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藏東的時候 我們在說些什麼
大約20天的自駕旅行,回來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要如何把這美好描繪出來,太過熱情,不是我愛西藏的方式,太過平淡,又不是我想訴說它的樣子。

清白之年
獵戶星座
朴樹
00:00/04:34
旅歷七年,入藏數次,短住半月長則幾月,在我心中,西藏已經不再是一個旅行目的地,而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在意的也並非是那些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所以這次,我們把目光放在了西藏地圖的最右邊,那個似乎很久以來都被大家忽視了的地方去看一看。
凡親自走過,才會發現,
總有一片風景,是你不曾見過。
昌都,西藏第二大繁華的城市,瀾滄江、怒江、金沙江在這裡併流,318國道、317國道、214國道在這裡交匯,西藏、雲南、四川、青海四省在這裡接壤,或許,你曾經自駕318途經這裡,卻從未想到,倘若在這裡換道走上一段317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
世界七大康復道場
雪巴溝
雪岩泉水源地
藏藥廠里的文獻
乃查姆嘛呢堆
業拉山月亮洞
紅拉山埡口
瀾滄江「W」型大峽谷
鹽井天主教堂
如果說,川藏南線318更多體現在自然風光秀美,那麼川藏北線317則是一條人文風光之路。當然,北線相對南線而言,所過地區多為牧區,海拔更高,人口更稀少,景色也更原始和壯麗。
崗托村 西藏解放第一村
站在川藏交界,金沙江的對岸,西藏兩個大字,雖經歲月洗禮仍然閃耀眼前,過了橋就是西藏,佇立岸邊的崗樓和已經無法使用的老金沙江大橋,都在無聲地向我們訴說著曾經那段輝煌的歷史,不曾被忘記。
在這裡,我們享用了入藏之後的第一餐,而這一餐也讓人大呼意外,竟然如此的美味與豐富,我堅信,村民們把最好的食物都拿給了我們。
感激之餘,更是難忘離別那一刻的感動,素不相識的人們,使勁使勁揮著手道別。
薩迦派寺廟 吉祥瓦拉寺
薩迦傳承的主要寺院之一,原屬白苯教,後由元朝帝師八思巴改為薩迦寺院,是德格王的祖寺。
寺院大門對面的山上掛滿了經幡,三三兩兩的僧人圍在欄杆上,很愛笑很和善,當日落的餘暉打在已經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壁畫上,走在寺院中,心也會感到平靜。一點也不枉費我們開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這裡,那溫暖可以融化疲憊。
夏烏村
種滿青稞的一個小山村,在山谷中,有遺世而獨立的味道,就像許多年前在山南遇見勒布溝,讓人感到舒服,或者,就在這裡放放氂牛騎騎馬,過一陣子沒有網路的生活,也是可以想見的美好。
而村口一轉,僅十幾分鐘,就可以到桑珠灑咧營地歡快的跳起鍋莊了。
強巴林寺
藏東最大的格魯派寺廟,建於明朝年間,因為寺中主供彌勒佛,所以稱強巴林,可能因為處在昌都市區,所以有的僧人是會些簡單漢語的,而且也喜歡了解外面的世界,比如我遇見的一位問我來自哪裡,我回答說東北的時候就問我那是不是漠河呀?
