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限開展的人生-傅佩榮

無限開展的人生-傅佩榮

無限開展的人生

方東美先生於一九六九年參加夏威夷大學主辦的"東西哲學家會議"時,發表一篇論文,題為"從宗教、哲學與哲學人性論看『人的疏離』"。他在這篇論文中畫了一頁圖表,揭示了一個平凡人"如何"向上提升,抵達神明的超凡領域

鼓勵人們高尚其志,是一回事;說明其理由及動力來源,則是另一回事。方先生的策略是藉助於許多偉大的哲人所作的示範,因此行文顯得氣魄宏大,使人在閱讀之後自然心生嚮往。本文擬依這張圖表,扼要說明方先生心中的人生歷程。

此一歷程共有九個層次,由低而高,依序是:自然人、活動人、理性人;藝術人、道德人、宗教人;高貴人、神性、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

首先,第一組的三項是自然人、活動人與理性人。這三種表現是與生俱有的條件。人做為"自然人",是萬物之一,也須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發揮體質上的特長,求得優越的生存機會。其次,"活動人"特別是指人的創造及製作能力而言,由此改變了大自然的形貌,奠立了文化及文明的基礎。"理性人"則進一步凸顯了人是萬物之靈,因為他有思考能力,除了掌握生活資源,還可開始探討如何使生命富於意義,進而實踐各種高尚的價值。

接著一組的三項是藝術人、道德人與宗教人。在理性的基礎上,人很容易察覺自己有審美、向善、成聖的願望。若無藝術,則人無法須臾擺脫功利實用的考慮,而這種考慮無異於枷鎖一般,將帶來無窮的壓力與憂患。若是不談道德,則人格高低無從界定,人性的平等與尊嚴也將如同無源之水,然後人類世界難免回墮到生物競逐的叢林階段。那麼,再往上的"宗教人"是怎麼回事呢?

方先生晚年病重時,是否正式皈依佛教?此事仍有探討的空間,但是他確實描述自己的生命型態為:"儒家的家庭傳統,道家的生命情調,佛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西方的學術訓練。"方先生一生教導哲學課程,從未忽視宗教的重要,但是與其說他信仰某一種宗教,像正式信徒一般的履行教規及儀式,還不如說他所嚮往的是一種宗教"情操",亦即他相信有一位哲學家的"神",可以使人間一切價值得以圓滿實現。此一信仰使人蘄向完美,亦即"成聖"。所謂"成聖",其實正是為剎那生滅的人生找到"真而又真的真實",然後展現出不執著的智慧,表現無私的美德。換言之,若是少了"宗教人"這一層,則任何價值都將局限於相對的、小我的世界中,並且無法跨越痛苦、罪惡、死亡這三大悲劇的門坎。

再向上的一組有:高貴人、神性、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高貴人即是儒家口中的"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君子在人間已臻完美,可以進而展現神性,就是"參贊天地的化育",亦即與神明合作來改善人間。方先生常說:"要做人,就是要成就他的神性。"他所用的是英文語句:To be human is to be divine . 這種對人性的積極觀點,是方先生一生的信念所在。最高的頂峰是"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或稱之為"玄之又玄的奧秘"。這個詞的拉丁文是Deus absconditus,意思是"深奧難解的神明",絕非人類的語言及理智所能衡度。他的目的是要強調:人有無限提升的可能性,並且此一可能性必定源自一位無以名狀的神明。任何宗教中的名號(如神、佛),都只是代表象徵作用的符號,因為那是人的精神領域的微妙境界才可以相通的。如此一來,人生的可貴與偉大潛能,不是值得我們珍惜萬分嗎?

今日世間,哲學家如方先生,對人類尚有如此期許者已經少之又少,期許之餘,復能以理論以圖表示之,以啟迪世人者,更是難得一見。我們於此,更應深思而力行之。

文章由傅佩榮老師原創在本公眾號發表,歡迎朋友們訂閱轉發。

學習莊子虛而待物-傅佩榮

傅佩榮2016年課程安排

談談莊子-傅佩榮

生命轉折點-傅佩榮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問題-傅佩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桐城 的精彩文章:

桐城發現宋墓 展現千年前「小康生活」
《追光逐影》:在光與影的世界裡盡情馳騁

TAG:最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