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AR 2.0」

根據 WinFuture 的報告,谷歌仍在開發一款獨立的 AR 眼鏡,這款硬體的內部代號為「Google A65」,是類似於微軟的高端 MR 眼鏡 HooloLens 的無需使用PC或智能手機做載體的精簡設計,搭載高通最新晶元,相機、麥克風、感測器等等都將悉數內置,可完全獨立運行。

這款設備還可以通過藍牙 5.1 和千兆 Wi-Fi 連接到平板電腦和其他外設,未來可能還會加入蜂窩或 5G 版本。據報道,谷歌正在與製造 Pixel C 的廣達公司合作進行原型設計。

而分析師預測蘋果的 AR 眼鏡會在 2020—2021 年左右推出,關於蘋果 AR 眼鏡,從去年開始一直有各種專利和消息傳出。2017 年,蘋果力推 iPhone 和 iPad 為平台的 ARKit 應用,這個小工具幫助了許許多多的開發者將 AR 技術成功的接入了最新的 iPhone 和 iPad 之中。庫克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看好 AR 技術,並認為 VR 更適用於遊戲和教育場景,部分原因是增強現實技術擁有更強大的表現力。

也許你還記得 5 年前的谷歌眼鏡,但當時增強現實 AR 還未被人們像今天這樣的談及,谷歌眼鏡最終悄無聲息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自 2010 年開始,已經有公司嘗試著推出自主研發的 AR 眼鏡,這些設備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第一代」產品,「第一代」的代表谷歌眼鏡在 2013 年走向市場,因其功能不夠清晰而沒得到理想預期。目前被看作第一代中效果最好、最成熟的微軟 HoloLens,價格沒辦法接地氣。嚴格來說這一類產品算不上「失敗」,像谷歌眼鏡就在工業、醫療等領域有所應用,HoloLens 也在高端市場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距離普通消費者過於遙遠了。

現在,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市場重新燃起對 AR 的熱情,新一代硬體能滿足我們的期待嗎?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獨立運算

說到 AR 增強現實,必然要與現實結合在一起,和 VR 眼鏡可以獨自在封閉空間中沉浸虛擬體驗不同,AR 通常需要走到戶外或者應用到工作、生活中,它要求的獨立性更高,可以說具備獨立計算能力的硬體是第二代 AR 設備的基礎。

以傳聞中的谷歌第二代 AR 眼鏡為例,如果它真的如消息所稱採用 10nm 系統級晶元 Qualcomm QSC603,就意味著同時搭載了四核 Snapdragon 處理器,Hexagon 685 矢量處理器和 Adreno 615 GPU,還搭載了高端圖像處理器 Spectra 270,支持多達兩個解析度高達 16MP 的感測器,已經具有蠻先進的實時和後期處理功能了。與此同時,Adreno 615 可以以 WQHD(2560 X 1440像素)的解析度輸出視頻,並支持 Vulkan,OpenGL 和 OpenCL 等流行的圖形 API,解析度上面略顯疲軟,不過視頻捕捉速度為每秒 60 幀。

而 QCS603 更大的亮點是 Hexagon 685——旨在加速人工智慧(AI)工作負載的晶元。它是高通人工智慧(AI)引擎的一部分,支持 Android 神經網路 API 的總體異構計算平台以及高通 Hexagon 神經網路庫。

根據外界種種傳聞,蘋果 AR 眼鏡或許也有著獨立的硬體屬性,蘋果正在自己研發 AR 頭顯的晶元。從概念上來說,這款晶元會跟蘋果手錶的晶元一樣,集成度非常高。這樣的晶元能把更多的元器件,比如說圖形處理器、AI 晶元、CPU 等,集中在一小塊區域,耗能也將減少。

生態完善

有了強大的獨立晶元和 AI 的支撐,AR 眼鏡將變得更加全能,而這恰好也是消費市場的需要。普通用戶們花錢購買設備,自然希望它既可以滿足娛樂,又有一定的實用功能,太專業或者純娛樂都只能針對一部分人的市場。這就不僅是對硬體的要求,更是對生態的要求。

好在 AR 生態方面比起前幾年已經有了更好的鋪墊,蘋果的 ARKit 和谷歌的 ARcore 推動著 AR 應用、AR 遊戲不斷湧現,隨著平台的發展,相信在很短的一兩年內,AR 技術可以在動作捕捉、環境感知和光源感知上做得更好,屆時 AR 體驗也更真實細節。

