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防治心、肺之病-品鑒《黃帝內經》

如何防治心、肺之病-品鑒《黃帝內經》

人是怎麼、為什麼會生病的?說到底,其實致病不外乎這麼幾個因素:外邪、情志、飲食、起居。

內經在開篇就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度百歲乃去。……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那麼疾病是否可防可治?《黃帝內經》分別從下面幾個方面作了說明,讓我們用心品鑒,找到解決之道。

(一)五味

1、可多食之味

內經《靈樞·五味》曰:脾病者,宜食秔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粟、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沗、雞肉、桃、蔥。

上述飲食有五穀、五果、五畜、五菜。五臟內合五行,外合五色,五味入胃,各歸所喜,以養五臟,防病治病。

比如說,第一弱臟為肺,平時飲食就可以適當的多食黃米,雞肉、桃、蔥,依次類推。

-出生年的尾數為5或8(1965、1975……,1968、1978……),第一弱臟就是肺;

-出生年的尾數為3或6(1963、1973……,1966、1976……),第一弱臟就是心。

2、禁忌之味

內經《靈樞·五味》曰:「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這就是五行相剋之理,肺為金,怕火克,火為苦味,故肺病禁苦;依次類推。

3、依面色而擇食

內經《靈樞·五味》曰:「肝色青,宜食甘,秔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五臟疾病導致皮膚顏色變化,飲食的五味應該也隨著變化。

a、心臟疾病-面為赤色,可以多吃一些如犬肉、麻、李、韭等酸性食物。

b、肺臟疾病-面為白色,可以多吃一些如麥、羊肉、杏、薤等苦性食物。

(二)五音

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素問·金匱真言論》把五音與五臟有機地聯繫在一起:「肝主目……在音為角,心主舌……在音為徵,脾主口……在音為宮,肺主鼻……在音為商,腎主耳……在音為羽。」

a、肺臟弱-可以多聽一些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的樂曲,如《第三交響曲》。

b、心臟弱-可以多聽一些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鬆,具有「火」之特性的樂曲,如《步步高》。

(三)五數

根據李玉山老師的八卦象數療法,五髒的弱臟也可通過默念一組數字,從而達到預防、治療疾病的目的。

a、肺臟弱——可以默念:2000,或者820

b、心臟弱——可以默念:30,或者430

默念時間:防病,每天不少於15分鐘;治療疾病,要儘可能延長時間,最好累計到4小時左右。

(四)五志

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五志相剋療法要因人制宜、靈活運用。

(五)五臭

「東方臊,臊入肝;南方焦,焦入心;中央香,香入脾;西方腥,腥入肺;北方腐,腐入腎。」

五臭應五臟,根據自己的弱臟,可以各取所需。

(六)五色

五色即紅、黃、白、黑、青。

a、白色入肺,肺肺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適當食用白色食品,如百合、銀耳等。

b、紅色入心,心臟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適當食用紅色食品,如花生、紅棗等。

(七)五聲

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在臟為肝……在聲為呼;在臟為心……在聲為笑;在臟為脾……在聲為歌;在臟為肺……在聲為哭;在臟為腎……在聲為呻。」

我們也可根據弱臟,選擇相對應的聲來防治疾病。比如:

-肺病,可以用哭來防治。

-心病,可以用笑來防治。

清朝名醫程鍾齡說:「病變雖多,而法歸於一。」這個法就是人體的動態平衡,就是生命之法,也是自然宇宙之法!理解了這個法,你就觸摸到了生命的奧秘。

因此:養生養什麼?就是保持身體陰陽的動態平衡;治病治什麼?就是讓身體重新回到陰陽的動態平衡!但前提條件是你得了解自己,到底弱在哪?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防治疾病。

版權聲明: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小西 的精彩文章:

我們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正確的觀念!
1948、1968、1978、1998出生的朋友,請注意!

TAG:羽小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