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這首最樸素的詩歌,兩千多年來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

這首最樸素的詩歌,兩千多年來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

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算起,詩歌這種文學形式已經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三千多年。秦代以來朝廷設立樂府機關,擔負採集民間詩歌的任務,是為樂府詩。漢武帝時樂府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其中一直在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長歌行》一詩,是漢樂府詩中的一首影響力較大的詩歌。

長歌行

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最樸素的詩歌,兩千多年來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

青青園中葵

詩文大意是: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與同時代很多詩歌一樣,在寫法上繼承了《詩經》的傳統,比興兼用,詩歌先借園中葵「托物起興」。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前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裡用到了「比」的寫法。

這首最樸素的詩歌,兩千多年來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

朝露待日晞

時間總在不停流逝,自然界的時序也在不停變換,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草木枯萎,失去了活力。這與人生何其相似,人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了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大河東流,一去不復返。而人的生命流逝也是如此,世間豈有返老還童,人死復生?在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朝露一樣,一見太陽就被晒乾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遇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

這首最樸素的詩歌,兩千多年來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

陽春布德澤

這個推理的過程,詩人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但人沒有自身努力卻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一趟。不管詩人有意還是無意,但調動了讀者思考,這無疑是高明的。因為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所以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這首最樸素的詩歌,兩千多年來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中國人

萬物生光輝

在藝術的某些方面,誠如康震老師所說,這首詩我們今天來看,還有些太過質樸,甚至有些稚嫩,但是其中所表達的主題:對人生苦短、對時光流逝的關注,卻是永恆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已成為我們的民間俗語,很多人在使用這句話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許並沒有想到這曾經是一首詩里的句子。而它所關注的主題,即便是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關注。所以說那些最質樸的真理,那些最天真的表達,那些看似最簡單的結構,恰恰是我們最為享受的,也是最能進入我們內心的最豐厚的資源。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