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滅亡以後,全國大部分百姓,為何仍不願意剪辮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清朝滅亡以後,全國大部分百姓,為何仍不願意剪辮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清朝滅亡以後,全國大部分百姓,為何仍不願意剪辮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時間是最有效的療傷葯,它在抹平人們創傷的同時,也淡化掉了人們的記憶。經過了兩百多年歲月的沖洗,當行為成為習慣,變態成為了常態,大家也就習以為常,認為自古如此,一切理所當然。

清朝統治者強制漢人剃髮留辮的手段是很血腥,卻也取得了極大成效,此舉,相當於打斷了漢人的脊梁骨,從此只能忍氣吞聲地服從統治。而清朝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帝政治手段最為高明,他們不斷強調「滿漢一家」,非常「虔誠」地尊孔、崇孔,借儒家的君父綱常之理壓制和奴化漢臣。

清帝退位了,老百姓卻不肯剪辮子。這樣的情況,具有普遍性。在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很多人去掉了辮子,但未必皆是出於自願。革命軍當年發起的強制剪辮運動,曾引起頗多民怨。在南京,1912年2月,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注意到:「(浙軍)帶著剪刀作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遊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髮的人的辮子。

民眾不樂意剪辮子,與民眾遺忘了「薙髮令」這段歷史,有很大關係。據台灣學者王汎森的研究,清人對「發」字的使用格外小心,尤其是一些成語如「一髮千鈞」,更是極為敏感,「因為它令人產生一種聯想——以千鈞之重來形容一發,似乎是對『薙髮』政策的不滿」。

歷史往往就是這麼有意思,一開始寧願砍頭不剃髮,後來成為了寧願砍頭不剪辮子,孫中山都專門發布了剪辮令。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還發生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辮子剪掉之後,有人會把辮子拿回去,自己死後讓人把辮子放入棺材,算是完完整整的離開人世。

其實,跟明末一樣,雖然有少數人是「心念故國」,出於忠於前朝的決心,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受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影響,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宋雖然滅亡,但是留下了一大批思想上沒被扭曲的漢人,這些人保留了大部分漢人的特質。而明朝我們文化是在恢復的,只是明朝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導致了雖然文化上強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園藝的家 的精彩文章:

《神鵰俠侶》黃衫女跟楊過和楊逍什麼關係?來看看
如果諸葛亮稱帝會統一天下嗎?來了解下

TAG:園藝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