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更多人了解國樂的魅力」

「讓更多人了解國樂的魅力」

100多個日夜、10支國樂樂團、12場競演、74首經典作品,無數次響徹舞台的歡呼掌聲,無數個關於國樂的感人瞬間……5月18日,由廣東衛視與山西衛視聯合製作的大型原創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在北京民族劇院迎來了第一季的收官盛宴——《國樂大典·巔峰之夜》。當晚,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國樂演奏家方錦龍、「陳氏二胡」三代演奏家等名家齊聚,攜手節目中的8支國樂戰隊和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合力打造一場視聽盛宴,用傳統民族樂器,奏響中華經典之聲,弘揚民族時代精神。

據悉,《國樂大典》第一季收官盛宴將於5月25日(周五)21:10在廣東衛視、山西衛視同步播出。

名家助陣

用國樂講述中國故事

與此前的節目競演相比,「巔峰之夜」沒有了器樂比拼的硝煙味,而是一場名家齊聚的盛宴。

當晚,除了從節目前12期脫穎而出的全國六強國樂戰隊,還有兩支由觀眾票選產生的「人氣樂團」參加。多支高水平樂團的傾情演繹,在《國樂大典》這個大舞台上,留下了眾多讓人記憶深刻的經典作品。同時,「巔峰之夜」匯聚了齊·寶力高、方錦龍等8位頂尖國樂大師,為新生代音樂人創新國樂表達給予指導。

作為《國樂大典》第一期首發樂團中唯一的廣東本土樂團,海上城潮樂團從一開始就積攢了高人氣,以至於在第四期遺憾出局時,眾多粉絲直呼遺憾。18日,海上城潮樂團以「人氣國樂團」的身份回歸巔峰之夜,攜手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拋網捕魚》,經典的潮州大鑼鼓無疑是當晚最大看點之一。潮州音樂具有多母音樂文化的融合特徵,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風格特色,在國樂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散發著年輕氣息,而傳承和發展傳統音樂,則是潮州音樂匠人生命的延續。

幕後主創

「不能低估觀眾的審美品位」

「我們的初衷是把中國最經典的音樂讓更多的觀眾聆聽。」 節目總導演林維樺說,過去,觀眾更多是在劇場欣賞民樂,此次大膽將其與電視綜藝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在林導看來「讓觀眾能近距離接觸到民樂」。

要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需要融合傳統與時尚,適應現代社會。林維樺表示,在節目設置上,除了呈現樂器之外,還著重講述了樂器、樂團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背後的故事。

除此之外,節目還對部分經典曲目進行大膽改編,一些曲目在演繹時還融入西洋樂器。而這樣的創新演繹在「巔峰之夜」也有所體現,如現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便和青年鋼琴家合作了經典民樂《平湖秋月》。

事實上,針對經典曲目的改編,節目組內及外界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一集里的潮州音樂,我們就加入了電聲部分。音樂總監李海鷹老師覺得不需要改,但方老師(方錦龍)堅持要改。方老師認為潮州音樂不能只停留在潮州領域,還要考慮更多觀眾的欣賞程度。」林維樺說,「所有的曲目都保留了熟悉的旋律,但呈現出不同的舞台表現形式。節目希望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借改編的方式讓更多觀眾去了解、喜歡。」

《國樂大典》自播出以來,不僅收視率隨口碑逐步攀升,更是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國樂熱」。據相關統計,節目在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尤其受歡迎,「高學歷、高收入、職業穩定」,成為節目受眾的顯著特點。

「剛開始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也很忐忑。但通過這次的製作,我們發現,不應該低估觀眾的審美品位。」節目總製片人何偉說,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享受的要求非常高。

能演奏300多種樂器的「國樂鑒賞團」常駐嘉賓方錦龍,現在也圈粉無數。「我們一定要會講故事,」方錦龍見證了這檔節目每一個重要時刻,在節目收官之際,他感慨,「現在我們要用接地氣的、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去講述國樂,讓更多人了解國樂的魅力。我現在就在做這件事。」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劉長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擴大開放不會受貿易摩擦影響
及早取車票勿「掐點」乘車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