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令中國寒心的國家,不斷向中國索要,卻不知感恩稱:援助天經地義

令中國寒心的國家,不斷向中國索要,卻不知感恩稱:援助天經地義

令中國寒心的國家,不斷向中國索要,卻不知感恩稱:援助天經地義

文|小羽

中國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一直都講究以和為貴,在國際上一直堅守著一個原則:你不惹我,我不惹你;朋友有難,必全力相助。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與許多國家建交,這其中不乏一些貧困的小國家,但中國也都把他們當做是自己的兄弟看待,不遺餘力的援助他們,而他們也堅定地站在中國這一邊,像如今的巴鐵友誼就是最好的證明,可是中國樂於助人的行為也養出了一些「白眼狼」,上世紀的中國在自身貧困的局面下還省出資源幫助他們,結果換來的卻是一句「中國援助天經地義」,而中國停止援助之後,處處與中國作對。

令中國寒心的國家,不斷向中國索要,卻不知感恩稱:援助天經地義

這個國家就是遠在東歐的阿爾巴尼亞,是個人口不足300萬的小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個國家一直處於戰亂的邊緣,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獨立後的阿爾巴尼亞也只能靠蘇聯的援助才能生存下去,可是沒過幾年,蘇聯與阿爾巴尼亞產生爭端,小弟不服從大哥,於是蘇聯終止了援助。阿爾巴尼亞的政權才建立幾年,非常需要外力的幫助來復甦國民經濟,此時,阿爾巴尼亞就找到了中國,跟中國一番訴苦之後,中國決定援助這個貧窮的小國家。在24年時間裡,中國援助次數達75次,總資產約100多億人民幣,還幫助阿爾巴尼亞建立了91套完整的基礎設施體系,覆蓋了全國90%的產業。

令中國寒心的國家,不斷向中國索要,卻不知感恩稱:援助天經地義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不遺餘力,1961年中國捐助了幾十萬噸的糧食和2.5億的人民幣外匯,那是中國最貧窮的時候,中國也極力省下來給他們,甚至一有新設備就運送到了阿爾巴尼亞,可是阿爾巴尼亞是怎麼對待中國的?有一次中國調查團前去考察,看到的是風吹日晒的優質鋼材和布滿灰塵的精密儀器,不僅如此,阿爾巴尼亞還非常厚臉皮的說「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中國援助我們是天經地義」,在後來的援助中變本加厲不斷索取,甚至以西歐發達國家作為標準,向中國要這要那,當時就要求中國給阿爾巴尼亞每個農村合作社捐贈一部電視,這麼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就只有阿爾巴尼亞想的出來了。

令中國寒心的國家,不斷向中國索要,卻不知感恩稱:援助天經地義

阿爾巴尼亞不思進取,將中國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再繼續援助下去阿爾巴尼亞也只是維持現狀,中國的錢都打水漂了,周總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1976年決定中斷對阿援助,可是阿爾巴尼亞卻對中國懷恨在心,處處與中國最對,這可真是一隻「白眼狼」,直到現在阿爾巴尼亞也沒有發展起來,一如既往地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先森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先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