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偏癱康復技術提高班》學習心得

《偏癱康復技術提高班》學習心得

隨著康復工作的深入開展,院領導的重視,同仁們的支持,康復需求越來越大。在康復治療過程中,也發現很多問題、困惑、難點,例如康復療程長、恢復期功能改善緩慢、患者認知障礙、肌張力增高等等。2018年4月20日~22日,有幸參加了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康復技術專業委員會在北京舉辦的 「偏癱康復技術提高班」,受益匪淺。

主講於兌生老師,原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部主任、運動療法科主任,全國

著名康復專家,主編《偏癱康復圖解》、《運動療法與作業療法》等多部在我國康復醫學界具有影響力的著作。在神經康復、骨科康復領域具有極高的造詣。

於老師以國際先進康復理念為基礎,講解分析Bobath技術、Brunnstrom技術、Rood技術及PNF技術等技術的特點,要求大家綜合掌握每個技術的核心部分,分析病人,抓住問題本質,有針對性訓練。於老師指出,偏癱是由於錐體系的損傷使得下位中樞與上位中樞的程序被切斷,從而出現陽性症(痙攣、聯帶運動、姿勢反射)。偏癱的恢復必須具備以下的幾個基本條件,否則其運動功能的恢復是難以實現的:1、大腦皮層程序的形成,2、小腦將意圖運動與實際運動之間的誤差進行必要的補充,修正形成目標運動的內部模式。3、必須大腦皮層到脊髓前角細胞的神經通路得到形成與強化。偏癱康復的本質是學習和記憶完成作業任務所需要的正確的運動技能,重塑運動程序模塊,所以制定和實施運動計劃必須經過病人的大腦,更要根據認知障礙峰值制定運動療法和作業療法計劃。以往神經肌異化療法只重視這些陽性症的抑制,沒有在損傷部位的周圍正常的腦組織和非障礙側半球中形成新的神經通路;僅僅重視痙攣的抑制,而輕視應該獲得的運動模式反覆。運動記憶屬於非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一個動作的運動控制只有在大腦形成記憶印跡,才意味著訓練成功。重複準確的運動是大腦形成記憶印跡的唯一方法,需要反覆輸入正確信息。促進偏癱恢復的四個觀點:1、偏癱的功能恢復是使從大腦皮層到脊髓前角細胞形成並強化新的神經通路。2、促進偏癱的恢復是利用注意的喚起和易化手法,實現高效率並強化目標的神經通路選擇的興奮。在訓練中必須能做到觀察到並理解目標的運動和患者出現的運動之間的誤差,並予以反覆的修正。3、在神經側芽形成神經通路的時期要對患者進行盡量多的刺激和反覆的運動,強調早期康復。4、要明確作為提高肌力為目的的訓練與被損傷神經通路的再建和強化為目的運動模式的反覆是具有根本區別的,提高最大肌力的訓練不僅強化了神經通路,而且同時興奮了其他神經通路,所以產生的效果不是我們希望形成和強化的選擇的神經通路。肌力訓練和神經通路訓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用提高肌力方法實現神經通路重建,是概念錯誤。於老師結合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精闢剖析實際工作中康復療效不夠理想的主要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對神經重塑理論在偏癱康復中的應用、肌肉觸診技術進行了生動講解,提高了我們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本質的認識,掌握了對患者個體病例的分析和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從而縮短康復療程,提高康復療效。於老師指出,康復醫學應有自己的視角,才有前途,才有自己的價值,腦重塑雖然難點多,但非常重要,是本專業發展方向。

本屆培訓班還邀請到世界物理治療聯盟亞洲西太平洋區域副主席YEW FEN女士,為大家帶來神經肌肉貼扎技術在偏癖康復中的應用與示範。另外康復界大咖王強教授、惲曉萍主任、王興林教授分別對痙攣的康復技術、卒中後認知、吞咽障礙的診療技術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操作。

本次學習班,高效實用,可操作性強,極具臨床指導意義,收穫頗豐。

學習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科室發展的核心。任重道遠,加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總院康復 的精彩文章:

TAG:總院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