傍晚要走的時候,很有運氣的碰到僧眾下課,第一次遇到還是比較震撼的,因為你根本無法想像看似平靜的大殿里,是如何能夠走出那麼多身披紅衣的僧人們,已經淹沒了整條馬路,而人還源源不斷的往外出,感覺剛才進了個假的大殿。
如果,有緣在藏曆新年酥油花節期間再回到強巴林寺,一定要去看一看寺里的神舞。
曾經的夏宮 珠古寺
翻越珠角拉山,來到強巴林寺加拉活佛曾經的夏宮,550年歷史的珠古寺,在一場大雪中,顯得寂靜而羞澀,雪中的氂牛群彷彿時間靜止了一樣。
一個個轉經筒轉過去,一階階的上了樓梯,在大殿中,一些年紀尚輕的孩子們正在努力的研習佛經,殿後有村落一般的房屋,據說是溫泉,待到山花浪漫時,那真的是可以期待的美好。
長毛嶺國家級野生馬鹿自然保護區
一個嫁給馬鹿的女人
偶然的一個雪夜,20歲的向秋拉姆在深山裡撿到了兩隻奄奄一息的小馬鹿,她把小馬鹿帶回家中,和它們同吃同住,小馬鹿在拉姆的照料下,很快恢復了健康。就在小馬鹿即將成年的時候,拉姆決定將它們放歸大山。不久,放歸大山的兩隻小馬鹿又回到拉姆家中的草場,拉姆開心的接待了它們。此後,幾乎每年,兩隻小馬鹿都會回到拉姆家裡來陪伴她度過一段時間。又過了幾年,那兩隻早已成年的馬鹿帶來了自己的家族—一大群馬鹿。拉姆慢慢也習慣了在山裡食物匱乏的季節里,竭盡所能的為它們提供食物。時光流逝,轉眼四十年過去了,向秋拉姆也早已滿面風霜。她和家人一起,繼續照料著這個越來越大的馬鹿種群。而這片名為長毛嶺的草場,也已經成為了類烏齊縣長毛嶺國家級的馬鹿自然保護區。
這是在我拍下向秋拉姆回城之後,才聽到的感人故事,也釋懷了我心中的疑慮,因為在拉姆拉措,我就曾經偶遇過一群馬鹿,它們警惕和怕人的程度,可以說能夠拍下它們遠去的小屁屁就已經是幸運,哪能想到在長毛嶺,還可以近距離的見到如此龐大的鹿群,甚至可以上前餵食。
人在,鹿在,約定就在。這句話久久徘徊在腦海,這不只是一個嫁給了馬鹿的女人,也是一個感動天地的女人。
卡瑪多塔林
建造於800多年前的古老建築仍舊保持了早期佛塔的四方形外形,原本130座的塔林經過歲月的摧殘和破壞,經過重建後恢復了108座,如今這108座佛塔也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洗禮依舊挺立。
在蔥鬱翠柏中有一座別緻的小經堂,主供蓮花生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根高大的轉經筒。路,寂靜且長,很少有車經過,而絡繹不絕的是一圈圈轉山轉水轉佛塔的藏族人。
大雪紛飛的一天,我在這裡葬送了自己的第一架小飛機。
崖壁上的孜珠寺
苯教有四大神山之說,孜珠山是其一,孜珠寺立於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始建於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導,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薩東大師創建並傳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
經典記載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實際上來到這裡讓人既驚又喜,驚的是不敢回首的來時路,懸崖邊看到已經摔得粉碎的汽車殘骸和似乎永遠看不到盡頭的S彎,喜的是見到彷彿懸掛在崖壁上的寺院時心裡的滿足,它的美遊離於這人世間,更難得的是經過允許可以在大殿里拍到精美絕倫的酥油花,路上的任何坎坷已經拋之腦後。
每逢雞年藏曆六月十五,數以萬計的朝聖者不辭跋涉之苦,華服盛裝地聚集在這雪域聖寺,而最引人入勝的,就是法會期間上演的神舞劇「極樂與地獄」,每十二年才上演一次的神舞法會,是孜珠寺最為隆重的佛門盛事。
瓦拉山雲海
從丁青到邊壩,我們走了一條地圖上沒有的路,我們的車是否能夠順利通過,不知,路上需要多少時間,不知,只有連綿不絕的雪山,一座又一座。
而在高海拔的公路上飛馳,追尋著念青唐古拉山東麓,幸運的人,遇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雲海。自駕最大的好處,便是找一個開闊之地,就可以盡情撒歡。
普玉三色湖
峽谷冰川下品字形排列著白黃黑三個湖泊,分別代表著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持金剛菩薩,三湖交匯的山巔,邊壩宗古堡遺址靜立雪山下。
白湖
黃湖
黑湖
一湖三色,傳說很多,最喜歡的是黑湖,名為黑湖,湖水卻是墨綠色,水邊靠近石頭的地方又有著淡淡的翠綠色的邊,在往山上去的路中,可以看到很多長在石頭上的花,還有粉嫩嫩的高山杜鵑。
怒江大峽谷
這一路,要經過怒江大轉彎以及險峻的怒江七十二道拐,才能來到大峽谷,水流湍急,以至於想要接近江邊都要抱緊旁邊的大石頭,岸邊超級多的瑪尼堆,多到…密集恐懼症看了會不自覺的起雞皮疙瘩。
怒江大轉彎
怒江七十二道拐
怒江大峽谷
遇見了一隊朝聖的人,背著似乎是竹製的背簍帶著行禮,而且大概還找了隨隊攝影師,只在江邊稍微停留拍了照就繼續趕路,果然路線一轉318馬上就要熱鬧起來!
