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別人眼裡的「叛徒」,後和日軍血戰到底,堅決不撤退
他曾經是別人眼裡的」叛徒「,後和日軍血戰到底,堅決不撤退
在抗日戰爭期間,出現了很多漢奸,他們依仗著皇軍的勢力欺壓老百姓,可以說是狗仗人勢,但是還有一批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雖然承受著漢奸的罵名,卻在踏踏實實的為國家做事。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個人物,他就是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出生於山東臨清,而且是一個富家子弟,但是他從小就嚴於律己,專心學習,身上沒有半點富家子弟的瀟洒作風,當時中國內憂外患,他毅然放棄自己的文學夢去參軍。
1933年,張自忠率領的國民黨軍隊將日本軍隊打的潰不成軍,也正因為這一次,張自忠一戰成名,之後在多次戰役中重創日本軍隊。但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國民將領卻蒙受了冤屈。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國民政府為了避免被日軍包圍,便下令給29軍軍長宋哲,命令其撤退,而宋哲一方面要安排部隊撤離,一方面還要和日軍進行商談,於是他就將北平代理市長的職位交給了張自忠,並且命令38師師長張自忠在部隊撤離後才可以撤離北平。張自忠保護了隊伍離開,卻因為在北平擔任市長被各界人士懷疑。
張自忠將軍一面搪塞著日本軍隊,另一邊暗自開倉賑濟老百姓,並且將未轉出的部隊轉出,但是這樣一個為了組織為了人民默默奉獻的人卻受著人們的懷疑和痛罵,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艱辛的完成了任務,等到隊伍全部撤離之後,他才辭去市長的職務,化妝潛逃回了軍隊。
但是回到軍隊的他依然沒有被組織洗刷冤屈,在部隊里他遭受著戰友的譏諷,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告訴自己的部下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並未漢奸。
當時張自忠帶領1500名士兵被日軍團團圍住時,他的部下曾勸他要撤退,但是他拒絕了,並且還和日軍血戰到底,直到戰到最後一口氣。他死後自己的夫人也絕食而亡。
之後日軍進行搜查時才發現,這個就是叫他們吃了不少苦頭的張自忠將軍,他們心裡很佩服,將張自忠先生的遺體清洗乾淨後,用棺材埋了,並且還立了一個碑表示尊重。


※沒有張學良,恐怕故宮的寶藏都沒了
※清朝有一習俗,那個年代習以為常,如今卻無法接受
TAG:歷史啟示錄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