蘋果傳聞中的 AR 眼鏡在構建生態上可能和 iOS 類似,操作系統方面內部稱為「rOS」(reality operating system),基於 iOS 系統。如同 Apple TV 的操作系統是 tvOS,Mac 電腦的操作系統是 macOS,Apple Watch 的操作系統是 watchOS 一樣,rOS 將是蘋果 AR 眼鏡的操作系統。AR 眼鏡也會使用已有的 APP Store,可以像 iPhone、Watch、Apple TV 和 Mac 一樣,用戶能自己下載內容。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今年 Google I/O Keynote 環節,谷歌也向我們展示了自己在 AR 技術上有趣的成果,比如隔空「擊瓶子」的實驗遊戲,就展現了幾個人之間如何用手機進行空間交互,不僅有交互,還有分享,你創建的 AR 內容可以和我分享,同一個 AR 事物可以被不同的人共同協作,這些都突破了原有的增強現實範疇,更強調了空間分享的特性,讓 AR 初步擁有了「世界」雛形。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不過 AR 應用剛進入成長階段,和 VR 一樣,它們目前受制於技術門檻、內容豐富度、真實度與沉浸感等,相較於目前谷歌與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內,應用程序總數已超過 200 萬個,目前通過 ARKit 所開發的 AR 相關應用程序每月僅 150~300 個,AR 應用欲起飛仍需要一段時間醞釀。

寬視域

視距是 AR 設備技術的一個瓶頸,目前, 許多 AR 眼鏡因受成像能力和算力的限制,其視域不夠大。就連最成功的 HoloLens 視角場也僅 30 度,視角只局限在一個小黑框里。出現了視野的限制,AR 眼鏡就很難像科幻電影中那樣,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工具,而只能作為價格高昂、偶爾使用的玩具。但如果避開顯示視域問題,則又會出現功能性問題。比如谷歌眼鏡就是將技術簡單化,讓用戶通過鏡片投射的信息上網、發郵件等等,利用光學反射投影原理將文本和數據投影到用戶眼球中。雖然避免了顯示視域等等問題,可眼鏡本身也變成了一片枯燥無味的透明屏幕,除了解放雙手之外,沒能給用戶帶來任何不同於手機的體驗,產品功能和手機高度重複,消費者自然也不感興趣。

於是如何將視角場做大又成了 AR 創業新廠們瘋狂追逐的目標。

今年 1 月份的 CES 展上,有家中國公司就展示了號稱全球最大視場角的 AR 眼鏡,雙目 100.8 度的超大視場角使 AR 數字內容變成巨大的「IMAX」風格視圖,現場人士評價「過去帶的眼鏡呈現的都是一個方框,現在讓我感受到了整個世界」。各種寬視距的 AR 眼鏡在這兩年的 CES 展上層出不窮,不過它們中有很多還是需要解決功能性問題,光是視距做寬了,解析度、顯示亮度等等屏幕技術無法做到理想,同樣影響體驗,再加上實際應用中還有延遲等各種問題,寬視距 AR 眼鏡,聽起來很美好,卻依舊屬於實驗論證階段原型產品。

第二代AR眼鏡已在趕來的路上 只是路有點遠

要做一個好的各項技術指標平衡的 AR 眼鏡其技術含量遠高於手機 VR 頭盔,導致 AR 眼鏡開發難度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增高。這也是 HoloLens 要賣 3000 美元,而 Magic Leap 跳票 N 年的原因。

可能正如庫克說過的那樣:「以我們現有技術,根本還無法做出一款 AR 眼鏡。」AR 眼鏡需要的屏幕和材料技術對所有廠商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AR 眼鏡需要的視場和屏幕都還屬於未來。這個未來最樂觀的估計,也得等到 2020 或 2021 年了。

從「掌上」到「眼前」

AR 市場上不是只有谷歌蘋果在虎視眈眈,微軟 HoloLens 已經渡過市場檢驗階段,接下來以 HoloLens 為基礎構建微軟同樣可以繼續做面向消費市場的 AR 頭顯,而跳票王者 Magic Leap 計劃今年開始發布其第一代 AR 設備 Magic Leap One。中國企業雖然起步晚,但在 AR 的創新能力同樣不容小視,騰訊、阿里、網易等等都已經在 AR 購物和 AR 遊戲上開始布局,同時砸錢讓初創公司研發設備。

如果說智能手機的競爭已經到了後半程,那麼接棒智能手機的新一代人機交互設備就是 AR 眼鏡,和智能手機拉近了個人與網路世界的距離相似,一副智能 AR 眼鏡,將讓人們自由穿梭在現實世界與信息世界之中,新一個回合競爭,將是每個消費者的「眼前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鋒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要砸10億美元製作原創節目 明年推出
看個病歷要花500美元?蘋果想顛覆這種現狀

TAG:威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