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也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也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也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活出你自己,其實是有這三個層次了,你在哪一層了?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也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


1、第一個層次:內不欺己,拋下自己的面子

真正的活出你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內不欺己。什麼是內不欺己,就是內心不欺騙自己。

比如現實中,明明有很多人自己犯錯了,可能他為了自己的面子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

心理學中有一個防衛效應,意思是每當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解,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錯。

身邊有一個朋友,在婚姻中由於他沒有養家,導致妻子後來他離婚。

但是他從來都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他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向妻子,說是妻子嫌棄他。

這種自欺欺人的態度 永遠讓他無法面對最為真實的自己,他不敢看到內在膽怯,怯弱的自己,更不能真正面對現實。

所以對於婚姻的困局永遠無法破解。

真正的活出你自己是首先敢於拋下自己的面子,去發現自己的問題,去勇敢的解決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的成長。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也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


2、第二個層次:敢於拒絕別人,建立自我的界限

活出你自己的第二層則是敢於拒絕別人,建立自我的界限。

現代人被人際關係誤導,以為一個人要想人際關係好就是需要做老好人。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老好人並不是健康的人際關係,因為這種人際關係壓抑著你。

比如對於他人的請求,你明明有事不想做,但是礙於面子,你勉強答應了

其實你的勉強也是讓對方看在眼裡,即使你做了,有時也並不一定換來對方的認同。

所以有時倒不如痛快的拒絕。三毛曾經講述,任何人想來找你幫忙,他早就做好了兩個準備,一個是答應他,一個是拒絕他。

從自我界限角度來說,你無需因為拒絕他,擔負過重的責任。

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敢於拒絕別人也是做最真實自己最需要的。

比如《神秘巨星》印度女孩尹希婭最愛的是唱歌,她想成為明星,但是父親只是想讓她長大嫁人。

她不甘心命運是這樣的安排,後來母親為了讓女兒開心點,買了一台電腦給她,得以讓她偷偷的在Facebook上演唱歌曲。由於她唱得太動機,在網上一炮而紅,成為神秘巨星。

尹希婭就是因為聽從內心的安排,幸運的是得到母親的支持,她終於可以勇敢的拒絕自己父親替他安排的命運,從而打破命運枷鎖,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也有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心理學:活出你自己


3、敢於持續探索自己

活出你自己第三層則是敢於持續探索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個做法叫做曼森規避法。意思是某件事越是威脅你的自我認同,你就會越規避它。

曼森規避法強調的某件事對你的改變與認知越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就越不敢去做它。

每個人對於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情,可能會有種天然的害怕。

但是真正活出自己的人,是敢於持續探索自己,去發現自我的潛能。

因為我們所謂的自我其實也是可以不斷重塑的,自我並不是完全固定不變。

心理學家威廉曾經講述自己的經歷,小時候由於疾病的原因,他身體瘦弱不堪,去上學也曾問題,那時常常在家,他只是畫畫。

長大後,畫畫的愛好一直陪伴他,但是他的畫並沒有受到多少人認可。

後來父親擔心他的一生沒有辦法自理,利用自己的關係,讓他進了哈佛醫學院。

可是他並不喜歡這個學科,於是他悄悄辦理退學。

並去嘗試自己從未做過的人類學考察活動跨洲旅行。

在那次冒險的旅行中,他還得過天花,但是他靠著自己的信念,竟然支撐過來。

回來後,他還是一事無成,但是因為有過跨洲旅行冒險經歷,威廉對自己更有勇氣了。

他決定為自己做一個一年的實驗,他將花一年的時間讓自己相信,他能夠自理生活中的一切,無論發生什麼。

在這段時間內,他會盡其所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即便失敗也沒關係。

假如一年內沒有得到改變,那說明他無力改變,然後,他將走自己的路。

威廉後來就是敢於去挑戰自己,最終他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身體健康也恢復很好,並生育了五個孩子。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寫在《重生》這本書籍中。這意味著,所謂的自我是可以不斷重塑的,我們通過現有的探索幫助我們完善自己,建立更好的認知,這是活出真實的自己第三層要義,也是我們最高層次。

總的說來,活出你自己,需要你有勇氣敢於面對自己的問題,敢於放下面子;

同時也需要學會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學會拒絕他人,找到完整的自我;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持續探索自己,成為那個最想成為的自己,這是真正的活出自我最高境界。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

心理學:這五種人最值得深交,你身邊有嗎?
心理學:夫妻漸行漸遠,大都和這五個方面有關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