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徵文創作60周年:文成錦繡歲月如歌

甘徵文創作60周年:文成錦繡歲月如歌

甘徵文(右)在創作60周年紀念活動現場。

紅網時刻岳陽5月16日訊(記者 羅玲 通訊員 任可)歌聲裊裊、笛聲悠悠、笑聲陣陣。5月13日,一場甘徵文文藝創作60周年紀念活動,讓湖南省汨羅市弼時鎮的一個小農莊熱鬧非凡。

「六十年筆挾風雷,激濁揚清,汨水滔滔堪作墨;三千卷文成錦繡,裁雲織月,紅塵滾滾盡如歌」「半因傾慕半因痴,半道出家學戲詞。幸有名師施杏雨,愧無新綠掛春枝」……當天,數百名「文哥」粉絲、學生、好友用詩聯、表演等形式紀念甘徵文60年來的輝煌創作歷程,對年屆八旬的甘先生送上熱烈的祝福。

「作田漢子不用酒,鋤頭挖出詩萬千」

從16歲開始創作,17歲時,處女作《八品官》更是一鳴驚人,獲全國優秀劇本獎、全國現代文學創作獎。從那以後,《鄉長本姓趙》《屈原在汨羅江畔》《平民領袖》《甜酒謠》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曹禺劇本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劇目獎等各大獎項盡收囊中。一路走來一甲子,甘徵文先生的創作碩果累累。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文成三千的他,卻只有三年的學堂經歷。甘徵文出身農村,父母皆是文盲,由於家境貧困,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熱愛文藝的他卻堅持四處搜羅書籍、報刊,邊看邊學,邊勞作邊創作,在田間地頭的生活中,寫出了大量的民歌與詩歌。在湘潭地區首屆文代會上,一句「作田漢子不用酒,鋤頭挖出詩萬千」震撼了無數人,這也是甘徵文「勞動出詩篇」的真實寫照。

《馱妻》經典回放,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

《八品官》中一段經典表演《馱妻》在13日當天活動現場回放,讓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我曾經目睹一對夫妻在離婚的路上要過一條河時,丈夫主動馱妻過河,居然讓妻子感動然後重歸於好的事實,所以在《八品官》里我也加了這麼一段。」甘徵文曾在訪談節目中談自己的創作經歷,話語中總離不開一段段生活經歷。

甘徵文是著名作家韓少功的老同事,被韓少功稱為「文學創作上的良師益友」。活動當天,韓少功從北京發來賀詞,他說,甘徵文半個多世紀一直紮根鄉土,心繫人民,屢創新局,成為湘楚大地亮麗的文藝品牌和精神標高之一。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郭漢成在談《八品官》的創作成就時也說,《八品官》創作的成功提供了一個經驗:「要想提高現代戲創作的質量,必須過好生活這一關。程式、技巧等我們是要學習,但沒有生活作為出發點,它們便成為沒有生命的東西。」

被問起創作60年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甘徵文說:「是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為什麼您的作品能被這麼多人喜愛呢?」「因為它們接地氣,都很貼近生活,與時代接軌,與人民的心靈接軌。」

「文哥哥青春飛,晚霞更比朝霞美」

表白「文哥」。

「文哥!」「文哥您好!」「祝賀文哥!」在以「文哥哥青春飛,晚霞更比朝霞美」為歌詞的背景音樂中,前來參與活動的親朋好友和學生粉絲們頻頻和甘徵文打著招呼,不論年紀大小,用的大多是「文哥」這個稱呼,讓記者倍感有趣的同時也心生好奇。

「這個哥就是『青春之哥』啦!」面對記者的疑惑,「文哥」大大方方回答到,「把我喊年輕點不,我的子侄都是這麼喊我的。」

甘徵文給「粉絲」簽名。

在活動現場,粉絲們排著隊拿紀念冊找「文哥」簽名合影,帶著花帽子、穿著時髦的「文哥」來者不拒。文藝表演環節,雙簧《三打哈》、三句半《說笑文哥》也折射出「文哥」生活中有趣的一面。「文哥」上陣演唱的一首《敖包相會》更博得場下陣陣歡呼和掌聲。

「我喜歡和年輕人一起相處,也喜歡讓他們喊我"文哥",這樣能讓我自己心態年輕,精神年輕,逆生長啊,越活越年輕。」甘徵文說。

岳陽人大教科文主任盧宗仁回憶跟甘徵文的相處往事:「我斗膽問他年齡,問第一次他沒聽見,問第二次他說不記得,我這才明白他是故意不聽見。他現在有七個微信群,嘴裡還說著我有好多女粉絲呢,然後怕我不相信似的,又拿手機給我驗證。」

學生吳勝利為老師甘徵文寫過感言《青春之哥》,文中寫到:「初見面時,甘老師就說自己才十八歲,不要我們稱師父,也不要我們叫甘爹,於是,『文哥』這個親切而響亮的名字,就成了朋友圈裡對甘徵文老師的尊稱。」

甘徵文現場表演。

「學生們只要有時間,就會邀我去唱歌,登山,打撲克。在他們青春活力的感召下,我忘了自己的年齡,一件紅衣服,一頂花帽子就急急出門。」說起和學生們的相處,甘徵文彷彿年輕了一大截。

和甘家班一起「再出發」

談到甘徵文的學生們,就不得不說起汨羅的「甘家班」。2012年,汨羅市文聯組織舉辦戲劇劇本創作培訓班,邀請甘徵文擔任導師這個班也就被民間稱為「甘家班」。這次創作60周年活動,正是「甘家班」一手操辦的。「我們前前後後籌備了兩個多月,節目都是自編自演的,其中還有《誇誇咱們的甘哥哥》這段我們自創的花鼓小調。」甘家班成員吳勝利說。

紀念活動合影。

「2014年,學員陳志敏,周茜的劇本《過渡》《拍照》不但搬上了舞台,還在省里分獲劇目金獎第一、二名,囊括了優秀劇目、優秀節目、優秀導演等七個獎項。學員吳勝利的《擇婿》也獲得了小戲劇本獎。陳涓的《算賬》在2016年全省戲劇、廣播劇優秀劇本評選中榮獲劇本獎,並獲第五屆瀟湘杯網路微文學大賽微劇本一等獎。左奇志寫的劇本《錯愛重圓》也相當不錯。還有郭意,莫白,孫霞也都非常的優秀……」在某個訪談節目中說到甘家班,甘徵文為自己的學生們無比自豪。汨羅是個「戲窩子」,這些成績,也是汨羅戲劇傳承發展的一個縮影。

「汨羅江的江水滋養了我。如果我不能為他做點什麼,我會寢食難安的。」在這樣的心情下,甘徵文創作出了《屈原在汨羅江畔》,也是在這樣的心情下,開始了他在甘家班的授課。甘徵文說,60周年對他來說是一個紀念,也是一個起點,「還是會以劇本創作為主,繼續貼近汨羅實際,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再出發,和學生們一起為戲劇創作在汨羅的傳承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網 的精彩文章:

紅網時刻將現場直播「智匯洞庭 科創常德」活動
探秘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各地都亮出了哪些「名片」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