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的什麼都可以再循環?細看可持續設計的不可思議!

真的什麼都可以再循環?細看可持續設計的不可思議!

年復一年的地球日,會不會也像情人節、女王節、光棍節那樣,成為提醒人們添購一件可持續設計的一日?然而你我都知道,僅一日的環保意識根本就不夠。所以,在細看全球最不可思議的可持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都指望能解答一道看似淺入深出的提問:「真的什麼都可以再循環嗎?」

可持續 ,亦可大量產

或許談及可持續傢具,印象中總是有著一種過於隨性,拼湊而成的草根感。或許,這是一些設計師們不斷地在尋找新的可持續的自然原料所致。從維爾納·艾斯林格(Werner Aisslinger) 早期的麻纖維制 Hemp Chair,到 近 期 俄羅斯設計師坦尼亞· 拉 皮 娜(Tanya Repina) 打造的松針屏風 ?o ,還 有 克 里斯蒂安· 曼德 思馬(Christien Meindertsma ) 大獲好評的亞麻制 Flax Chair ,甚至者還入圍了去年倫敦設計館的年度設計獎。然而,在這些新原料還未能正式普及的情況下,其消費門檻就不免讓人咋舌。譬如,一張要價 490 歐元(約 3500 人民幣)的 Flax Chair ,究竟誰會買賬呢?

> Allemuir的可持續傢具系列 AXYL椅子

所以能夠進行大面積量產的可持續性傢具(沒錯,它們早就存在)反而才是消費者在現階段有能力入手的現成品。而立即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美國的 Emeco ,以「111 瓶可樂打造一張椅子」的品牌。推出這類不斷創新的話題性產品已經成為了這家從回收鋁製傢具起家的品牌最成功的地方。它們不僅讓傢具系列不帶一絲以環保原料製成的業餘感,也通過設計大師賈斯帕· 莫里森(Jasper Morrison ) 或薩姆· 海特(Sam Hecht) 的 規 劃 ,為 設 計 賦 予 了 極簡與線條流暢的外形,讓環保產品從此有了顏值。像近期的最新版的Alfi Soft 椅子,也是以百分百的工業廢料和當地木材製成,但樣貌絕對過得去。

> Allemuir的可持續傢具系列 AXYL椅子

若沿這樣的可持續設計線索探究,自然會發現不少與市場並進的設計品牌。像找來設計師本傑明· 休伯特 主導的 Layer 公司合作的英國品牌 Allermuir ,因為去年推出了可持續傢具系列 AXYL而魚躍龍門,成為了環保界的新寵兒 。「 在 Layer ,我們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尋找新的形式與維度上,為市場輸入一些看起來獨一無二的產品,同時超出那些必要的功能性要求。」本傑明如是說。

> Allemuir的可持續傢具系列 AXYL椅子

因此 ,打造AXYL 所用的鋁製結構不僅來自於回收原料,而且其能量消耗也僅僅是打造新鋁的百分之五。另外椅子的外殼、凳子的座位以及咖啡桌的桌面均由回收的木製纖維、翻造的木材以及再利用的尼龍等材料打造,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也為家具行業中的廢棄產品的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大大地節省了製造成本。不過,至今仍為發布價格的這件設計品,也不禁讓人質疑起其可實行性。

> Allemuir的可持續傢具系列 AXYL椅子

可持續,但不可隨意

對可持續傢具探索下來,不難發現,在對消解塑膠垃圾對環境影響的議題中,荷蘭設計從早期就開始不斷地尋求解答。這一國度所發起的變廢為寶的點子不僅多元,他們同時也是 3D 列印科技最早的採用者。像德克· 萬德· 科艾(Dirk Vander Kooij ) 在 2010 年就打造了全球首款用再循環塑料 3D 列印出來的傢具系列。其設計之印象深刻,不僅讓人過目難忘,甚至如今在看過其他類似的傢具都會覺得難以匹敵,略顯遜色。

