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樂大典》—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明成祖為何要編纂它?

《永樂大典》—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明成祖為何要編纂它?

原標題:《永樂大典》—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明成祖為何要編纂它?


作者:胡一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明成祖因靖難之役得天下,但統治集團內部並不穩定,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的焦點,收拾士子之心,將天下文人集中在自己的政權之下,他十分重視文教工作,聚眾編纂了大量的書籍,如《古今列女傳》、《明太祖實錄》、《歷代名臣奏議》、《五經四書大全》等等,其中規模最為宏大的就是《永樂大典》。


朱棣


《永樂大典》的編纂最初要追溯到永樂元年,當時朱棣剛剛得國,即命翰林學士解縉等「廣采天下書籍」,分類輯錄,編成一部大型類書,是為《文獻大成》。《文獻大成》成書於永樂二年冬,僅直接參与編纂者即有一百四十七人。但永樂皇帝並不滿意,他認為《文獻大成》所載多有未備,是書頗為簡略,故又命解縉、姚廣孝等人重修,欲收羅「自有書契以來,凡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類書籍。是書成於永樂五年,凡書廣收各類圖書七八千種,共計二萬二千餘卷,約三億七千萬字,參與編纂此書的共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


解縉


《永樂大典》以字韻作為一級目錄,它按照《洪武正韻》按韻分類,每韻字下又按圖書內容,分為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詩文等二級目錄。該書最大的價值在於保存了很多文獻,元代以前很多重要文本均後多失軼,多賴是典得以流傳。比如我們今天所見的五代時編纂的《舊唐書》就是後來自《永樂大典》中輯出的。



《永樂大典》攝影圖


明代沒有今天這麼發達的印刷技術,不管是雕版還是活字排印,欲印刷這麼大部頭的類書都不太現實,所以《永樂大典》僅有正、副兩個抄本,其中正本毀於宮火,副本在清代即已散軼了一部分,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次洗劫北京城時又遭劫掠、毀壞,目前殘件分藏於全球數個圖書館中,目前共輯有原書、微縮膠捲、影本共計七百三十卷,約為全書的百分之三。

參考文獻:


1.張廷玉:《明史》


2.《明實錄》


3.白壽彝:《中國通史》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明朝東林黨與清朝清流黨有何不同,為何說清流黨阻礙中國近代化?
為何較前朝相比清朝野史十分多,野史為什麼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