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偶得古牌匾一塊,如何鑒定?過程詳解

偶得古牌匾一塊,如何鑒定?過程詳解

友人有意購一匾,道光六年福建學政題」儒林儲望」四個字,發來圖片,請為鑒定。

看到儒林,大家會想到《儒林外史》,會想到范進中舉,其實儒林隨著儒學的誕生一直延續, 《史記》都有《儒林列傳》,這是傳統讀書人的匯聚之地,是古代讀書人的朋友圈。

「儲望」指的是儲才養望,是政府對人才尤其是高層人才培植的高度重視和用心經營。如古代的翰林院就曾是作為國家重要的育才、儲才之所。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對明代翰林院的儲才功能頗為讚許。清代延續舊制,讀書人科舉成名後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如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清代的曾國藩、李鴻章在翰林院認真讀書作學問,靜待國家的大用,終成一代大家。「儒林儲望」是對讀書學子的殷切期望,祝願學有所成,成為國家儲備人才。由當時的學政提出,更是意義深遠。

偶得古牌匾一塊,如何鑒定?過程詳解

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台",明代稱學正。清代學政是雍正年間始設,每省一人,與巡撫、巡按屬同級別正三品。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鄉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三年一任。

清代提督學政,一般由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如清末的張之洞,16歲中解元,27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曾出任湖北學政。

欽命提督福建全省學政是皇帝任命,督查福建全省教育工作的中央巡視組,當年紀昀紀曉嵐就任過這個職位。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巡歷所至,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升其賢者能者,斥其不帥教者。凡有興革,會督、撫行之

回到匾額本身,從照片看, 一眼望去,顏色中金漆泛白,底漆暗淡,缺乏老匾的厚重顏色(不排除照相技術的偏差)。上下款字體獃滯,缺少變化,乍看貌似,細看有過於規整。但友人執意認為現場看匾的背面,是三塊老杉木板拼接的老匾。

偶得古牌匾一塊,如何鑒定?過程詳解


放下爭論,以理服人。光看照片下結論又是鑒定大忌,我用如下資料完成鑒定。

1,從上款看「欽命提督福建全省學政,大理寺卿李聊綉」。

我查閱相關資料,道光二年是沈維鐈任福建學政,道光五年是刑部右侍郎史致儼任此值,道光六年不可能是李姓官員。我有繼續放大搜索範圍,道光年間曾出任福建學政還分別有:溫葆淳、彭蘊章、黃贊湯、吳孝銘、吳鍾駿、李嘉瑞、陶恩培、陳用光等。

其中姓李官員只有李嘉瑞一位。李嘉端,字吉臣,號鐵梅。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人。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舉人,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進士,不可能在道光六年去福建任職。自行研究,未發現題匾人信息。

偶得古牌匾一塊,如何鑒定?過程詳解

2,從下款看「道光六年辛酉」,道光六年為丙戌(1826),也非辛酉,

最近一個辛酉年是1981年,倒推回去,道光朝30年間(1821-1850)就沒有辛酉年。至此鑒定結束,假匾無疑。

進幾年收藏日盛,古建復興,匾額的需求量非常大,加之木質匾額歷代均有損壞,修復舊匾也日益興盛,匾額市場魚目混雜,有的造假水平極高,工藝幾可亂真。用史料證匾鑒匾是我的一個手段。

同時推薦大家一部工具書,錢實甫著《清代職官年表》是一部最詳盡、最完備的清代職官工具書。包括《學政年表》在內的49種年表,鑒定匾額中清代的重要人物有時會用得到。

此正是:舊匾橫陳假貨多,鑒定還需細琢磨。


文/佟鴻舉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右上角+關注,這是個不俗的民俗文化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