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我們常說的藍寶石表鏡,沒你想像中那麼貴

我們常說的藍寶石表鏡,沒你想像中那麼貴

大家都知道,表鏡指的就是腕錶表面的透明鏡片,用來保護錶盤的。但其實在16世紀之前表鏡是不存在的,那時候鐘錶剛剛被發明,脆弱的錶盤只是用一個罩子罩住甚至直接裸露。後來才陸續出現「硅酸鹽玻璃」.「天然水晶」.「石英玻璃」.「亞克力」.「礦物玻璃」.「藍寶石」這些表鏡材質,也算是表鏡的演變史。如今除了少數的復古版手錶使用塑料亞克力表鏡以外,絕大多數的高檔鐘錶都是藍寶石表鏡。

如今主要的表鏡材質的有三類,亞克力,礦物玻璃,和藍寶石,先來簡單了解一下。

亞克力

透明硅酸鹽玻璃,易碎,容易產生劃痕,20世紀20年代便很快被防滑耐磨的石英玻璃取代。著名的亞克力在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登上了歷史舞台,又叫PMMA或者有機玻璃,源自英文acrylic(丙烯酸塑料),化學名稱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石英玻璃和硅酸鹽玻璃相比,它不容易破碎,而且亞克力質地較軟、可塑性較高,因此可以輕鬆的後期加工,使用砂紙或者銼刀就可以進行修改。但是這種材料非常容易刮傷,透明度稍差,大多用於低端腕錶。

亞克力板

礦物玻璃

隨著玻璃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種礦物玻璃,又名人造玻璃,由硅和氧化鉛(或氧化鉀、氧化鋇等)一起煮溶而成。這種材質作為表鏡一般會通過拋光處理並加強硬度,鏡面通透性強、抗擊力極強。莫氏硬度約4~6,一般用於製作中低端腕錶。

藍寶石

藍寶石是剛玉寶石中除紅色的紅寶石之外,其它顏色剛玉寶石的統稱,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因此藍寶石的顏色,可以有粉紅、黃、綠、白、甚至同一顆石有多種顏色。藍色的藍寶石,是由於無色透明剛玉中混入了少量鈦(Ti)和鐵(Fe)雜質所致。

70年代後,表鏡製作開始採用藍寶石,藍寶石(Sapphire)被分為人造和天然兩種,很多人聽到「藍寶石」這三個字會覺得很值錢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鐘錶表鏡使用的「藍寶石」並不是價格高昂的天然藍寶石,而是人造藍寶石,成品藍寶石表鏡的價格並不高。

天然藍寶石

藍寶石表鏡是由什麼構成的?

現在手錶上面所安裝的藍寶石鏡面,其實都是去除了氧化鐵和氧化鈦等雜質的三氧化二鋁,從化學上說,合成藍寶石和天然藍寶石沒有區別。因為沒有添加其他元素,所以是無色透明沒有「藍」色的。

為什麼人造藍寶石表鏡要比其他表鏡貴那麼多呢?主要還是在於藍寶石表鏡製作成本高,三氧化二鋁由純氧化鋁在高溫下製成原始的合成藍寶石,由於硬度極高,還需要用專門的鑽石工具切成圓片,再打磨成表鏡。加工工具的成本消耗很高。

藍寶石玻璃

藍寶石表鏡有什麼優劣勢?

藍寶石玻璃表鏡的硬度僅次於金剛石硬度,它的優點是密度高,不易出現劃痕、光通性好、耐高溫、比礦物玻璃鏡面和亞克力鏡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缺點就是不防震,雖說藍寶石很硬,但是它也很「脆」一旦遭遇硬物的撞擊,它就可能瞬間破碎。

為什麼藍寶石鏡面還是會出現劃痕 ?

有些表友會發現自己的藍寶石鏡面有劃痕,其實絕大部分情況下這是鍍於鏡面上的鍍膜被劃傷產生的劃痕,鍍膜的成分是氟化鎂,非常容易劃傷,並且不能修復。

那既然這麼容易劃傷,為什麼還要鍍膜呢?這是因為藍寶石鏡面也存在著所有玻璃的通病——表面會反光,而且根據觀察角度不同,反光的強弱也會變化,在特定的角度下,我們甚至完全不能看清,呈現一片亮光。在藍寶石表鏡上面增加鍍膜就是為了減輕這種反光,提高手錶的易讀性。

並且這層鍍膜一般情況下是藍色的,這是因為透過藍寶石鏡面看錶盤和錶針會出現偏藍的效果,為了讓透過藍寶石表鏡展現的手錶色彩更加真實,所以要對錶鏡部分進行修正。至於是基於怎樣的原理達到這種效果的,涉及到光學原理,這裡就不詳述了。

總之鍍膜可以減少藍寶石表鏡的反光、提高透射率,還可以修正藍寶石表鏡產生的色差。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鍍膜是可以被擦落掉的,所以不要使用粗糙的東西去清潔。

如何鑒別藍寶石表鏡?

很多表友糾結於鑒別自己買的手錶到底是不是藍寶石表鏡。首先大家要知道一個道理,在絕大多數領域,民間偏方不靠譜啊!網路上流傳的那些呵氣法、滴水法、劃表法、聽音法等等真沒那麼靠譜!你閑著沒事拿刀子、金屬去刮藍寶石表鏡試試,別忘了很多表鏡上有鍍膜!就一個要求,別去作。

正規品牌手錶,如果採用藍寶石表鏡,一般都會在錶盤或後蓋標上有專門標識SAPPHIRE或SapphireCrystal,或者用菱形標誌來表示。

如果自己心裡沒底,可以找找身邊的行家幫著鑒別一下;要不就自備一個熱導儀,某寶可購,相對靠譜,測試結果略有偏差但基本可靠。

文章圖片源於網路

萬表手錶交流,只做有趣實用的名表科普

專業導購,權威測評,懂點手錶,多點談資

(公眾號wbiaow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表手錶交流 的精彩文章:

最怕聽懂的是《後來》,最想看懂的是《後來的我們》
99%生活體面的人,把錢花在了這件事上

TAG:萬表手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