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明天成為過去,但我們把演出現場搬運到了這裡

這個明天成為過去,但我們把演出現場搬運到了這裡

九個明天

國際科技藝術展覽與演出

Nine Tomorrows

Technology Art Exhibition + Performance

2018.5.4 - 2018.8.4

GIF

「九個明天」科技藝術大展開幕當晚,眾望期待的「九個明天-科技藝術現場演出」也如約同時舉辦,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的友人在5月4日當天從四面八方抵達寶龍藝術中心5樓平台。在之前的數日內,主辦放被天氣預報困擾,非常擔心在杭州多雨的五月,演出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降雨打斷。幸運的是,當晚的雨水在演出結束後的一個小時才出現,興許是被觀眾們的熱情截停了。在這次演出中,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與Rhizomatiks的CG視覺設計師石井達哉、日本科技藝術演出團體BRDG成員白石覺也與Scott Allen、中國藝術家陸揚與MetaObjects的Andrew Crowe、日本電子音樂人宮下悠Yaporigami與視覺藝術家Vokoi、電子音樂人Howie Lee與台北視覺藝術家Throiid Chen,以及中國新星科技藝術團體RMBit、杭州電子音樂人兼藝術家Guan管博揚、audio-visual團體Alt_Man、媒體藝術小組NO.E.ZA、Cursed Mac十組表演者都呈現了他們的精彩表演。原計劃2小時的演出由於現場的高漲氣氛和藝術家們的表演激情,延長了一倍的時間,從當晚七點一直延續到十一點!

▲演出策劃、九個明天大展策展人姚大鈞先生介紹參演藝術家

GIF

▲5月4日從全國各地專程趕來參與現場演出的熱情觀眾們

Daito Manabe+Tatsuya Ishii

真鍋大度+石井達哉

真鍋大度在廣為人知的「視覺藝術家」身份之外,也同時作為音樂人身份活躍著。在他的自我介紹中,他提到自己具有二十年的DJ經驗,曾擔任Flying Lotus及Squarepusher的日本巡演的開場嘉賓,也是世界各大音樂節常客。在這次表演中,真鍋大度依然擔任DJ角色,與他的團隊Rhizomatiks的視覺藝術家石井達哉一起,為我們呈現了IDM音樂與計算機圖形編程結合的視聽體驗。

GIF

GIF

▲ 真鍋大度+石井達哉演出現場

Shiraishi Kakuya+Scott Allen (BRDG)

白石覺也+青木聖也(BRDG)

來自日本一線科技藝術表演團體BRDG的藝術家兼程序員白石覺也與Scott Allen則為杭州觀眾帶了中國目前尚屬罕見的live coding表演。Live coding是一種以即興方式進行互動式編程的現場表演形式。在屏幕上的聲音和影像與表演者實時編程的源代碼同時出現在屏幕上,而這些聲音與影像也實時受到這些源代碼的控制。在寶龍現場,觀眾在白石覺也和Scott Allen製造的glitch電音和實時代碼的浪潮中漂浮。

GIF

GIF

▲ 白石覺也+Scott Allen演出現場

Lu Yang+Andrew Crowe

Dance Performance: Gumme

陸揚+Andrew Crowe

街舞舞者:金四金

中國藝術家陸揚在「九個明天」演出現場,奉上了她的職業生涯首次live!這次的表演延續她之前「電磁腦神教」系列作品中印度教與佛教元素與二次元文化混生的創作思路,電磁腦眾神在此之前跳過MMD,也嘗試過使用動作捕捉技術舞蹈,但使用這個系列進行現場表演還是第一次。在現場,街舞舞者全身穿戴動作捕捉定位服,動捕定位器實時捕捉舞者的舞蹈動作同步輸送給屏幕上的電磁腦眾神,次元壁擊破達成!《腦制御士》大反派,與日本地下偶像Chanmomo扮演的馬猴燒酒戰士-腦制御士在東京街頭大戰的「腦怪獸」也現身現場(裡面填充的是來自MetaObjects工作室的Andrew Crowe),與陸揚一起化身魔法電工,在現場使用大量數據傳輸線將控制信號傳輸給電磁腦神們,不用遙控器也依然完美髮動洗腦電波。

