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逛博物館究竟能不能拍照?

逛博物館究竟能不能拍照?

美術展覽 | 藝術博物館 | 文化傳播 | 公共教育

近年來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拋出的「在博物館拍照的都很傻」的言論而引起熱議。在節目中說到:「你去盧浮宮看《蒙娜麗莎》,你也傻傻地就拍照,根本拍不著。它那個網上高清像素,連每一個裂紋都能看得清楚,你拍它幹嗎?去博物館應該花時間去感受,不需要浪費在拍照上。我感覺在博物館,拍照的都很傻。你在博物館裡面拍個照,跟你出門拍個照,還是你,一樣。」

有人說:「有高清圖又咋地?去博物館只是為了受教育長知識嗎?不傷害文物的情況下拍一堆不高清圖回來自娛自樂就不行嗎?」

巴黎盧浮宮《蒙娜麗莎》前擠滿遊客

在博物館拍照,「傻不傻」見仁見智

被法國巴黎盧浮宮收藏的《蒙娜麗莎》尺寸不過77厘米×53厘米,它被嚴嚴實實密封在玻璃櫥窗中,櫥窗外有條木質的弧形「1米線」,線外還有一條由警戒線圍成的弧形「3米線」。觀眾要在3米開外看這幅不足半平方米的油畫,還要承受玻璃反光帶來的視覺干擾。儘管如此,在這幅達·芬奇名作前還是常年有很多人駐足觀看和拍照。雖然盧浮宮明文規定此大廳不能拍照,但館員似乎並沒有對拍照的舉動有太多干涉。

博物館官方提供了高清照片,觀眾是不是就沒有必要拍照了?

其實,很多人聽到的只是「在博物館拍照的都很傻」的話。如果只聽到這句話就下定論,未免有斷章取義之嫌,不能拍照當然也是有原因的,至於覺得傻不傻這因人而異。」

博物館官方提供了連裂紋都看得清清楚楚的高清照片,觀眾是不是就沒有必要拍照了?為了保護稀世佳作而禁止拍照的措施無可厚非,至於為了個人留念或朋友間分享的拍照傻不傻也見仁見智,陳履生也沒有強求所有人接受他觀點之意。

法國橘園美術館,手機只能拍攝《睡蓮》的局部

來自台灣的加州大學羅曼語系教授宋國明,多年來一直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博物館拍的照片供網友欣賞。宋國明說:

「有些博物館的藏品圖片在其網站以高清大圖的方式展覽,供藝術愛好者大飽眼福,如紐約大都會的網站,就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否需要繼續在博物館拍照,因為它們的高清圖片質量簡直太好了。

但是回頭看國博的官網,以眾所周知的國之重器《後母戊大方鼎》為例,看看像這樣顏色瘮人顆粒粗糙的圖片,是否真的比自己手機拍的要好。」

「第一,普通人在博物館拍照不見得拍得不好,偶爾還或許稍強些。第二,逛館時碰到喜歡的作品,尤其是立體類,尋找多個欣賞角度拍照留念。第三,把拍照跟『感受』劃分為互相衝突的兩碼事,顯然是認為欣賞作品就不該拍照,拍照就不能欣賞作品、就是浪費時間,這是很混亂的思維。」

法國盧浮宮,「斷臂維納斯」成為遊客自拍的熱門地點

在博物館用閃光燈的罪名,其實跟拿出硫酸潑向名畫沒有太大不同

故宮博物院規定:「按照國際慣例,在展廳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拍照。在故宮與其他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展覽以及特色商品店,因有版權協議,不允許觀眾拍照展品,請注意警示標誌,服從展廳工作人員的管理。」

博物館「能不能拍照」,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館對此各有自己的規定。

如盧浮宮規定:「永久陳列館內,允許參觀者進行僅限於私人用途的照相或攝像活動。在照相或攝影過程中,嚴禁閃光燈或其他帶有照明閃光的設備,嚴禁使用照相機或攝像機的固定腳架。德農館的一樓各展廳內(包括蒙娜麗莎廳、米洛的維納斯廳、阿波羅廊等)嚴禁照相或攝像。」大英博物館規定:「在大部分展廳里,允許使用手持設備進行用於私人用途的攝影及攝像,並可使用閃光燈。在本館內,各場地禁止使用三腳支架或其他支架設備。」

畢加索美術館,手機拍攝很有局限性,室內的環境色溫沒辦法規避掉

不能用閃光燈是鐵打的規定,因為每一件藝術品都面臨著「光漂白」的威脅。在能量的作用下,藝術品表面的分子會分解或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失去原本的特徵。無論何種材質的藝術品,對它的光照度都不能超過300lux,否則將對其造成損害。

橘園美術館,法國小學生手持筆與畫冊入館學習

使用無機顏料的藏品,如油畫、國畫等,同樣承受不了閃光燈的光,因此,在博物館用閃光燈的罪名,其實跟拿出硫酸潑向名畫沒有太大不同,是嚴令禁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默片」結束,春暖花開
中國畫花鳥畫中幾種蟲鳥的繪畫技法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