然烏湖
分上、中、下游三段,所以這次看到的與之前不同,而且這個角度的然烏湖似乎要更壯美些,遠可以把湖與雪山裝進畫框,近可以觸摸到湖水,旁邊有高原交警(氂牛)隨意地走來走去。
來古冰川與來古村
錯過了很多次的來古冰川,始終相信有緣總會看到。能夠讓我翻越一塊塊巨石,努力走到冰川邊的動力,就是那幾塊美麗的藍冰,像地球的眼淚。而冰川旁也並不是預期中的寒冷,躺在巨石上小憩,曬著暖洋洋的太陽,這樣的享受很是奢侈。
沿著山路向上,就是因冰川而出名的來古村,村子周圍遍布美麗的湖泊與宏偉的雪峰,站在這裡可以看到6條海洋性冰川,這樣的自然景觀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絕無僅有,坐在草地上,空中翱翔的鷹與雪山也成了一幅絕美的畫。
如今的來古村公益客棧,也可以容納團隊用餐和住宿,尤其推薦炒雞蛋和這裡的雪花泡泡啤,更有西藏風味的是掛在客棧走廊和牆壁上的各戶外隊伍旗幟,也許在上面會看到熟悉人的簽名。
女人的宮殿 東壩民居
進入東壩,一定要換乘當地人的車,起先我們也是很不以為然,直到車拐了幾個彎,進入真正的東壩級公路,落差之大,路況之粗糙,轉彎之短之急,甚至還出現單車道直角轉彎這種學霸級路考題…108道拐之後,同行的小夥伴直呼,幸好沒逞強開我的越野車下來!
當真正的走入這怒江峽谷深處的東壩民居,看到一座座依山、依道、依水、依果園而建的精美房屋,又要驚呼,如同走進了古代達官貴人的宮殿,更讓人慾罷不能的這裡實行的可是一妻多夫制,比如我們進入的這所十幾年還沒修完的房子,這家女主人可以說是女王了。
漫天繁星升起的時候,我們的車盤旋著上行,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旋律慢慢響起,這種感受太美好了,東壩,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名字。
千年古鹽田
昌都全境的最後一站,芒康鹽井古鹽田已有1300年歷史,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所製成品為白色和紅色鹽。日落時分,餘暉的倒影灑在鹽井之上,畫面美極。
既然到了鹽井,上了舌尖中國的佳加面就不能不嘗,經過一番激烈的比拼,我們得出男子組並列冠軍56碗,女子組冠軍35碗的佳績,然而還是無法比拼過這裡的歷史冠軍147碗的驕人成果,至於冠軍能夠得到的獎勵,還是想想自己能否吃得下147碗再考慮吧!
昌都的美景與人文,曾因為交通的大為不便而養在深閨人未知,現在隨著雀兒山隧道的打通,天塹變通途,那些走過的地圖上沒有的路和可以與丙察察相媲美的越野級路段,還有沒日沒夜的瘋,都是在昌都留下的最美好的回憶。
生命中有多少地方,會讓人想要去二刷甚至三刷?至少在昌都,我默默的記下了幾個名字。
/End.
使用器材:Sony 7&7RM2 16-35F4 70-200F2.8
圖文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商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旅行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