GIF

GIF

GIF

▲ 與魔法少女戰士腦制御士大戰的腦怪獸降臨現場!九個明天展覽「腦波控制」板塊有這件作品的完整版本。

▲ 表演前,陸揚在virReal Lab排練。

Yaporigami+Vokoi

宮下悠+橫井裕也

曾參加過Open Media Lab 2015年主辦的「迷因城市媒體藝術節-聖誕Audio-visual夜」的日本電子音樂人Yaporigami(宮下悠)再次受姚大鈞教授邀請來到杭州,他這次帶來的是長達30分鐘的帶有工業科技感的IDM智能舞曲,與他搭檔的視覺設計是他的長期合作者,日本視覺藝術家 Vokoi(橫井和也)。

GIF

Howie Lee+Throiid Chen

李化迪+陳則安

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中國音樂人Howie Lee李化迪與台灣視覺藝術家陳則安在九個明天演出現場進行合作。在多次媒體訪談中,李化迪強調自己不用某一種標籤或類型來限定自己的音樂,他在倫敦藝術大學攻讀聲音藝術碩士一年後,吸收了英國與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將獨出心裁的日常採樣,與傳統的中國式音色與新奇的節拍融為一體。與他搭檔的陳則安擅長透過不同的數位媒材來呈現其對於現實的異常感知。受道家、易經等東方哲學影響,其作品常在超現實的氛圍內構築精巧的敘事結構,以灰色幽默表現其對於衝突、對立、同一與和諧的理解。

GIF

GIF

GIF

RMBit

人民比特

RMBit人民比特成?於2013年,以audio-visual現場演出,程序設計與開發,聲響空間實驗,社會媒體反喻,社交數據操控為研究方向進行團體創作。這次演出他們呈現了新作《Astro Boy》,進擊的宇宙嬰兒正在進行賽博空間的長旅,那些扭曲的意識,親筆簽名,愛,公式,平面,能量,貓貓,留言,低清頭像,線上化身將無差別地傳輸到賽博空間,成為宇宙嬰兒的養料。在這件作品中人民比特延續他們對中文網路圖像的興趣,將中文網路的賽博空間轉化為可視,讓觀眾在宇宙嬰兒的引導下,在信息碎片中浮游。

GIF

GIF

Guan

管博揚

杭州電子音樂製作?Guan管博揚是先鋒獨立電子音樂廠牌FunctionLab 的創始人之一,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研究生,開放媒體實驗室成員,師從姚大鈞先生。在這次演出中他帶來了作品《Invertebrate / 無脊椎動物》。此作品為「Ani-Bot」系列作品的開端。Ani-Bot是一個關於動物性與數字自動化的研究。其本質是在端點——原始生理本能的動物性與無情感的精密自動化演算法之中探索「人性」的定位。「無脊椎動物」中的圖像造型完全使用程序演算法將單一元素進行複製累加,以random的計算機方式產生原始生命的張力,以數字的方式呈現生命塑造過程的儀式感。以剝離人性的方式去探討人性。音樂受到了部族祭祀音樂的啟發,並且作為框架,卻使用數字音序的排列進行演奏。不斷重複、疊加、扭曲的粗線條合成器,放蕩地將電子震蕩變為純粹的生命脈衝。

GIF

Alt_Man

王子安+李洪祥

Audio-visual團體Alt_Man由青年藝術家王子安 AKA Andrew(視覺擔任)和李洪祥 AKA Hans(聲音擔任)組成,他們也是開放媒體實驗室的成員。作為生於90年代的數碼原生代,他們始終將創作動機聚焦在賽博空間中,兩位藝術家結合編程,電子音樂、電子圖像、三維動畫等技術手段,在數字虛擬生活中進行採樣、拼貼和編輯。在這次演出中,他們採樣了當下最熱門的遊戲「絕地求生」中具有標誌性的事物,將它們建造成為一個超現實的穿越廣場,一位意外的主角——兵馬俑從地下平移到遊戲世界,在電子節奏的配合下舞動在無人知曉的戰場。

