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網路視域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以理服人?

網路視域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以理服人?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不斷取得成功的精神源泉,在迅猛發展的網路信息技術浪潮中,為了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思想光芒,必須推進網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此,我們要重視網路、研究網路和利用好網路,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對網民的吸引力、感染力、號召力與說服力。

原文:《網路視域下豐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劉光峰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沒有任何一項技術如互聯網一樣,對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網路不僅是新技術、新經濟,是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推動力,而且是執政資源,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是現實政治交鋒和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陣地。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不斷取得成功的精神源泉,在迅猛發展的網路信息技術浪潮中,為了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思想光芒,必須推進網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此,我們要重視網路、研究網路和利用好網路,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對網民的吸引力、感染力、號召力與說服力。

研究網路受眾,尊敬網路受眾

由於每個人的文化水平與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要提升網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效果,必須研究網路受眾,分眾宣傳。一是,研究網民的文化水平與接受能力。無論是作者也好,網路編輯也罷,在宣傳材料上傳前,一定要好好想想,多問問,這個文章究竟為什麼人而寫,是向什麼人宣傳。二是,了解網民的現實需求。網民的興趣就是宣傳價值的試金石。我們在提供網路產品時,要研究網民的閱讀興趣和受好,要學會投網民所好,引網民所思;要將網民感興趣的信息,用曲折含蓄、風趣幽默的手法形成作品,讓網民在閱讀時得到一種精神享受。三是,掌握網民的心理動態。網民的心理是不斷變化的,不同的群體、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的心理狀態要用不同的宣傳口號。網路宣傳口號應隨時隨地變化。又因為網民也有被尊重的需求,因此,網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尊重網路受眾。

求真務實,以理服人

所謂「求真」,即要引導網民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所謂「務實」,則指教育網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去行動、去實踐。一是,文章要題文一致。要反對網路宣傳上的標題黨。網路作品標題所標的事實與網路正文中的事實應完全一致,不僅要做到細節上一致,而且要做到理論邏輯上一致。不能毫無聯繫,更不能相互矛盾。二是,文章要言之有物。堅持以理服人,一方面,評論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既要看到我們黨和政府在過去的工作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也應看到存在的問題。那種用肯定一切的觀點或否定一切的觀點來看待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觀點都是難以服人的。另一方面,網路文章的語言風格不能盛氣凌人、霸氣十足。人是有思想的,但凡精神世界的問題,只能靠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若要人家服,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寫文章要對事物有分析,要有說服力,不能壓人,更不能嚇人。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五花八門,不能苛求網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准、說得對。「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要學會用辯論的方法、說理的方法,去引導網民克服各種錯誤思想。

正反兼顧,正面宣傳為主

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網路中提倡什麼、主張什麼、要求什麼,對全國人民群眾的生活影響很大。正面的網路素材,謳歌光明,弘揚正氣,讚美英雄,催人奮進;反面的素材,則揭露黑暗,控訴罪惡,鞭笞謊言,打擊邪氣。在網路宣傳中,正反兩方面的素材都不可或缺,要適當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網路宣傳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正反兩種素材宣傳不能平等對待,要以正壓邪,正面宣傳為主導。事物都有互相對立、互相鬥爭的兩個側面,但總有個主次之分。任何時候,在網路宣傳領域,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始終應是主要的,佔主導地位的;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只能處於次要的、處於被統治地位。

軟硬結合

我們在網路上進行的一切宣傳,都要具有「硬」的品質。這裡的「硬」,主要指馬克思主義立場堅定、觀點鮮明、導向正確。一切網路宣傳「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唯有一定「硬」的網路宣傳,才能理直氣壯地鼓舞網民士氣,教育網民認識真理,動員網民為實現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當然,網路宣傳也需要「軟」的一面。因此,網路理論宣傳在堅持一定「硬」的同時,注意「不要太硬」,要軟硬兼施,即寓硬於軟,軟中有硬。在網路宣傳上,可適當豐富一些軟性題材作品。即,提供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興趣更接近的作品內容,除政事、大事、要事以外的一些社會性新聞,知識性、生活性、娛樂性與趣味性兼具的作品。

宣傳力求「有理、有利、有節」

網路宣傳的目的,首要的是影響思想觀念。由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並非一朝一日所能改變,需要長期灌輸並逐漸形成。要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想,毫無疑問,需要一個相當漫長複雜的心理過程。為了達到我們預期的宣傳效果,萬萬不能「採取粗暴的辦法、壓制的辦法,那是有害無益的」,「應當耐心地做工作,不能急躁」。堅決反對「傾盆大雨」式的強行灌輸,要根據網路受眾的心理承受能力,控制網路信息流量,慢慢滲透,恰到好處地把握宣傳力度。網路宣傳應變「傾盆大雨」為「毛毛細雨」。要「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台,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讓網路成為新媒體時代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新紐帶」。面對西方敵對勢力的網路攻勢也要根據網路鬥爭形勢採取不同的策略,宣傳上力求「有理、有利、有節」。「有理」即指擺事實、講道理,「有節」則主要指控制信息流量、掌握宣傳速度、把握宣傳力度;分析上力求客觀公正,評論事實時,要把握好時機,火候、尺度和規格。

總之,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我們在網路中宣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品,無論是領導談話、演講,還是新聞、評論,抑或是通迅、視頻、微博、微信等,都應力求:思想上深刻睿智、樸實精闢,語言上清新暢達、庄諧雜出,分析上抽絲剝筍、鞭辟入裡,文風上不拘一格、生動活潑,使人看完作品後,不但藝術上陶冶情操,而且思想上深受啟迪。

[註: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網路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項目批准號:IIAKS003)的研究成果。]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7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心理諮詢師手冊》,上大學後每年重新看一遍的存在!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