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最出色的官二代,官至正國級,一手提拔朱德和蔡鍔,是他們的恩人!

他是最出色的官二代,官至正國級,一手提拔朱德和蔡鍔,是他們的恩人!

原標題:他是最出色的官二代,官至正國級,一手提拔朱德和蔡鍔,是他們的恩人!


北洋政府統治15年間,竟然出現過25位、31屆國務總理,每屆任期連半年都不到,其中任期最短者非李經羲莫屬,在職僅有7天而已。


李經羲,安徽合肥人。他的名號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可提起他大名鼎鼎的伯父李鴻章卻是無人不曉。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兒,憑藉著伯父的聲望和提攜,在政壇上混得如魚得水。


李經羲19歲時以優貢捐道員,此後在四川、湖南、福建、雲南等地任職,到41歲的時候已出任廣西巡撫。

接下來,李經羲又歷任雲南巡撫、貴州巡撫、廣西巡撫(回任)、安徽鐵路礦務總理,1909年2月升任雲貴總督。



李經羲與蔡鍔


李經羲出任總督之時,清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社會上要求制度改革、實行君主立憲的呼聲日益高漲,並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督撫和朝廷大員的支持。


李經羲到任不久,便向朝廷上《籌辦憲政情形折》,共提出八項主張,涉及地方自治、預算決算、司法體系的建立等內容,其中有不少的真知灼見。


當然,讓李經羲名聲最著的事件,莫不過於在昆明開辦雲南講武堂,以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建設。


講武堂曾培養出大批新式軍官,最著名者有李烈鈞、何應欽、朱 德、葉 劍英等人,影響非常大。


李經羲親自兼任總辦,為辦好學堂可謂費盡心血,曾經宣稱總督他可以不做,但講武堂卻非辦好不可。


李經羲主政雲貴三年時間裡,大力提攜過不少新式軍人,其中便包括蔡鍔將軍和朱德。


(朱德)


1904年10月,蔡鍔從軍校畢業,意氣風發地踏上了回國效力之路,這一年他22歲。回國後的一年間,蔡鍔先後在江西和湖南新軍中短期任職。


蔡鍔畢業之時,全國都在大練新兵。蔡鍔成績優異,名聲在外,是當之無愧的軍事人才,可謂是「炙手可熱」,竟然有三位督撫同時要他到自己的麾下效力。


廣西巡撫李經羲上奏朝廷,要求調蔡鍔赴廣西新軍任職;與此同時,剛上任的盛京將軍趙爾巽也奏請調蔡鍔去奉天任職;湖南巡撫端方也上書朝廷要求蔡鍔留任湖南。


李經羲求賢若渴,親自打電報給端方和趙爾巽,說廣西地處邊境,面對越南,國防吃緊,且封閉落後,急需蔡鍔這樣的將才來廣西編練新軍,請二位大人成人之美。


而蔡鍔認為,相比奉天和湖南,廣西有李經羲的信任倚重,束縛較少,更有利於自己開展活動,實現抱負,是最好的選擇。於是他便離開湖南,帶著十幾個學生一起到了廣西。


李經羲對於好不容易爭取過來的蔡鍔十分器重,讓他身兼數職,為督練新軍效力。


蔡鍔一到,就被任命為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同時兼任隨營學堂總理官、測繪學堂堂長和巡撫部院總參謀官。這一年他才23歲。



(蔡鍔)

李經羲調任後,蔡鍔在1907年被廣西巡撫張鳴岐委任為廣西陸軍小學總辦,這是廣西軍事人才的搖籃,培養了名震全國的「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李宗仁先生在其口述回憶錄中繪聲繪色地講到自己的校長蔡鍔將軍:「我們的總辦(廣西陸軍小學總辦,相當於校長)蔡鍔將軍有時來校視察,我們對他更是敬若神明。


等到蔡鍔被廣西革命黨人排斥之際,又是李經羲將他調往雲南,頂住重重壓力,任命他為協統。


就連蔡鍔等人利用講武堂為基地,進行革命活動時,李經羲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未加以阻止。


