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情感教主」Ayawawa邪說盛行背後,是300萬迷茫女性的痛苦掙扎

「情感教主」Ayawawa邪說盛行背後,是300萬迷茫女性的痛苦掙扎

關注悅讀,回復【領讀包】,領取精華梳理

作者 | 木棉

繼在姜思達《透明人》上發表「妖言」掀起自媒體的批判潮之後,Ayawawa再一次因為發表「慰安婦是女性性別優勢?「 等大膽言論,被主流媒體《中國婦女報》等口誅筆伐。

對於Ayawawa,木棉當然也是持堅定批判態度的,但批評往往比建設更容易。所以比起批判Ayawawa及理論,木棉更想關注這位頗受歡迎的情感教主背後,300萬迷茫女性的痛苦掙扎。

——木棉

01

對情感教主Ayawawa批判已經很多了,在此已不想再贅述。

什麼貶低女性,物化女性等等,對於這些批判我基本都認同,但我更想問的是:

號稱「全球第一大情感諮詢機構董事長」Ayawawa,為何能成為中國第一代網紅?

為何她能坐擁300萬擁躉,其開創的情感諮詢機構短短三年時間內,年收入就能過億?

為什麼她會這麼受歡迎?

難道真如一些批判文所言,信她的都是又蠢又易受騙、素質超低的人?

雖然,我們理論上是如此反對Ayawawa的言論,甚至可以找到無數個可以證明她荒謬邏輯的漏洞證明——

但是回到現實,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很多妖言,其實處處說到了許多現實女性的痛點,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是當下社會對女性的年齡歧視、將女性當作生育工具、工具化女性的現象,其實是普遍的現實。

比如28歲,擁有閃亮履歷的作家蔣方舟,坦誠自己渴望結婚,熱衷於相親,一如現實里那些總是被逼去相親角的女性。

在《圓桌派》中,相對強調自我,不管男權社會那套理論的徐靜蕾,氣勢相對較弱的蔣方舟某種程度上更道出了強大而真實的社會潛規則。

因為真實的社會普遍的現實是,很多女性嘴上喊著徐靜蕾的口號,但在現實的生活里卻仍然奉行著、或者更屈從於「蔣方舟邏輯」。

比如作為年收入過億的情感機構董事長,擁有自己事業,本身就是女強人的Ayawawa,在她的婚戀經里卻強調:你得年輕美貌,還得柔弱順從。如果不幸你相貌平平,韶華已逝,就更得在順從上下功夫。脾氣不能有,事業心也不能有……

很明顯,這些與本身就擁有自己事業的她是矛盾的。但我們與其指責她是靠著這種歪門邪說斂財,不如說她更懂得社會的痛點,更了解迷信她那套理論背後的300萬女性的痛苦。

因為對於已經成為女強人的她知道:我們貶低蔣方舟是容易的,可要成為徐靜蕾卻是不容易的。

02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

因為現實中的我們很容易跟著高呼「女性獨立」,「女性要為自己而活,無需討男人喜歡」,可是我們卻更容易被這樣鋪天蓋地的輿論所蠱惑:

「女人不能太強,不然沒有男人要」

「沒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有慾望的女人不可愛」

作為職業女性,你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

在這樣更強化女性生育價值,家庭責任的大環境中,女性更容易面臨逼婚,自我懷疑,甚至放棄自我事業的壓力。

比如,結婚前世俗對女性年齡的苛刻,將女性的生育價值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女性的自我價值;

比如,社會對高學歷女性的歧視,看重外貌年齡生育的落後價值觀,讓很多優秀女性反而成了婚姻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使得很多女性在追求自我的價值的路上不得不迫於世俗壓力,自覺放棄更高的追求;

比如,將家庭責任作為女性應盡的義務,對於同時有事業的男女來說,社會更多會要求女性能夠兼顧家庭,而男性卻沒有這樣的困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阻礙女性發揮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壁壘。

比如,社會一邊希望女性退回家庭,承擔管理家庭的主要責任,但是卻並沒有給予全職家庭婦女應有的尊重和價值感。

在社會中,總有回聲在指責職業媽媽,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而事實上,相比職業媽媽來說,全職媽媽是更加沒有依靠和力量的群體,因為社會上,對於全職媽媽的歧視,蔑視和無視,總是更甚一籌。許多家庭主婦都有在家不被尊重,不被重視,被忽略的痛苦;

再比如,新婚姻法和二胎政策,一方面導致職場歧視加劇傾斜,趕著女性回歸家庭;另一方面又不保護女性回歸家庭後的權益。

你看,一個女性,從結婚前,到結婚後,貌似總就有一隻無形的手趕著女性要犧牲自我夢想,回歸家庭,以家庭為重,可是從法律到社會各個層面,都沒有給予回歸家庭的女性應有的關愛、尊重或重視;

這某種程度上,是Ayawawa300萬信眾的痛苦根源,一方面,作為有自我意識的她們被蠱惑著放棄自我價值回歸家庭,無論喜歡與否,一方面又要面臨回歸家庭後被忽略,不被重視,不被尊重的失落,甚至是被出軌,被離婚的恐慌。

但這不是情感教主Ayawawa開出的藥方:變漂亮,變順從就能解決的。

因為如果女人不能很好的喚起內在覺醒,高度尊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會本末倒置,被外在影響,將自我實現作為吸引一個好男人的工具與手段,最終把自己淪為男人的附屬品,把成就另一半成為自己的終極目標。

因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人,即使一時被蠱惑迷失,被壓抑的自我與不滿終究會爆發。

