了系統。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系統盤就是固態、倉庫盤(從盤)是機械,想用系統盤為倉庫盤加速,那你選擇第一個。需要注意,這樣做你的機械硬碟中的數據會沒掉,提前做好備份。

第二個選項,創建一個無需啟動的StoreMI硬碟。這種情況適用於有兩塊固態硬碟與一塊機械硬碟的用戶,其中一塊固態已經安裝了系統,另外一塊固態與機械則是作為倉庫盤使用。這個選項就是把另外的一塊固態與機械硬碟融合起來,和第三個選項不同的是,這個選項適用於目前另外一塊固態或者機械硬碟中,其中一塊有著數據的情況(如果兩塊都有,則需要清空其中一塊硬碟的數據與分區)。不過我在嘗試使用這個選項的時候,它提示「for transform data only one drive may have a partition」,也就是「對於轉換數據,只有一個驅動器可以有分區」,大概是因為我固態和機械都有分區了,所以需要刪除一個——後來我拿了一塊新機械硬碟就能使用這個選項了。

第三個選項,新建一個無需啟動的StoreMI硬碟。這個選項的作用和第二個選項差不多,只是如果你的另外一塊固態和機械硬碟是新的、沒有格式化、沒有分區什麼的,可以直接使用這個選項進行創建。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選擇了建立模式之後,軟體會顯示出當前可以建立StoreMI的硬碟。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把比較快的固態硬碟選中「Fast」選項,代表這塊盤是用來加速的;而比較慢的機械硬碟則是需要選中「Slow」選項,代表這塊盤是被加速的。目前只支持兩塊盤融合成一個Tier(融合盤),選擇好後我們點一下Create Options按鈕。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在這個界面中,其它選項不用動。在最後一個「DRAM cache」中,我們可以選擇最大2G的內存空間給這個Tier再進行一次加速。反正我電腦是16G的,給2G做cache也無所謂啦。設置好後選擇Create Tier,就會自動開始創建Tier了。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等一段時間,軟體提示創建Tier成功,也就是創建AMD StoreMI硬碟成功了。這裡不用重啟電腦,我們打開磁碟管理就能看到新創建的Tier了。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在磁碟1位置的固態、磁碟3位置的機械,現在都空了出來。系統依舊能檢測到這兩個位置有硬體,可是沒有顯示容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磁碟4,其容量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容量的總和——固態為230多G,機械為2700多G,加起來就是3023.39G了。容量疊加也是AMD StoreMI技術的特性,從這點上看其理念明顯和藍廠的傲騰有不同。把這個硬碟格式化然後分區後,就能當做普通硬碟那樣使用了

AMD StoreMI技術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部分,會使用測速軟體來測試AMD StoreMI硬碟的性能。同時會模擬日常使用情況,來考察AMD StoreMI硬碟在壓縮解壓、打開軟體等方面的性能。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我們先看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成績,從上到下分別是機械硬碟、固態硬碟、AMD StoreMI硬碟的成績。 我們可以看到,AMD StoreMI硬碟的寫入成績和固態無異,也就是寫入的時候會直接寫入到固態裡面。在寫入之後,系統會判斷這些數據等下是否會用到,然後放一份到內存緩存中。因此在讀取方面,從內存中讀取數據,其速度就要快的多了,達到了4317MB/s。此外,在4K碎片文件讀寫與4K多線程並發碎片文件讀寫上,這塊AMD StoreMI硬碟的速度也和固態硬碟差不多,甚至因為內存cache的緣故而略有勝出。響應速度方面,AMD StoreMI硬碟的寫入響應速度和固態沒有差異,因為所有文件寫入到AMD StoreMI硬碟時,都是優先寫入到固態硬碟那部分的;而讀取方面的響應速度和機械硬碟差不多,大概是因為在讀取的時候需要同時在內存、固態、機械三個介質中尋找,特別是機械硬碟的響應時間本來就高,因此AMD StoreMI硬碟的響應時間也較高。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TTO Disk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也和AS SSD Benchmark差不多,在寫入數據的時候,性能接近固態硬碟。而在讀取數據的時候,性能則是大幅度超過了固態硬碟。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我們可以看到AMD StoreMI硬碟的各項數據都吊打傳統的固態硬碟。其讀取速度更是要比固態快的多,只有在部分項目的寫入速度上略有不及。同時,各個項目的響應時間也接近於固態硬碟。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CrystalDiskMark磁碟測試,AMD StoreMI硬碟的成績依然好的「過分」,讀取成績依舊那麼優秀。

