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此篇,才能明白少林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看完此篇,才能明白少林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佛教禪宗的宗旨

佛法十宗皆有教典,而禪門一宗獨闢蹊徑: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所謂「不立文學,教外別傳」的意思是禪宗講究言語道斷,離語言文字,直傳佛祖心印,因此它是在如來言教之外的別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禪宗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它拋棄一切形式,直接以內心與自然界進行深層接觸,以明心見性作為修持的目標。作為禪宗初祖的達摩,不可能去創立較為複雜的招招勢勢,而是至簡至要的方法,「達摩東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之說便是一個例證。

這裡要特彆強調「佛性在心中」的要義,《壇經》中有「一切萬法,盡在自身心中」。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六祖慧能在廣州法性寺傳法時,院中風吹幡動,一個和尚說是風動,另一個說是幡動。這時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些都說明了僧人要有「清靜本心」,只有「清靜本心」才能在平日里被理智、邏輯判斷活動以及習慣動力定型所抑制,並能開掘潛在的直覺悟性重新顯現活力。

佛教禪宗對少林心法的影響

少林武術繼承了禪宗要義,重視心性的修鍊。武術禪就是通向不動心的一條大道,武術的「心」,是指思維器官及其產生的思想、意識、精神等,俗稱「心思、心意、心神」。修鍊的是「凝心、用意、傳神」。

在練心時講究「心為一身之主,五官四肢百骸之帥。心一動則氣容易上浮,氣上浮後視覺恍惚,聽覺失聰,手足失措,何能應敵變化於倉促間」;「手足運用,莫不由心」;「先在心,後在身」等等。

古人喻參禪如用兵、技擊似禪機,需要有超越有為的、深沉而自若的心態本性,才能隨機發用。近代少林寺妙興大師在「行功羅漢拳訣」中貫穿了「心法」修鍊,並稱「出於心靈,發於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虛,久練自化,熟極自神」。少林拳譜中有「耳與心合多益精,目與心合多益明,口與心合多益勇,鼻與心合多益力,手與心合更疾快」、「五行相合一氣,心一動而內勁生」,強調的都是心的作用。少林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用心法指導一切。所斗之術為心法之爭,非形法之戰,即由武入禪,由定生慧。此慧已是禪武合一的般若智慧,並非常人之智慧。

另外,就是少林武術追求的不修之修。習武者首先要按照拳意的要求進行嚴格的訓練,並通過拆招和喂招來理解,逐步掌握其動作的技擊含義,當動作技能達到自動化後,在實踐中就可以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與禪宗的「不修之修」融會貫通。少林武術的極致是練就不動之心。

想了解更多武術、冷兵器、防身技巧、武術散打權威知識資訊等,敬請關注【散打王官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打王官方 的精彩文章:

把手臂練成鋼鐵,螳螂拳有獨家秘法?
為捍衛信仰義無反顧殺子,墨家精神如今武林還剩幾分?

TAG:散打王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