> 布羅迪·尼爾(Brodie Neill)考慮使用海洋塑料當作設計原料設計的Gyro桌子

譬如說 ,同樣起源與荷蘭的 The New Raw 研究和設計工作室,就因為以巡迴工坊的方式來教育民眾而獲得好評。但近期發起的「列印城市」( Print Your City! )項目 所打造的形態扭轉的超大號長椅,同樣是以廢棄塑料製成,同樣以3D技術重塑,可是看到成果後,感覺在樣式上過於嘩眾取寵,作為公共設施之用,亦有可能易受到惡意破壞。這樣的窘境就猶如 INDEX 非盈利組織的行政總監肯德·萬德(Kigge Hvid) 曾評論說:「通常,當設計師開始在某個領域工作時,卻重新設計了一些已經出現了的東西。這是因為設計師對市場所出現的解決方案的理解太少。」

> 義大利設計組合 Studio Formafantasma的最新系列 Ore Streams

所以,要達到美學與環保意識均衡的設計並不容易。對於將廢棄塑料「囫圇吞棗」地進行混合的再循環原料往往都只會淪為一團灰——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回收原料製品的色澤都大同小異。當澳大利亞設計師布羅迪· 尼爾(Brodie Neill )考慮使用海洋塑料當作設計原料的時候,就決定與科學家、研究學者、環保專家、海灘拾荒者、工程師、工匠和製造商合作,除花時間來收集全球海岸中特小的塑料碎片,還將它們以顏色區分,打造出由白至藍到黑的漸層色彩的Gyro 桌 子。而 其 去 年 推 出 的 Flotsam 長凳雖然捨棄了這樣繁複的工作模式,但結合了水泥的表面後,卻有了如水磨石的障眼法,無形中提倡出環保意識,可說是一箭雙鵰。

> 布蘭登·蒂明(Brendan Timmin )的 Lamp Serie 用剩餘方形木碎、大理石和鋁片製作而成

其實 ,布羅迪設計的成功(Gyro桌子已被墨爾本國家美術館收藏)已證明:如果再循環產品如果無法被量產,那就唯有往高定與精緻感的路徑走去——雖然這並非順遂的過程,但其價值卻能超越「僅僅是一件實用傢具」的事實。尤其當設計概念所針對的是已悄然迫切,但依然鮮為人知的環保議題。

> 布蘭登·蒂明(Brendan Timmin )的 Lamp Serie 用剩餘方形木碎、大理石和鋁片製作而成

可持續 ,亦可精緻化

適逢墨爾本NGV三年展之際,被邀請參展的義大利設計組合 Studio Formafantasma 所展示的最新系列 Ore Streams ,除了提出電子垃圾再造的可能性外,也希望人們將其視作為一種全新的、珍貴的開採資源。他們解釋說:「因為數千年來,我們一直開採地球表面,以尋找金屬和礦物等資源,所以到了2080年,最大的金屬儲量將不會在地底下。相反,它們則會在私人建築物中以錠(ingot)的類型存放著,或以其他方式在築材料、家電 、傢具和日益增長的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中流通。」

> Wilderness Bodies 設計的 Echo Set 取材老舊過時的櫥窗或展覽結構

因此,這些看似是辦公傢具的設計中,即便鑲嵌了所謂的電子垃圾的部分零件:如桌腿有微波爐的通風網,兩疊手機成為了支撐點,微波爐的主體被置放在隔間上成了架子,電腦鍵盤從其側面插入等等,皆在觸感光滑,泛著淡淡的黃、紫、土紅色的色澤中,顯得奢華,充滿未來感。彷彿是來自《銀翼殺手》世界裡的設計品。

> 基姆·馬克爾(Kim Markel)的 Vessels採用的回收塑料製成

相同地,在去年紐約設計周亮相的 Salvage Lab 組織亦希望新晉設計師們針對自己工作上的廢棄物進行不浪費與再循環構思的可能性。譬如說,布蘭登· 蒂明(Brendan Timmin )的 Lamp Serie 採用了來自各種木材商店的方形木碎,垃圾堆中的大理石,以及其他設計師工作室內剩餘的鋁片綜合製作而成;Wintercheck Factory 設計的 Pile Sequence 以及Wilderness Bodies 設計的 Echo Set 則取材老舊過時的櫥窗或展覽結構;基姆· 馬克 爾(Kim Markel)的 Vessels 更為有趣,它所採用的回收塑料是設計師在工作一年中所儲存的廢料(如椅腿上多餘的一英寸),最後製成的容器也記載了她過去一年所進行過的事。

