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慾望之火:慾望-實力=上火,現代人都應該懂

慾望之火:慾望-實力=上火,現代人都應該懂

和古人相比,現代人受到的誘惑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性這一初級階段,各種各樣和現實脫節的、超過自己能力的慾望其實都是誘惑,所以更容易上火。

心裡所想超過身體所能時,就要上火了。陳小野給出一個等式:慾望-實力=上火,這個等式左邊兩項的差越大,上的火就越大。比如孩子突然有個出國機會,過期不候,但家裡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四處籌借未果,這就要上火了。煩的時候就會想:還不如沒這機會呢!有了機會又去不了,讓人更難受。

什麼時候最痛苦?選擇越多越痛苦,這是心理學上的答案。有選擇就會引發慾望,選擇越多慾望就越多,當慾望超過了自己的實力,不能達到時,就容易上火,就容易痛苦。

有個很有錢的女房地產商,總覺得自己不幸福,後來就去了沙漠無人區探險,又去爬珠峰,她發現這樣她能感到幸福,所有平時吃不了的苦全能咽下,而且甘之如飴。

為什麼呢?心理學者楊霞說,因為在那種惡劣的情況下,人沒有更多的選擇,只有從艱難的地方走過去、活下去。她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為那時她的慾望單一,慾望的門檻也低,都能實現,慾望-實力=0,人自然不會上火。

近來社會調查發現,月收入在兩三千的人的幸福感,反倒比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人高,收人高的人更不幸福。這就是因為月收入8000元人的眼界、見識和月收入2000元的人的不一樣,前者信息接受得多,慾望因此增加,欲壑更深了,超過了8000元的月收入所能填平的可能,所以他不會感到幸福。他的慾望總在能力的前面,他總要去夠,因此人們常說「慾火"內心的慾望使人不消停、上火。

古代的各種養生方式雖不同,但宗旨是一個,都是要把降低慾望作為養生的法寶。比如道教說的清心寡欲,清靜無為,致虛極,守靜篤;具體方法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佛教講「四大皆空」,禪定養生要克服外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誘惑和內心七情六慾的困擾。

《內經》是中醫的經典,它的治病大法不是具體的方葯,而是一條條精神訓誡,其中就有「恬淡虛無,精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是說只要心裡安靜了,疾病就不會發生了。

現代醫學也發現,各種疾病中70%的病屬於身心疾病,和情緒心理有直接關係。

中醫把思維分布在「心」和「腦」兩個臟器中。中醫不是生物學,是人學,不是治病是治人,所以強調人文色彩。

中醫的「腦」是用來思維的,是機器。所以,頭是身體的首領,必須多動,不動就傻了、痴呆了。「心」在中醫里是藏魂魄的,是慾望的居所,是人的情感的首領,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因此心不能老動,最好安靜,心一動,肯定五內俱焚,保持安靜的心態很重要。

名中醫樊正倫教授給白領講保健,反覆強調:「你們是生活的主流人群,應該勤動腦體不動心。考慮問題可以盡量全面,處理問題可以盡量果斷,那都是用腦;但是晚上停下來的時候,心不要動,晚上躺在床上,敢與天地日月同輝,非常平靜才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間郎中 的精彩文章:

延緩心理衰老的十個建議

TAG:鄉間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