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行的三重境界

修行的三重境界

度己/度人/濟世

一個專註於弘揚道教文化的平台

1.入門:明理,持戒

初學道,首先要清楚道教的宗旨以及教義。道教尊奉「道」為最高信仰,以道祖老子之《道德經》為根本經典,道教宗旨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湛寂真常,道也;傳法度人,教也。道教乃大道之教化,眾妙之所宗。

道之運行有規律,人之行為同樣有準則。人的準則合乎道的規律,長此以往,兩者融為一體,方能體悟道之精髓。

修行難,難在人心散亂,修行人心在世外,而身又於世俗生活之中。紅塵世界,物慾橫流,為防止心神被侵擾,不得清凈。祖師慈悲,看到後人障迷自性而不自知,所以又指出了修道應該具備的具體行為規範(即戒律),讓虛無渺茫的道變得觸手可及。於是,戒律就成了修道人言行舉止、心想動念的參照準繩。

尤其是對於初入道門的修行人,必須嚴持戒律,同時持戒亦是最直觀、明確的修行。

2.有為,不妄為

《道德經》最重要的思想便是:無為。於是,很多同修把無為作為當前自己修行要達到的目標,可是堅持一段時間後,便開始鬆懈、煩躁,甚至懷疑「無為」的思想,這樣修行便會是越修與道越遠。

萬物從無中而來,修行則需要從有中返無。即:先有為,再無為,有中返無,不可一蹴而就當然,有為,並不是妄為,而是有意讓身心合道。

慮而後得,從有為中體會道的奧妙。正如行善的過程,剛開始有心有意去做善事,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自然而為之,無意無心的去行善積德。

3.無為,無不為

凡心不死,道心不生。修行,是要達到「私慾盡凈,天理流行」的境界。

無為,而無不為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無心而為之,所思所為皆是道。《清靜經》曰: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唯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故,若要達到無為的境界,需要心神清凈,遣欲澄心,湛兮寂兮,自然無物無我,無心無為。達到此境界,即與道合一,而無不能為。

隨手分享轉發

弘道功德無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門學苑 的精彩文章:

學道修行,悟透三部經足矣
學苑課堂 無覺與有覺

TAG:道門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