就如曾經迷信這套規則的李湘,按照Ayawawa理論選擇的也是世俗眼光中,比自己強、比自己有錢有權的商人老公。

她和大多數女人以為自己需要的,是一個可以仰視的男人。

婚後的她,明明白白地說要以家庭為重,甚至努力改變自己,改走小女人路線,一切都聽老公的。

可結果,結婚不過兩年,便傳出家暴新聞,最後一地雞毛,兩人不歡而散。

而Ayawawa的300萬信眾中,就不乏這樣的人。

她們有渴望改變自己,嫁得金龜婿,獲得世俗的成功婚姻的;

她們有自覺遵從世俗要求,放棄自己的事業,淪為生育的機器的……

可對於一個擁有強大自我的女人,壓抑自我的痛苦,身處其中的Ayawawa,不僅清楚,還很了解,但她更知道現實的強大以及改變的艱難。

所以她很聰明選擇了順勢而為,這種順勢,不是要引導女性建立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夢想或事業,而是把沉迷其中,充滿焦慮,痛苦的女性當做可以斂財的病人。

她用自己的理論,讓女性接受當下的現狀,強化她們的焦慮,不安,然後給準備進入婚姻的女性,糾結於自己婚姻市場價值,擔心自己不夠美、不夠年輕而帶來的劣勢,以建議及指導。

就像善於把沒病說成有病,小病看成大病的莆田系醫生一樣,每一個去向她諮詢的女性,在她的指導下,都有了改善的空間,都有解決痛苦的可能,比如更順從,更漂亮,更會麻木自己……而這也成了她長期存在的理由。

可問題是,如果她的理論是正確的,真的能夠解決那300萬信眾的痛苦,為何她自己不踐行?

如果她的理論是正確的,為何不再年輕,也擁有強大自我和事業的徐靜蕾卻可以獲得別樣的精彩?

如果她的理論是正確的,為何曾經嚴格遵從這套理論的李湘卻沒有收穫想像的幸福?

為何離婚後,遵從了內心聲音的李湘,無論從外貌,還是年齡,還是事業,都更不符合她的理論標準,但卻收穫了意外的幸福。

唯一的答案是,她的理論並不能真正解決她300萬女性信眾的痛苦。

03

Ayawawa說,誰痛苦,誰改變?

在Ayawawa或者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貌似在這場婚姻里,只有女性痛苦,可問題是,在兩性關係里,只有女性痛苦么?

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因為在現實的婚戀市場里,不僅僅是女性的價值被低估了,還有男性的價值的也被赤裸裸物化成了房子,車子,票子……

新聞資料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這個強大的社會邏輯系統里,人們想當然的認為:男性的話語權就來自於房子,車子,票子;

男性的房子,車子,票子可以成為讓女性放棄自我價值、成為家庭婦女的條件,無論她出身什麼名校,有過什麼樣的夢想?

可是問題的關鍵是,婚姻不是一場交易即使是看上去掌握了主動選擇權的男性,有多少真的是開心用這些外在的條件交換來的親密關係?

用這些外在條件交易來的親密關係,有多少男性真的感覺到了發自內心的幸福?

有多少男性真的滿足於自己的價值和魅力僅僅被局限在了車子,房子,票子上?

強大如成龍,和林鳳嬌結婚多年都在懷疑她是為了他的錢,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更多的不是用心經營兩人的關係,而是一直想著離婚,四處隱匿自己的財產,不讓林鳳嬌分她的財產,在這樣的婚姻關係中,無論是有錢有權有勢的成龍,還是有才有貌放棄了自我事業的林鳳嬌,又有多少幸福呢?

而在一味強調男性世俗成功的大環境下,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又唱出了多少男人的心聲?

除了王岳倫外,又有多少男性其實內心是希望自己不用追求世俗的成功,可以活得更隨性一點?

我總覺得,有多少不滿足於將自己的價值和魅力局限在外貌,年齡,生育上的女性,就有多少不滿足於把自己的價值局限在車子,房子,票子上的男性。

因為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對於男性來說,除了世俗的成功,我們是不是可以允許不世俗的成功?

對於女性來說,除了生育、家庭責任的世俗要求,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鼓勵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

因為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應該被允許可以有自己夢想去實現的。

而那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美好兩性婚姻的前提。

就像後來遵從內心的李湘,選擇了世俗眼中並不匹配的王岳倫之後卻收穫了別樣的幸福一樣。

很多人質疑李湘後來的選擇,你們兩個看上去不搭?一個嘰嘰喳喳,一個看上去很悶?

可她卻說:「兩個人都嘰嘰嘎嘎,不就吵起來了?我潛意識裡,就是要找一個他這樣的人。我一直需要像王岳倫這樣的狀態,很快樂、很自我,沒有任何人鼓掌、喝彩、表揚的時候,依舊能充滿信心地過好每一天。」

04

擺脫Ayawawa那套理論,重新找到了自己第二春的李湘,似乎也在說明,好的婚姻,更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內在三觀的匹配。

而事實也是如此,一段好的、長久的親密關係,從來不是一個人要為另一個人犧牲自我實現,而是,兩個獨立的人,互相支持、彼此幫助,共同完成自我實現。

就如曾經的錢鍾書和楊絳彼此欣賞,互相成就的婚姻;

就像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所描述的最美好的兩性關係是「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因為真正高階的女性價值,不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而是,不為清風不為誰,我自顧自妖艷盛放的個體覺醒與自由。

謹以此詩獻給所有渴望擺脫痛苦,尋求自我價值的你!

《致橡樹》

作者: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 END -


你的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親親,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 的精彩文章:

女人私密照片曝光:生完孩子的肚皮竟然變這樣!(母愛太偉大)
賈玲,你為什麼不減肥?答案令人心酸……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