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後的情誼——周恩來病重期間和病逝後毛澤東的牽掛與悲哀

最後的情誼——周恩來病重期間和病逝後毛澤東的牽掛與悲哀

1972年5月,周恩來被確診患有膀胱癌。這對於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一直與周恩來同風共雨共渡難關的毛澤東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毛澤東的秘書觀察到:當逐字逐句地看完醫療組關於周恩來病情的報告後,「主席的心情是那樣沉重,這種沉重的心情反映在他平時很少出現過的異樣嚴肅的臉上和緊皺著的眉頭上」。他叮囑這件事對外要保密。

關心:過問具體的治療方案

對怎樣治療,毛澤東說:「開刀容易擴散,有危險,是否可通過中醫的方法,用中藥來控制病情。」並且這樣解釋:你們外科醫生動不動就開刀,開一個死一個,陳老總不是開刀死了嗎?謝富治不是也開刀死了嗎?他還要求「防止擴散,注意營養和休息」。

同年十一月,鑒於周恩來日益嚴重的病狀,醫務人員再次向中央報告有關情況。毛澤東在報告上批道:「應當休息、節勞,不可大意。」在著名泌尿科專家吳階平主持下,經過多次檢查,決定採取「電燒」的辦法,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這以後,毛澤東每次審閱周恩來的病情報告時,總是非常認真仔細。

體貼:王海容講了三個例子

晚年的毛澤東與周恩來

說起毛澤東對周恩來病情的關心與體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無微不至。筆者的姑姑王海容由於工作關係,長期在毛澤東、周恩來身邊工作,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毛澤東對總理這種深深的關切。對此,姑姑特別講了三個令她感動的例子:

由於病情的發展,周總理終於還是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那是總理第一次手術的時候,姑姑記得那天毛澤東突然召她和唐聞生去中南海。姑姑以為主席叫自己去是問有關接見外賓的情況,因為當天有外賓要見主席。不料,她們剛到毛澤東的住處,還沒有來得及坐下來,毛澤東就急切地問:「總理情況怎麼樣?」按當時的規定,領導人的病情除了有關的醫生外,其他人不好隨便打聽的,所以,姑姑如實地說還不清楚,並說立刻就去主席住處的值班室打電話,向總理辦公室詢問。主席這時連連揮手,說:「快去!快去!」這一天,原定的與外賓的會見被毛澤東取消了。直到姑姑將彙報來的總理的有關病情轉述給毛澤東,才見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時他才安下心來。

籌備召開「四屆人大」的時候,周恩來的病情已經很重。當時,毛澤東正在長沙養病,鄧小平陪一批外賓到長沙見主席。接見後,鄧小平又向毛澤東彙報了「四屆人大」的籌備情況,當時王海容、唐聞生也在場。姑姑記得主席特別問到政府工作報告的長度,並對鄧小平說,稿子一定不要太長,總理站不了那麼久。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毛澤東對周恩來的關心,還體現在具體生活細節上的體貼,他曾特意關切地叫人給總理送去一個類似兒童游泳圈的座墊。姑姑說,在毛澤東的晚年,由於病重,他只能長期坐著不動,這就難免要生褥瘡。為了對付褥瘡,人們給他做了類似兒童游泳圈的座墊。毛澤東立刻想到,總理一定也需要。他命人照著樣子,也作一個給總理。在病中,兩位老人依然保持著持續了幾十年的友情,彼此牽掛,互相關心。

聽病情彙報:全神貫注,甚至能記住細節

周恩來病重期間,毛澤東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儘管這樣,他在1974年5月間,還是連續會見了來自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六批外國客人。

在毛澤東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眼睛得了白內障,視力逐步下降,看東西日益模糊。多年來他一直每天看書讀報、自己批閱文件和動手寫文章。眼病這種狀況,使他十分痛苦和不便。起初,毛澤東沒有馬上找醫生檢查,也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對外講這件事。後來實在看不清東西時,才不得已讓秘書代讀文件、書報等,有時還要秘書按他的意思在文件上畫圈。

因為患眼病,毛澤東此時無法再親自閱看周總理的病情報告了,於是,他就叫人將總理的病情報告讀給自己聽。每當聽報告時他總是全神貫注。對於讀過的病情報告,毛澤東能記住周恩來每天失血的數字以及實施手術的次數等細節。為了讓毛澤東能夠及時了解、掌握周恩來的病情和治療方案,減少不必要的周轉環節,工作人員常常是從周恩來的住地或醫院將報告直接呈送毛澤東。他得知情況後總會囑咐秘書:「快去辦。」

掌握病況:隨時送到休養地

晚年的毛澤東

經來自各地的眼科專家確診,毛澤東的眼病屬於老年性白內障,以右目為重,左目稍輕。白內障是眼球內透明晶體發生渾濁現象,當時沒有快速有效的治癒方法,需要等成熟後,才能進行手術治療。

這時,毛澤東的右眼已只是稍存光感,僅能辨別光線方位及不同色澤的光亮。手不釋卷的毛澤東,單靠稍好的左眼來工作。醫生給他服用藥物,並配合滴用眼藥水,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病症。根據醫生意見,決定毛澤東休養一段時間,隨時檢查,待適當時候再做手術治療。1974年下半年,毛澤東離開北京去南方休養。

