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忘卻願景的聯想,還能走多遠?

忘卻願景的聯想,還能走多遠?

1

聯想最近的是非比較多

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數發布公告宣布,聯想集團將被剔除出香港恒生指數

5月9日,聯想陷落網路輿論風暴,被批評在5G標準投票中涉嫌「賣國」

面對誣陷與指責,特別是事關國家立場,被譽為民族產業旗幟的聯想斷不能忍受這樣的詆毀之詞,立刻發表聲明進行了駁斥

甚至,久居幕後的柳傳志為此再度出山發聲,號召聯想員工「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

作為中國商界教父級的人物,柳傳志得到了任正非、馬雲、雷軍、周鴻禕等多位知名企業家的聲援力挺,但來自網路的質疑聲並沒有消退。

就在昨天,聯想又被爆出在近日召開的2018年度計算機批量集中採購供應商會上反對預裝國產操作系統。聯想同樣在第一時間發布了嚴正聲明。

2

在此之前,聯想是一家不缺乏讚譽的企業。

自1984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為在全球約有5.2萬名員工,業務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僱主。

恍若夢境,前一刻還諸多榮耀加持,受人敬仰,後一刻就因為兩年前的一次投票事件引發一場強烈的大地震,且餘震連綿未絕。

聯想錯了嗎?

聯繫到吃瓜群眾的熱議,我們不妨從企業文化的層面來做一個梳理。

與阿里、騰訊、華為等企業不同,你很難在聯想的官方網站查詢到企業願景的描述,聯想公司的大事記也永遠定格在2012年6月。

通過搜索查詢到的資料,我們看到聯想的願景描述為:未來的聯想應該是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

聯想的願景貼合一個大企業的氣質,但可嘆的是,實際執行的戰略缺與之不太相稱,而前兩點正是吃瓜群眾吐槽最多的地方。

(1)高科技的聯想?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自2006年至2015年,聯想除2015年研發收入佔比達到2.6%,其餘年份均低於1.9%,十年的累計研發投入尚不到華為2015年研發投入的一半。在2017年幾家企業的對比中,更是墊底。

從近期曝光的1994年的「柳倪之爭」事件來看,1995年隨著柳傳志的最終勝出,「貿工技」被提升至企業戰略高度,隨著市場早期紅利的消失,聯想逐漸陷入科技創新的泥潭,淪為了一家「貿易」主導的公司。

遵循貿工技的大原則,聯想追求的目標唯有不斷的變大。聯想在2005年5月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2014年1月以23億美元收購IBM低端伺服器業務、2014年10月以29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谷歌的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等等,確實在不斷的變大。

很多年前,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還在長江商學院教書的時候,他問過柳傳志:「未來聯想想做大還是想做強?」柳猶豫了半晌,說:「那還是做大吧。」

(2)服務的聯想?

受近代歷史某些事件的影響,國人一直對內外有別的因素特別敏感。而聯想一直執行的是產品國外定價要比國內要便宜一大截,導致長期以來民憤沸騰。

無奈之下,2015年楊元慶親自出面放話,聲稱是因為國內的增值稅導致差異。

但此說法很快又被精於算計的吃瓜群眾打臉。客觀而言,楊元慶甩鍋於稅務制度的做法並不完全符合實際,更掩蓋不了聯想區別對待國內外客戶的客觀事實。在辦公自動化的市場紅利期,面對外資品牌的大舉入侵,聯想也曾消費過愛國群眾的情懷,扛著民族品牌的大旗,不僅佔領了大眾市場,在政府級採購市場更是所向披靡。

企業制定願景是為了讓所有員工都要明確一個方向,這個傾全員之力去推動發展的企業要成為什麼樣的企業,並據此制定企業的戰略。但在實踐中,並不是每個企業都領悟到這一點,有些純粹當之為口號,有些則是在前行中迷失了方向。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聯想失去願景,消費者將會怎樣?

3

聯想一度是國內企業管理的標杆企業,出現今天的鬧劇令人唏噓。

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更是聯想一直引以為豪的管理傳統,曾培養出聯想「18棵青松、54棵白楊」的幹部管理體系,更是被很多知名企業效仿。

傳統的PC產業行將沒落,這種拼裝集成的產業早已不是什麼高科技;

如火如荼的手機產業,聯想的聲影越來越少;

對於更依賴核心技術的AI,聯想底氣何在?

一家曾呼喊靠國貨自強的企業,也終因民粹意識被詆毀

老天爺給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願每一個企業都謹記自己的願景!

願國貨更多的擁有核心科技,奮發自強!

也許現在談聯想盛極而衰還為時過早

只是,聯想還能再次創造傳奇嗎?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順手再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TAG:管理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