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在錦州市博物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的工作之前,一個標有「鐵葉鎧甲」的文物箱一直沉寂在市博物館文物藏品庫的一角,箱上的照片資料不完整,通過照片根本分辨不出這件藏品的樣貌,需要補錄照片。當專業人員打開這塵封已久的箱蓋,一件綉金四爪龍鎧甲映入眼帘,雖然已敷滿塵土,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件鎧甲的主人的身份絕對來歷不凡。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龍紋加身鎧甲重達30斤

鎧甲為清代鐵葉甲,上衣長79厘米,胸寬73厘米,袖殘長30厘米,下裳腰圍100厘米,高83厘米。頭盔通高22厘米(殘缺),直徑21.5厘米。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市博物館的劉振陸副館長推測,此鎧甲適合馬上作戰,且主人身材魁梧。這件鎧甲由上衣、下裳、左右護肩、左右袖、左右護腋、前遮縫、左遮縫組成。甲衣雙肩各裝有綴鎏金龍紋銅製護肩一個,兩腋各系一片雲頭狀護腋,腹部佩一片梯形護腹,即前遮縫,也叫「前擋」。腰間左側也佩同樣的配置,即左遮縫也叫「左擋」。右側因有箭囊遮擋,則不設這種配置。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上衣左、右襟各以金線綉一條升龍,龍身用紅、綠線勾邊,火焰雲用金線勾邊。上衣背面居中綉一條正龍,左、右半圓型護肩上各綉金龍一條,護肩接衣處有三個銅製帶扣以方便連接,銅質護肩上飾鏤空金累絲雲龍紋及八寶吉祥圖案,並鑲嵌珊瑚珠、青金石、珍珠、綠松石等,鑲嵌的珠寶大部分已經遺失,只有一個護肩上還剩有一顆珊瑚珠、一顆綠松石。下裳共綉行龍六條,前後開襟處各綉一條行龍,裙底兩條行龍,相對的龍首間綉火珠、骨飾雲、四合如意雲等紋飾,內敷鐵葉。

錦州有一清「龍紋鐵葉鎧甲」重30斤 曾參與寧錦大戰經過血的洗禮

頭盔殘重1.875千克,衣服殘重13.025千克,總重量14.9千克,對於現在行軍來說,也不算重。

清龍紋鐵葉甲與寧錦大戰

清朝統治者一直對自己的民族服飾有著獨特的理解。特別是他們不僅認為鎧甲是祖先的傳統,而且認為這是他們屢戰不敗的重要因素,所以對鎧甲服飾的繼承和發展極其重視。清代八旗盔甲種類繁多,何種級別的官員穿何種盔甲,均有嚴格規定,不可稍有逾越。

市博物館館藏的這件藍緞綉金龍鐵葉鎧甲,布面為純藍色,可確定為正藍旗;四爪龍紋飾,分析應為郡王或親王。盔甲上的火燒痕迹,證明了參與過慘烈的戰火洗禮。只有在清早期,清朝的皇族才能親自參加一線作戰。

清順治之前的正藍旗旗主分別為,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奇、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皇太極長子豪格、多鐸之子多尼。而這四任旗主中只有莽古爾泰和豪格曾多次參戰。

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皇太極為了長期圍困錦州,豪格奉命和多爾袞一起在義州屯田,豪格率軍擊敗了明軍,攻克很多城池。又在杏山攻擊洪承疇的兵馬,與多爾袞一起包圍了錦州。但是因為離開錦州城到遠處駐紮,被遣回家中,降為郡王。後又和豫親王多鐸一起擊敗了寧遠的明軍,斬殺明將金國鳳。

崇德六年(1641年),清軍再圍錦州,豪格攻擊松山及山海關的明朝援兵,截獲戰馬五百餘匹。

崇德七年(1642年),圍困在松山的明將夏承德秘密派人前去清軍大營請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馬在夜裡爬梯進入城內,擒獲了洪承疇及巡撫邱民仰等人,斬殺明軍軍官一百餘人、士兵一千六百多人,又和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贏得了松錦大戰的勝利。戰後因為軍功重新晉封為親王。順治元年,因為中傷多爾袞被削爵,之後跟隨清軍入關。清定都北京後,仍封肅親王。

順治三年,豪格被授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同年滅張獻忠政權。順治五年三月,被多爾袞構陷削爵,事後被幽禁北京,同年四月死於獄中,時年四十歲。

莽古爾泰和豪格,兩人都曾經受封貝勒或王爵並任正藍旗旗主,都曾在錦州一帶親自參戰。但是通過對比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皇太極御用的藍緞面綉龍鐵葉盔甲和順治帝鎖子錦盔甲。此鎧甲的外形以及精美程度與順治時期的鎧甲高度相似,由此,有專家推斷該鎧甲的主人是豪格的可能性大一些。

歷史的煙雲從來都是一團迷霧,一件鎧甲的來源有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進行非常準確的評判和分析。

畢竟,現今留存的史料不足以證明其非常準確的真實性。

其真實的歷史,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是終生難破的未解之迷。我們只能就相關的一些非常小的資料進行想像性的分析。

但這種分析和想像相結合,正是文物考據的魅力所在,也是歷史文化尋真尋根的精髓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繡之州 的精彩文章:

TAG:錦繡之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