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身可以「包治百病」嗎?

健身可以「包治百病」嗎?

Square One

 X & Y

Coldplay 

00:00/04:47

A 目前現象

最近兩年,不明白是什麼樣的一個氛圍,健身教練們開始群發這樣那樣關於健身和醫院是兩個對立機構的信息。到了醫院就要發一條「早上醫院生意這麼好,健身房和醫院怎麼差距這麼大?」這樣的朋友圈。

但是,難道,真如各位所說「健身包治百病「嗎?去了健身房就可以不去醫院了嗎?

醫院 HOSPITAL

B 有理有據

1 醫院的職責

醫院是救死扶傷治療疾病的地方,同時也是醫學這種科學履行其實踐的地方。醫院要解決的疾病包括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的疾病,非傳染疾病就包括,遺傳學疾病,物理化學損傷(如燒傷),免疫原性疾病(如過敏),代謝性內分泌(淋巴炎),精神失常(如癲癇),老年性(心血管 ,骨質流失),異常細胞增長(如癌症)。

生病中的卡通人物

除此之外醫院還擔負著接生嬰兒,孕產恢復等這些非疾病的任務。嚴格講我們安全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天依靠的就是醫院高超的技術。

剛剛出身的嬰兒

2 健身教練的職責

我們來看看各個權威機構是如何描述健身教練的職責的。

上課中的私人教練(personal trainer)

「健身教練的職責是指導,監督和幫助客戶以最安全的方式進行運動鍛煉,並達到客戶的健身目標。對於健身教練來說,保證客戶的安全是最為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如果客戶存在運動風險因素,應該建議其進行醫學檢查,然後根據醫生的建議確定是否可以運動及運動方式。」

——《中國國家職業健身教練教材》

國家職業健身教練證書(2016年)

「我們要保持健康,體適能和運動不僅可以改善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平衡心理和精神健康。健康相關的體適能包括5個元素:心肺耐力,身體組合,柔韌性,肌力和肌耐力。健身教練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客戶達到其健康體適能。」

—— 亞洲運動及其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體適能全方位手冊》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學院AASFP(香港)

「健身教練有多種角色,是老師,是勸導者,監督者,支持者,顧問,協商夥伴,鍛煉中得老師。但健身教練不能做自己專業以外得事情,健身教練的專業規範是對健身教練工作的專業範圍的限制和要求。」

—— 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NASM

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協會

3 醫生和教練是什麼關係

從專業角度上來講,醫生和教練代表了兩個不可替代的環節。在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中有一個職業叫做「物理治療師」PT(Physical Therapy),這個職業在國內暫時是不存在的。

正在給病人做治療的穿白大褂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作為醫生和教練的中間過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病人通過醫生的治療消除了炎症,解決了病理性的問題,具備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如能呼吸,能吃飯)。

這個時候病人將被轉送給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來解決身體肌體功能問題,幫助其能走路,能抬手。

最後這個具備基本功能的人想要回到曾經熱愛的某項運動中,他需要找到體能教練(體能教練和健身教練是不同但共通的職業),體能教練來完成其運動表現的提升(如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醫生,PT,AT,體能教練的職業分工

正如你所見到的那樣,教練和醫生實際上是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且相互有對方值得學習的地方。教練無法替代醫生的工作,醫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沒有醫生就沒有後面的工作發生,缺胳膊少腿不可能交給教練來完成,這是基本常識。

醫生也無法替代教練的工作,對於運動科學而言這也是一個縱深度很長的學科。況且國內因為沒有物理治療師,醫療體系對於人體的解剖還是停在靜態的層面,而不是功能解剖的理解範疇。

籃球運動員從康復到運動表現的恢復提升過程

實際上來講,對於國內的教練們和醫生們,其實應該相互學習。教練們缺乏人體內科和神經方面的基礎知識,而醫生則缺乏基本的營養和功能解剖的知識。

華佗 五禽戲

這一點,中醫其實做的是非常先進的。中醫不光是用藥治療身體,更多希望調節人體的陰陽,分析其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效仿天地萬物而運動,據記載《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中有這麼一說:「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而以上這個看來像一個「運動學博士畢業論文」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神醫華佗。古人的智慧一直都在告訴我們,運動和醫療是不可分離的。

5 關於」人間世「

不同於煽情的電視劇,在去年有一部真實的紀錄片讓很多人對於醫生和和醫院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這部長達1年半拍攝而成的紀錄片完整的描述著一群有血有肉的人怎麼艱難的在一線工作的。

筆者在工作的第一年曾和一名醫院的康復科推拿技師一起合租。筆者每天清楚的知道室友7點出門,晚上10點回家,經常通宵值夜班,同樣的年紀已經有腕關節的綜合症。筆者深知作為醫療工作者的不容易,帶病上班,通宵值班甚至挨家屬的打罵都是家常便飯。

中美醫生工作時間

很多國人不明白,中國的人均GDP其實是支撐不了這麼龐大的醫療開支的。醫療人才在中國是極度的匱乏,能讓每過中國人能看的起病是一件艱巨的事情,在美國每千人擁有醫生是3人,中國這個數字是1.9人。

因為體制或遺留問題,中國的醫患關係已經非常的緊張。加上大家對醫學認知的匱乏,把很多醫療問題完全歸咎於醫院,而未認識到醫學其實屬於科學,科學一定有時代局限性。「有時能治癒,常常在幫助,總是在安慰」。

這個時候,我們再去散發一些對醫療人員和機構不尊重的言論是不是很不合適呢?

6 我們身上的」病「

運動健身對於免疫性,代謝性問題(如減肥)的確有效果。但是對於其他病理性問題,如遺傳性疾病(遺傳性心臟病),細胞異常(癌症)是起不到決定性因素的,那些疾病還是要交給醫生來解決。

作為一名健身教練也是體能教練的筆者,希望各位教練們明白自己的職業感,不做有損職業形象的事情。而在整個幾十年生命周期中,要想獲得成功和尊重,最終靠的還是一份踏實學習和努力工作,而不是一些投機取巧,偷換概念的文字遊戲。

一直執迷不悟,最後真成了大家嘴中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死肌肉「就得不償失了。說健身包治百病,而真正得病的是誰呢?或許應該問問我們自己。

魯迅 《吶喊》自序

文獻出自:

1 Paul Starr .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edicine.2012

2 Nasm.essential of personal training 2011.P12-30

3 Aasfp.step to fitness 2010 P8-12

4 楊朝嘩.基礎醫學概要.2014 P2-P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吃辣的林子易 的精彩文章:

TAG:不吃辣的林子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