GIF

GIF

NO.E.ZA

陳欣+邊治平+路雨嘉

NO.E.ZA成立於2017年,是活躍於浙江杭州的先鋒媒體藝術組合,來自中國美術學院,開放媒體實驗室成員,師從姚大鈞先生。NO.E.ZA關注當代社會現狀進行反思反諷,在這次演出中,他們的作品《Riffraff》運用採樣,複製,類?等手段,以audio-visual的形式,嘗試多樣化的影像和?樂風格,再現虛擬空間中的眾?相,帶來強烈的磁場氛圍,表達當今信息時代人們混亂的?理情緒。

GIF

GIF

Cursed Mac

羅心聆+王嘉輝

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Cursed Mac是活躍於杭州的跨媒體藝術團體,開放媒體實驗室成員,師從姚大鈞先生。在他們的表演中,虛擬影像與聲音投射至現實空間,構建出二維與三維之間的流動,抽象到具象的迴轉,馳放與緊縮的交替,喚醒真實與虛幻並置的官能場域。

GIF

GIF

圖片:Open Media Lab

攝影團隊:吳元安,鞏皓妍,凌宗權,吳穹,孫曉宇,段官來,劉浩傑,孫萬瑞,王穎怡,張立,曾永強,汪嘉欣

編輯:王旖旎

關於Open Media Lab

開放媒體實驗室(Open Media Lab)強調「未來導向,當下實驗」的開放式創作。以前沿媒體藝術及數碼親密性 (digital intimacy) 為基礎,培養符合當代精神的「後媒體文藝復興人」。不以媒介載體定義創作行為,不以媒體理論規範創作思維。追求開發新平台,打破作品與產品之分野,擴展當代藝術中對於創作及藝術品的定義與視野。在當下「後網路時代」的媒體社會中,生產並擴散創意彌因,形成信息、理念、成品的快速交換流動。

開放媒體實驗室的最大特色是在國際化的高科技創作中強調面對並反思當下中國獨特的網路社會生態。當前開放媒體實驗室的訓練與研發重點突出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手機藝術、未來書寫、未來山水、實時動態影音現場、社交媒體藝術、聲音藝術、程序藝術、科幻影劇等方向。

開放媒體實驗室與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 FutureLab 未來實驗室等國外前沿機構合作,以「聲納」、「河流體」、「中國聲音藝術大展」、"迷因城市:駭進現實"、"迷迷之因"、"科際迷航"等系列為根基,持續推出國際性跨媒體藝術展覽和演出。

The Department of Open Media (a.k.a. Open Media Lab, or OML) believes in open-ended art and emphasizes "future-oriented experimentation of the moment". OML takes as its base cutting-edge media art practice and digital intimacy, and nurtures post-Media Renaissance Man. OML"s art practice is not defined by mediums and not confined by media theories. OML is always developing new platforms and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between art works and products. In this post-Internet media society, OML is creating and disseminating innovative memes, and accelerating the exchange of flow of information, concepts, and work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OML is its emphasis on fac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 unique reality of China"s Internet media ecology. Current areas of focus at OML includes: 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art, Future Calligraphy, Future Landscape, live audio-visual, social media art, sound art, algorithmic art, sci-fi theater, etc.

OML continues to organize and present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 exhibitions and performances, including the Sounding series, "RPM: Sound Art China," "Meme City: Hacking Realities," "Meme Sonic," "TechnoTrek," etc. and collaborating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FutureLab at Ars Electronica Center, Linz.

主任

Dean

姚大鈞 | Yao Dajui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penMediaLab 的精彩文章:

TAG:OpenMedia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