> 基姆·馬克爾(Kim Markel)的 Vessels採用的回收塑料製成

其實這是不少時裝品牌參與過的類似計劃。像 Fendi 和 Hermès 就曾找來設計師應用一般被丟棄的邊角料來製作。西班牙產品設計師喬治· 潘娜達(Jorge Penadés)大受啟發,採用了時裝界里的皮革廢料,加入粘合劑及樹脂而自製成厚塊後,進行切割,並組裝成椅子和衣架,為廢料帶來新生。

可持續,能源再設計

> 喬治·潘娜達(Jorge Penadés)用廢棄的皮革材料製作的Table lamp No 03

可持續性產品還有另外一面——再生能源。或許,這並非一般設計師能輕易挑戰的領域,但在天馬行空的遐想中,卻自然會有「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的好主意 。

像同時持有生物化學學位的設計師朱利安· 馬琪奧瑞(Julian Melchiorri)就因為對光合作用痴迷首先打造出能自行發光的「人工葉片」,由「葉片」中的管路和膜系統來培育單細胞綠藻,這一款燈具同時擁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能力,進而能凈化空氣,可以說是一舉三得。改良版的葉片如今也被塑造成名為 Exhale 的吊燈,成品除了散發出一種溫暖光芒和綠意,還能感覺到一種來自外太空的有機性。

> 馬里安·萬·奧博爾(Marjan van Aubel)取材於光合作用的設計的Current Table

同樣地,取材於光合作用的設計還包括了馬里安· 萬· 奧博爾(Marjan van Aubel) 的 Current Table 。這是一張充滿「電力」的桌子,而其發電的元素,來自於以特殊染色技術處理聚集在玻璃桌面上的二氧化鈦。設計師說:「地球每天接收到的太陽能可供我們所有日常電器使用一年,而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捕捉、存儲和運用它們。」所以,有了這一張桌子,即便是室內的漫射光(即被反射的光)也能被吸收,然後轉換成為電能,存儲到內置電池中。用者也就可以通過USB口給小型移動設備充電。當然,這樣的設計也已經被她應用在窗戶上,讓「太陽能板」的設計也能突破框框,展現出裝飾的美感。

> 喬治·潘娜達(Jorge Penadés)設計的Table lamp N o 02

談到可持續設計,自然不得不提及荷蘭設計師丹· 羅斯加德 。自 其2016 年實行的「減霾計劃」後,這一設計項目迄今已經入駐了國內三大城市——北京、天津和大連。而在經過評估檢查後,為該計劃所設計的霧霾凈化塔不僅有效吸收並消除 70% 的 PM10 污染物和 50% 的PM2.5 污染物,而且在北京的首個凈化塔附近也著實製造了55% 的潔凈空氣。雖然該計劃「將所收集到的碳物質做成霧霾戒指」的概念略顯冗餘(建議設計師可以和以污染物重新再造成為安全墨水的 Air Ink 公 司 合 作),但 無可否認的是「減霾計劃」已經是目前國內,乃至全球可持續計劃中擁有最直接與成效顯著的解決方案。

可持續,可達到未來

> 朱利安·馬琪奧瑞(Julian Melchiorri)通過光合作用打造出能自行發光的「人工葉片」

當然,可持續性並非純屬「產品」而已。曾榮獲國際生態城市大獎和國際環境大獎的澳大利亞建築師保羅·F·唐 頓(Paul F Downton) 就這一定義解釋得最好:「可持續性的定義遠遠超過於減少對環境損害的概念,反而我們則需要對生態環境系統進行復原,讓它重獲新生。」所以,隨著再循環科技的進步,可持續設計或許也得遵循業界的至理名言——在「少即是多」的前提下,才能達到人人所預見的綠化未來。

> 朱利安·馬琪奧瑞(Julian Melchiorri)通過光合作用打造出能自行發光的「人工葉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斯特凡·庫克的英式哲學:熟悉的新事物
4月米蘭見 | 來不及倒時差了,米蘭設計周Brera展區搶先走起!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