有人提醒他:「講武堂多革命黨,虎大傷人。」他也置若罔聞。還將人家揭發蔡鍔反朝廷的密信拿給他看,勸其小心謹慎從事。雲南清軍第19鎮總參議靳雲鵬看到雲南時局動蕩,建議李經羲不要重用思想激進的蔡鍔、李根源等人,遭到李經羲拒絕。


蔡鍔身處困難時,李經羲還資助他500塊銀元,並收過他的門生帖子。


至於朱德跟李經羲的交情,便更具有傳奇色彩。當年朱德報考講武堂時,因為家貧缺少川資,所以只能從四川一路走到昆明,自然會錯過招生日期。


朱德不甘心,想面見辦事人員,卻遭到門衛的阻攔,兩人正爭執間,恰巧被李經羲看到。


在得知朱德的經歷後,李經羲大為震動,料定此人日後必大有作為,於是破格予以錄取。日後朱德曾多次提起這段往事,滿是感激之情。


李經羲千算萬算沒有算中的是,最終推翻清政府在雲南統治的領袖,竟是他重用的蔡鍔。1911年10月30日,蔡鍔在昆明發動起義,在包圍總督府後,派人勸說李經羲「反正」,結果遭到後者的拒絕。

蔡鍔感念李經羲的知遇之恩,命人禮送李經羲全家出境,也算是一種「報答」了。



李經羲是坐著轎子去車站的。蔡鍔當時已經是雲南軍政府的都督,卻跟著轎子步行,一直把總督送到車站。為了防止路上出現意外,他還派了一連士兵隨車護送。


而日後李經羲跟人提起這段過往時,對蔡鍔也並無惱恨之心。


李經羲力勸袁項城不可稱天子,結果被拒。


李經羲逃離雲南後,先後定居於上海、青島兩地。


袁項城上台後,邀請李經羲入京任職,讓他擔任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審計院院長等職。


袁項城圖謀稱天子後,封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四人為「嵩山四友」,特免他們稱臣跪拜,但李經羲對此卻並不感冒,并力勸袁不可貿然稱天子,但不為後者所接受。


袁項城死後,李經羲避居於天津,再次復出之時,已是黎元洪與段祺瑞爭鬥的高潮期。


1917年,因是否參與一戰的問題,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之間發生尖銳的對峙,黎一氣之下將段解職。


隨後,段祺瑞在天津揚言另組臨時政府,黎元洪迫於壓力,只好請求「辮帥」張勳入京調停,由此揭開張勳復辟的序幕。


張勳進京後,以武力威脅迫使黎元洪解散國會,並讓繼段祺瑞擔任總理的伍廷芳副署,卻遭後者拒絕。


黎元洪見伍廷芳不肯合作,便將其罷職,改由步兵統領江朝宗接任,以完成副署工作。此時避居上海的國會議員們,對江朝宗的行徑大為憤怒,於是以江朝宗非閣員不能任代總理為由,聯名通電反對,終迫使後者在任12天後去職。


江朝宗去世後,李經羲受邀出任國務總理一職,並獲得張勳的同意,時當1917年6月24日。然而正當李經羲搭建內閣班子的同時,張勳復辟行動也接近高潮。


同月29日,李經羲內閣正式組建完成,結果次日午夜時分,張勳便擁立清廢帝溥儀復辟,並於31日早晨在北京城中到處懸掛龍旗。


隨著滿清復辟,李經羲的總理任期自動結束,前後僅七天而已,是北洋政府中任期最短的閣揆。


張勳復辟後,李經羲出逃,在任只有七天。



聞變後的黎元洪倉皇逃往荷蘭使館,而李經羲則躲進江朝宗的私宅,三天後以炭灰塗面,乘坐一架拉煤車逃往天津,不久又乘車南下上海。


此次逃往之狼狽,遠不及昆明那次體面。避居上海後,李經羲對政治徹底心灰意冷,再不肯出山,晚年時光都在哄弄孫子、吟詠遣懷中度過,異常的寂寥孤獨。


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終年65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安徽特產丨當年劉備騙婚的彩禮,如今是巢湖人民的小吃
國際上用他為星球命名,美國情報局差點將他暗殺,被迫掃了3年的廁所,卻將監視人員培養成了科學家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