在南方休養的毛澤東,依然高度關注周恩來的病情,要求有情況及時向他彙報。這期間,他多次接到周恩來的病情報告,他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這以前,幾位功績卓著的老革命家相繼謝世,對於年邁多病的毛澤東來說,這些消息增添了他更多的憂慮。用他不久後的話講,他感到黨和國家面臨著「領導危機」。

聽《訃告》:兩行清淚,默默無語

晚年毛澤東與周恩來最後一次握手

1976年1月8日,備受人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病逝。9日凌晨,新華社向國內外播發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的《訃告》,以及毛澤東為首的107人治喪委員會名單。

而此時的毛澤東,健康狀況正在迅速惡化,吃藥吃飯都需要靠人喂,每天只能吃一二兩飯,行走更是困難。但當時,毛澤東的病情被列入了最高機密,一般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這以前,毛澤東已連續接到有關治療和搶救周恩來的報告,對總理的病情已無法控制和挽救,他已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他在病榻上默默地讀著這些報告,沒有講一句話。8日上午,中央辦公廳負責人向幾乎通宵未眠的毛澤東報告了周恩來逝世的消息。他聽後沉默很久,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下午,中央政治局送來《訃告》清樣,工作人員流著淚為毛澤東讀《訃告》:

「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症,於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毛澤東聽著聽著,緊鎖起眉頭,慢慢地閉上眼睛。工作人員看到,不一會兒,從他閉著的眼裡漸漸溢出兩行淚水,而他仍一言未發。

疑問:何以不出席追悼會?

毛澤東、周恩來之間半個多世紀不同尋常的傳奇般的關係,自然地使人們十分希望毛澤東能夠親自出席周恩來的追悼大會。但是,人們期望的事情最終沒有發生。這是為什麼?張玉鳳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毛主席的身體狀況也是令人擔心的。他講話困難,只能從喉嚨內發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聲音字句。由於長時間在他身邊工作,我還能聽懂主席的話。每當主席同其他領導同志談話時,我就得在場,學說一遍。但到了他講話、發音極不清楚時,我只能從他的口形和表情來揣摸,獲得他點頭認可。當主席的語言障礙到了最嚴重的地步時,他老人家只好用筆寫出他的所思所想了。後來,主席的行動已經很困難,兩條腿不能走路。

「中央擬好了有關周總理追悼會的規格、參加追悼會的政治局及黨、政、軍負責人的人數和悼詞,一併送主席審閱。中央考慮到主席病重,便沒有安排毛主席參加有關周總理逝世後的一切活動。毛主席審閱這個報告時,我一直守候在側。不知道為什麼,在我這個普通人的心裡,一直存有一線希望:或許會有四年前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那樣的突然決定,主席也能去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一句憋在心裡許久的話,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冒昧地問主席:『去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一直處於傷感中的主席,這時,一隻手舉著還沒來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隻手拍拍略微翹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對我說:『我也走不動了。』聽到這裡,再看看眼前病榻上痛苦萬狀的毛主席,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我後悔真不該這樣問已經無力行動的毛主席。」

前面已經提到,在當時,毛澤東的身體狀況是黨和國家的最高機密,而毛澤東此時的身體已使他無力去支持自己參加較長的活動了,如果一個如此病態虛弱的毛澤東出現在公共場合,在當時可能會造成政治動蕩的。而對於毛澤東來說,不能參加追悼會,對和周恩來相處相知相交了一輩子的他,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遺憾與無奈!

悲懷難遣:無休止地閱讀

重病中的毛澤東一直關注著周恩來的悼念活動。1月14日下午,工作人員向他念中央送審的周恩來追悼大會上的悼詞稿。這篇將由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宣讀的悼詞近三千字,詳細回顧了周恩來幾十年的革命生涯,高度評價他的歷史貢獻,字裡行間充滿著感情。聽悼詞時,毛澤東再也不能控制自己,失聲痛哭。這在毛澤東是極少見的。此後,毛澤東的情緒一直很低沉,不願講話。他不顧醫生的勸阻,藉助剛治好的一隻眼睛,不停地、無休止地閱讀書籍和文件。張玉鳳回憶:「由於他的身體過於虛弱,兩隻手顫抖,已經沒有舉起文件的力量了。為了滿足老人家那艱難的閱讀需要,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幫他舉著書或文件。」看得出來,他是在用這個辦法來擺脫內心的痛楚。

在這以後,毛澤東的病情更加沉重。張玉鳳回憶道:「1976年清明節前後,首都人民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當時,主席對外面的情況一點都不知道。他病重,動不了,由我們幾個工作人員支撐著他才能走幾步,並且得趕快坐下或躺下休息,呼吸困難,連講話的力氣也沒有,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連我們也不知道。」她又說:「主席身體越來越不好,情緒很煩躁,不願講話,也不見人。每天都吸氧,講話更聽不清了,吃飯、飲水也十分困難。」「也就是這期間,主席曾多次意味深長地說:我是供展覽的偶像。」

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經連續4個多小時搶救無效,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作者:王宇清

編輯:陳曉燕 孫靖琪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團結報文史e家 的精彩文章:

吃得小滿的苦,換來人生的甜
古代那些浩然正氣的母親

TAG:團結報文史e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