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孩子們愛玩遊戲,但有些遊戲是不適合的。

在街頭最熱鬧的一角,一位胖嘟嘟小男孩在地上打滾,一邊滾還一邊嚷嚷:「我還要玩,我不要回家……」

他的身旁是一排整齊的夾娃娃機(也叫夾公仔機),很多小朋友和年輕人都在玩,他們一個個神情專註,生怕手一抖玩具就掉了。

小男孩的媽媽生氣地沖孩子吼:「都已經玩了20塊了,你夾不到怪誰呢?」

我很想跟那位媽媽說:「要怪媽媽,因為根本就不該讓孩子玩!」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這問題我以前曾經提及,最近碰巧也有父母留言,說他的孩子每次看到街上的夾娃娃機都要「撲」上去,怎麼勸都不走,有時投了幾十塊錢還要投……我常常給父母們的建議是,讓孩子遠離街上的夾娃娃機,寧願花錢給孩子買一個玩具,也不要輕易玩。理由如下:

▲ 夾娃娃機,其實是披著可愛外衣的「收錢箱」

有朋友跟我說,去年春節,他家的孩子拿著壓歲錢,一個人在幾台夾娃娃機前度過了整整一個下午,花掉了上千塊,才夾回了3隻毛絨小玩具!如果家長直接帶孩子到玩具店買,也才100多塊錢就能買到3個一模一樣的玩具。「為什麼孩子會做那樣的蠢事?」朋友說到最後有些生氣了,甚至覺得街頭根本不應該存在這樣的玩意。

作為成年人,我們常常很反感有人冒然伸手向我們要錢的嘴臉,其實夾娃娃機與此相差很少,它們僅僅是披著可愛外衣的「收錢箱」。為什麼?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因為夾娃娃機的抓力大小和抓取概率,都是機器內置的程序控制的:商家如果想讓更多的人玩,會設置夾子大抓力的時間稍長一些,抓取成功的概率高一些;如果玩的人多,商家便可以把夾子大抓力的時間稍短一些,抓取概率便會下降;並且程序還有混合模式,當收取到的幣數到達一定數量時,抓取概率才會提高……總之,一切以人家的盈利為目標,所以孩子玩夾娃娃機的抓取概率,即能不能抓到玩具,是人家早已經設置好的,而對玩娃娃機的孩子來說,往往有「我掌握好技巧就能抓到」的心理假象。

無論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已經不是一項純粹的「遊戲」了。

▲ 先把孩子吸引到這些機器前,背後存在行為設計學?

假設有一位小朋友,第一次在街頭遭遇夾娃娃機並且被吸引到機器前,一些細節其實很常見:

驅動1:「媽媽,那邊好熱鬧,我們去看看」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當孩子走在街頭,看到前方很多小朋友和大哥哥大姐姐圍在一起,從眾效應先會給孩子帶來了好奇心,「肯定有什麼好玩的」;尤其是遠遠地便聽到機器傳出來的悅耳的音樂,以及人群傳出來的熱鬧的歡呼聲,「媽媽,那邊好熱鬧,我們去看看」,從而驅使孩子來到機器面前。

驅動2:「哇,好可愛哦,我也想要」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玻璃箱裝著色彩鮮艷、表情可愛的玩具,甚至是孩子愛看的動畫片里的角色,把孩子的注意力深深吸引住了,「哇,好可愛哦,我也想要」。

驅動3:「一按一推,好簡單啊」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到底如何能拿到這些可愛的玩具呢?孩子們便開始旁觀,「一按一推,好簡單啊」,看到簡單的操作步驟,讓孩子有「我也能」的心態;看到有人夾取失敗,甚至還在內心「輕視」別人:「不就是操控按鈕用夾子夾嗎?這個很容易,那位小朋友好笨……」孩子的行動力慢慢在增強,甚至還在沒塞幣之前,就模仿別人在「一推一按」了。

▲逃不掉的心理「陷阱」,為什麼孩子會越抓越停不下來?

曾經也有媽媽跟我說,她每次讓哭鬧的孩子玩完,總會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你今天花了40塊,只夾到了一隻價值10塊的玩具,如果用40塊,你能買到4個。」雖然孩子很認真地聽,但下一次遇到夾娃娃機,仍舊阻止不了孩子行動的步伐,「媽媽,我夾一下就好」。

大家一定聽說過斯金納箱,來自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斯金納(B.F Skinner)的小白鼠實驗。眾所周知,斯金納教會了小白鼠按壓槓桿獲取食物丸,但是後來,「按壓槓桿——獲取一粒食物丸」的「遊戲」,已經吸引不了小白鼠了,小白鼠只有在飢餓時才按壓槓桿。

斯金納便把獎勵變成了隨機化,有時小白鼠按壓槓桿沒有出現任何食物丸子,但有時一按壓就掉進來好幾粒,小白鼠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瞬間飆升,它樂瘋了,不停地按壓槓桿,根本難以停止。這便是變換獎勵原則(Variable Rewards),獎勵隨機化,會讓孩子更著迷。

遠離街頭上的夾娃娃機,別讓孩子成為「斯金納箱的小白鼠」

類似的心理機制,也發生在孩子們玩夾娃娃機中。孩子們把幣投進機器後,操控夾子有時抓不到玩具,但有時卻非常輕而易舉地抓取到玩具,並且還一連好幾次都抓取到了!這可把小朋友樂瘋了,變換獎勵原則驅使他們不停地投幣不停地抓……因為孩子每一次抓取到玩具時,孩子大腦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孩子感覺到很興奮,興奮感驅使他們繼續行動,希望抓取更多……


除此之外,興奮中的孩子常常會高度自信,總以為下一次也會這麼容易;

倘若一連好幾次都沒有抓中,「扳本」心理也會讓孩子繼續——「已經投了這麼多幣,再投一次說不定就能抓到了」;

當孩子看到別人抓到了玩具,也容易自我欺騙,「別人行,我也行」;

尤其是當孩子有「我差一點點就抓到了」的念頭,孩子也會繼續……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對待這些街頭機器呢?

盡量別讓孩子玩。從一開始便要遠離,倘若一不小心,孩子便被吸引來到這些機器前,無論孩子如何渴望,也別讓孩子輕易嘗試。寧願給孩子直接買一個玩具,也別讓孩子玩。當孩子投了一兩次幣,發現沒抓到,這時父母仍舊有「按暫停鍵」的機會,趕緊帶孩子遠離。當孩子得到「食物丸子」,便可能會掉進了被「斯金納箱」操控的「陷阱」。父母們面臨的,便是更多的鬧心,就像本文開頭的那對母子。

因為玩夾娃娃機,其實是你的孩子被機器玩,而不是孩子玩機器!

關鍵字:遊戲陷阱、幼兒心理、親子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國外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為人父母后,為什麼有人痛苦,有人快樂?跟這一切有關
很重要:職業爸媽再忙,晚上也要陪孩子做的4件事!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