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奇藝在走一條網劇特色發展道路

愛奇藝在走一條網劇特色發展道路

作者 | 王昊南

5月18日的愛奇藝世界大會的網劇發展高峰論壇上,愛奇藝公布了自己接下來針對網劇的一系列布局。在娛影君看來,愛奇藝進行的產業規劃無疑在網劇行業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按照網劇市場的現狀來看,誰能率先做出品牌和特色,誰就能在市場競爭里拔得頭籌。而就這一計劃的公布來看,愛奇藝無疑是走出了一條特色的網劇發展道路。

愛奇藝針對網劇所要拿出來的特色就是短劇集。具體的計劃包括開放2個愛奇藝短劇劇場以及具體落地的十餘個短劇項目。在娛影君看來,計劃的表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愛奇藝通過這一計劃所傳遞出來的態度和信念。

在高峰論壇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輝先生對這一項目進行了長篇的分析和解讀。愛奇藝引入了兩個數據:棄劇率和拉升率,在兩個指數上,短劇集都明顯優於長劇集。對於用戶而言,現代人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看劇的時間都是碎片化的,種種數據表明,用戶在觀看網路劇集的專心程度是不斷下降的。如何能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拋出懸念,講好故事,成了片方最大的挑戰。

而真正將短劇集製作推到風口浪尖的是這個時代。「只有短劇才能形成付費的時代,向讓會員收費的習慣養成一定是強劇情的非常好的劇。」王曉輝在論壇上這樣講到。目前三大平台都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推動網路劇向會員付費制轉變,付費時代已經悄然的到來了。在消費水平大大提升的今天,用戶願意為更好更精品的劇集買單。因而愛奇藝也樂於在此時順水推舟的把短劇製作計劃推出。

在論壇上,愛奇藝副總裁戴瑩具體說明了短劇集的定義,季播,一季12集,每集45-60分鐘的內容。這樣的劇集製作模式從某種程度上非常像美劇的製作模式。美劇之所以可以批量化的生產大量優質的劇集,和季播的模式是分不開的。美劇的生產模式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工業化生產,從商業角度上講,每一部劇集投放到市場上都是以小體量的試播形式開始的。每一部新劇集往往都是通過一到兩集的試播後才決定是否有拍攝完全季的計劃。這樣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投資方的商業風險。另一個極大的利好在於,這樣的製作模式能夠為電視台圈住固定的觀眾。每年9月,美國觀眾便挂念著會有什麼新戲上演,因此他們也願意為各大電視台繳納大量的費用來續訂電視台的服務。

然而在中國現行的體制下,用戶更習慣觀看長劇集,對於片方而言,製作長劇集也能更充分的使用投資,獲得更多的利潤。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一是現有的工業化水平沒有到,第二用戶的觀看習慣沒有到。」而想要推動這一步向前邁進,首先就需要有大量的短劇集內容去填充市場,培養用戶的觀看習慣,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投資,甚至於在這一模式形成的早期,意味著大量的虧損,因而這也就一定要有行業巨頭的牽頭,因而在中國的短劇集製作行業,愛奇藝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娛影君看來,會上另一個讓人興奮的消息就是《河神》將要拍攝續集了。

「一部爆款網路劇=網紅小生+經典IP。」這樣的觀點在網路論壇上隨處可見,為了製作爆款、來錢快的網路劇,許多平台套用這樣的規律,使得網路劇成了「IP垃圾場」,各種拍壞了拍廢了的IP改編劇集隨處可見。愛奇藝也承認自己拍砸了一些IP改編劇集。但是在戴瑩看來,網路上對IP劇的爭議和負面評價是有失公允的。「IP本身是無罪的。」在採訪中戴瑩說道。之所以之前製作出一些差強人意的劇集,不要往IP本身上去扣帽子,如果不是一個有價值有潛力的IP,愛奇藝也不會花費資金去購買。這些IP劇集的失敗,更多的要從其他環節上尋找原因。劇本是不是沒有做好,選角是不是不太恰當,或者說是不是IP本身並不適合通過劇集這樣的形式來展現?

這些失敗的教訓也加入到了《河神》的製作過程中。在依託於AI科技進行劇本和選角後,愛奇藝自信能夠在IP改編劇集上打造出成功的工業體系。

《河神》是愛奇藝和工夫影業聯合出品,工夫營業承製的一部網路劇,改編自天下霸唱所著的小說《河神 鬼水怪談》,2017年7月播出後,立刻成為了當時的網路爆款,贏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可謂是網路劇集2.0時代的標杆之作。

而為什麼這部作品的續集拍攝尤為激動人心呢?用愛奇藝高級總監李蒞櫻的話來說:「中國能好像進入了一個怪圈,能拍攝續集的電視劇實在太少了。」

任何一部作品拍攝續集,首先就意味著作品本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點也意味著愛奇藝有做精品網路劇的心態和決心。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拍攝續集是要背負很大的壓力的。尤其是有《河神》這樣光彩照人的前作在先,若是拍攝出了一點小瑕疵,不光是競爭對手們找茬,連粉絲都不會放過製作方。愛奇藝敢拍,尤其是在這一個打造愛奇藝品牌的關鍵時間節點敢於推出續集的計劃,顯而易見是經過長期的謀篇布局的。

在論壇結束後的採訪里,記者問到關於《河神2》的問題時,李蒞櫻稱他們已經續約了《河神》的原班人馬,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一批演員就是他們能找到的最契合這些角色的演員。這似乎也意味著中國網路劇行業已經率先完成了已演員和角色為中心的產業模式轉變。在美劇的生產模式中,往往以角色形象為第一位,劇本的首要目標是先樹立一個角色,靠著角色為中心拍攝,才能留下精彩的劇集。而這樣的方式,也使得人們對於劇集的關注從演員本身變為了角色本身。這樣的生產模式也使得片方不需要花大投入在演員的片酬上。戴瑩在會上拿參演《原生之罪》的翟天臨和尹正為例,笑稱幸好是在《演員的誕生》開播之前就簽下了合約,愛奇藝在演員挑選上從挑名人變成了挑人,這樣使得預算本身就有限的網路劇,可以花費更大的投資在劇本的打磨和後期的剪輯上。

總而言之,愛奇藝針對短劇集的一系列嘗試,令人格外期待。

編輯 | 謝小招

美編 | 於秋茳

【轉載請聯繫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影網路視界 的精彩文章:

TF家族網劇《念念》上線;Netflix3000萬美元買下暴走漫畫電影全球發行權
更懂市場,更加開放:2018企鵝的青夢導演扶持計劃升級來襲

TAG:娛影網路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