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滅亡之時,不見文武大臣勤王護駕,只有一個太監伺候皇帝自盡

大明滅亡之時,不見文武大臣勤王護駕,只有一個太監伺候皇帝自盡

明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太監的勢力幾乎貫穿整個王朝,自永樂皇帝初設東廠到崇禎皇帝弔死煤山,太監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明朝的太監惡者居多,那些曾經閃光的「賢明」太監似乎都被遮蓋掉了。可就在大明滅國前夕,一位忠誠的太監卻無比閃耀,以至於清順治帝都為之動容,在為崇禎帝發喪的同時,還為他樹碑立傳,他便是王承恩。

王承恩是信王府中一直跟隨朱由檢左右的太監,登基後王承恩成為了大明最得勢的宦官。在崇禎主政的十七年中,王承恩留下了許多優秀事迹,起到了很多朝廷重臣都無法比擬的作用,故而在朝野內外威信很高。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是王承恩人生的最後的一天,也是他名垂千古的一天。當時,李自成已經攻陷北京城,他集結兵力準備向明王朝最後的堡壘紫禁城發起進攻。

崇禎見大勢已去,卻又不甘心就這樣成為農民軍的階下囚,便讓王承恩找了幾個小太監上鐘樓去敲響大鐘,急招官兵護駕勤王。儘管鐘聲持續了兩個多時辰,可那些平日里慷慨激昂的大臣們一個也沒有出現。無奈之下的崇禎只得讓王承恩擔任「提督京畿」的重任。

如此一來,王承恩便成了紫禁城守衛的負責人,也意味著所有的重任都落到了王承恩一人的身上。從內廷來到城牆處,王承恩的心情跌入了低谷。不僅大臣們沒有前來勤王,就連平日里守城的軍士也潰逃的無影無蹤,僅僅剩下為數不多的老弱病殘。

不久,李自成的軍隊分成三組,架起雲梯向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進攻。王承恩急忙讓留下來的守城軍士搬出庫存炮石,拚命往下丟擊,守城士兵雖然都是老弱,但是大明朝二百多年營建的紫禁城卻是易守難攻。第一輪攻擊中,李自成並未佔到便宜。

王承恩在城樓之上指揮若定,他將軍士分成兩撥,一撥繼續投石,另一撥射箭阻敵。正當他布置停當時,崇禎傳來了旨意,讓他趕緊回到內廷。

王承恩回到內廷才知道,原來崇禎此時已經是心浮氣躁,他想速速整頓內廷宦官,組成一支臨時的隊伍。然而,崇禎卻嚴重高估了這些宦官,他們平日里養尊處優,根本無戰鬥力可言,而且個個貪生怕死,無人敢於應敵。

崇禎的臨時隊伍還沒有組建好,紫禁城卻已被攻陷了。絕望的崇禎帝披頭散髮在後宮拿著劍亂砍亂殺,把無窮的絕望發泄到了后妃宮女身上。王承恩跑了幾處宮殿才最終找到了崇禎帝,不由分說便拉著他沖向寢宮,換上太監服裝沖向神武門。這一路即要讓幾近瘋狂的崇禎帝冷靜下來,又要避人耳目,真是苦了這位老太監了。

最終,崇禎逃出皇宮來到了煤山之上。對於崇禎來說他已經沒有勇氣在苟活到世上了,王承恩原本是要勸說崇禎設法出城,可崇禎並不聽勸,只是厭惡身上一身的太監裝扮。最終,王承恩還是拗不過崇禎,他解下自己的腰帶掛在了跟前的歪脖子樹上,最後一次伺候皇上,讓其自盡。

崇禎斷氣後,王承恩將屍體從樹上抱下來,整理好崇禎的衣冠,折騰了一天一夜的王承恩這才想到了自己的出路,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就這樣,王承恩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義舉讓後人敬佩不已。

對於王承恩的事迹,不僅南明小朝廷感激不盡,賜他謚號「忠愍」。就連後來入主中原的順治帝也為之動容。順治十七年(1660年),順治帝鑒於王承恩忠心報國,有始有終,親自為他撰寫了碑文,這也是清代皇帝褒獎明代太監的唯一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曾國藩指責弟弟不該燒殺搶掠,可是曾國荃的回答,讓他無言以對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