看完了軟體測試成績,我們來看看在日常使用中,AMD StoreMI技術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體驗。這一部分會做文件解壓測試、程序載入測試等,同時會讓AMD StoreMI硬碟連續3次進行同一項操作,以此來查看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首先是WinRAR的壓縮解壓測試,固態硬碟解壓只需要21秒多,而機械硬碟卻要96秒。對於AMD StoreMI硬碟來說,其所費時間雖然比不上固態,不過也只要26秒多,和固態差不多,比機械硬碟快多了。而連續進行3次的解壓測試後,所費時間都差不多,沒有太明顯的進步。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將80張圖片加入到Photoshop中,AMD StoreMI硬碟、固態和機械的成績都差不多。不過在連續進行3次這樣的測試後,AMD StoreMI硬碟所花費的時間要短了一些,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測試中,其所費時間比固態要少一點。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接下來我們看看遊戲的載入情況。載入古墓麗影:崛起的Benchmark測試場景,記錄所費時間。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有著2秒的差距,而AMD StoreMI硬碟則是處於兩者之間、接近固態硬碟的速度。不過在第二次、第三次載入的時候,AMD StoreMI硬碟所耗費的時間都有一定的縮短,甚至比固態硬碟還要快上一些。在第三次的時候,其耗費時間與固態硬碟的相比,足足少了3秒!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奇點灰燼的載入情況和古墓麗影的類似,不過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所費時間的差距非常的大,而AMD StoreMI硬碟所費的時間則是和固態相近。此外,AMD StoreMI硬碟在第二次載入的時候,速度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到了第三次載入的時候,則是節省了接近一半的時間。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當然,有些遊戲的加速效果並不明顯,比如GTA5。因為有過場動畫的存在,機械與固態的載入速度都差不多,AMD StoreMI硬碟又是處於兩者中間,並且隨著載入次數的增加而有著接近固態的速度。

從軟體測試成績和模擬現實使用的情況來看,AMD StoreMI技術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提升的。它不僅只是作為了機械硬碟的緩存檔,更是可以將固態的容量也利用起來、不像是傳統意義上的緩存那樣對用戶不可見。此外,它的機制讓其在實際應用中有著一定的意義,在進行解壓、程序載入的時候,其速度都和固態差不多;在重複多次任務運行後,更是因為有著內存cache的存在而有著超越固態的性能表現。這個技術在搭配AMD 銳龍處理器的SenseMI技術後,能在日常使用中判斷用戶常用的文件、並對其進行加速,可以說,這是越用越智能的技術。


總結

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評測:搭配這個黑科技,遊戲變得更快

製程的提升,讓AMD 銳龍7 2700與銳龍5 2600處理器的基礎頻率與加速頻率有著較高的提升,在同頻性能不虛對手的情況下,這樣的頻率提升連同多核心的優勢,在大部分的測試環節中都取得了勝利。我們該看到的是,多核心一直是AMD 銳龍2代處理器的優勢,同時因為頻率的提升,其單核心性能更是直追對手——可以說,AMD 銳龍1代處理器的最大短板,已經被製程工藝給彌補了過來。

此外,這次的最大亮點還是AMD StoreMI技術的引入,這個X470主板附贈的功能,在打開時候是真真正正的讓機械硬碟有著固態硬碟的性能、同時也不會浪費存儲空間。甚至因為內存cache與AMD 銳龍處理器的SenseMI技術的關係,在多次運行某一程序或者進行某一操作後,其所費時間要比第一次少一些,甚至比純固態所費的時間還要短。這是這種加速盤最大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花費大量的篇幅來介紹這個技術的原因。

在AMD 銳龍7 2700、銳龍5 2600與AMD StoreMI技術的加持下,程序的載入能變的更快,無論在工作還是在遊戲中,用戶都能節省下大量的時間——縮短無關重要的載入時間,讓用戶有能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內容上,這大概就是AMD 銳龍處理器與AMD StoreMI技術誕生的原因之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