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陽明:致中和只在謹獨(圖)

王陽明:致中和只在謹獨(圖)

來源:道德真源《聖賢法語》欄目1173篇

摘自:《王陽明全集·傳習錄》

製作:道德真源


澄嘗問象山在人情事變上做工夫之說(「人情事變上做工夫」,即在人際關係,及各種的俗事上做工夫。按照佛教的說法,就是在世間法上下工夫。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故儒家言「事變」,佛教言「無常」)。

王陽明:致中和只在謹獨(圖)

先生曰 :「除了人情事變,則無事矣(俗話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因為「自性本自清凈」,一切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人們執著於世間法,就永遠不能清凈;若能看破「人情事變」,心不執著,則自然無事、而得自在矣!)。喜怒哀樂非人情乎(喜怒哀樂,莫非不是人情嗎)?自視聽言動,以至富貴貧賤、患難死生,皆事變也(也就是說,世間的一切皆屬無常)。事變亦只在人情里(無常只在人情里。「自性本無生滅」,「自性本無動搖」,人們不被世間的幻相所迷所轉,不產生喜怒哀樂,也就不存在因無常產生的痛苦和煩惱)。其要只在致中和(關鍵在於實現中庸之道,也就是佛說的明心見性,了脫生死輪迴);致中和只在謹獨(中和,即道體、自性。孔子在《中庸》中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故知中庸之道非在外,而在於自心。一個人自己內心是怎麼想的,動沒動真心,唯有自己最清楚,故中和之道的根本在於「謹獨」。王陽明先生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人們要想實現中庸之道,只在於「謹獨」,而不是在人情事變,即世間法上做工夫。所謂的「謹獨」,就是看破、放下、不動心,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不欺心,守護好自己的心)。」

註:括弧內為東方陽熹的注釋。

(更多內容請訪問:www.daode.org)。

王陽明:致中和只在謹獨(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慧明:何謂入世?何謂出世?(圖)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