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術的繁榮之墨家學派創始人——墨翟

學術的繁榮之墨家學派創始人——墨翟

大家好,歡迎來到十月說歷史,今天講的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

在祖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是一個生動活潑、跨步躍進的時代,這不獨表現在經濟上,也表現在思想文化上。在這二百餘年的時間裡,一方面在征戰、流血,另一方面又在競賽、發展,二者似乎是矛盾的,但又確乎是相輔相成的。社會大變動時代的戰爭,是催化劑,是助產婆。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齊魯大地之上,人才輩出,競相爭鳴,呈現出一派學術繁榮、科技發達的活躍景象,成為當時的一處重要的文化中心。

首先應當提到的是墨翟。墨翟是魯國人,他的生卒年代已難確切斷定,不過可以推斷出其主要活動年代當在戰國初期。墨翟出身於手工業者階級,是一名出色的能工巧匠。在那動蕩不安的社會變動年代裡,他敢於踏進思想的領域,高高舉起一面墨學旗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身於勞動者階級並為勞動者階級呼喊的偉大思想家。墨翟熟悉勞動群眾的生活和憂患,寄於深切、真摯的同情;對於王公大人的侈靡好戰,作過無情地批判,並為和平和正義一生不懈地呼號、奔走。墨翟充分表現了勞動者的無窮智慧,他具有廣博的學識,精闢的見解,所創墨學在思想界享有盛名,成為當時唯一可以與儒學抗衡的學派,時稱「儒墨顯學」。那個時代的人們,不論是墨翟思想的贊同者還是反對者,大都讚佩他那勞身苦志以救天下的崇高精神,就連激烈辟墨的孟軻,也不能不稱頌他那「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偉大品格。

墨翟青少年時代,親身參加過手工業生產勞動後來才主要從事思想家、政治活動家的事業。據說他會做「任五十石之重」的大車,曾與當時名匠公輸班比過智巧;他還創製守城器械,勝過公輸班的攻城雲梯。他平日言談話語總不離耕織之事、百工之業所以楚國大臣穆賀把他列為「賤人」,他也曾自稱「賤人」。墨翟雖為魯國人,但一生活動範圍遠遠超出魯國,大體可說是「生於魯而仕宋,其生平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又屢游楚,前至郢,後客魯陽,復欲適越而未果」。他一生最成功、最光輝的政治活動是制止了一場即將爆發的楚國侵犯宋國的戰爭,因而受到後人讚揚。當時,墨翟人在齊國,為了救宋,他自齊國出發,步行十日十夜,趕到楚都,對楚王和公輸班,先曉以大義,示以利害,然後又用高超的守御技術和器械折服之,再加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餘人早已持「守圉之器」,準備在宋城打一場保衛戰,這才總算使楚王放棄攻宋的念頭。這和儒生們戴著圜冠,穿著勾屨,坐著馬車,一心想為國君所用,構成鮮明對比。墨翟的學生,也和他一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腳踏木製的「躊生活十分清苦。墨家學派是一個組織嚴密的集團,最高領袖稱為鉅子。鉅子的職位由前任鉅子選拔賢者傳授,所有墨家子弟都絕對服從鉅子的命令。他們有嚴密的法紀,「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他們又非常勇敢,具有一種「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忘我精神。

墨翟作為一個普通勞動者,一個「賤人」,不僅在生產技術上有所發明,而且在思想領域裡也有獨特貢獻。墨翟象一切大思想家一樣,肯學習,善於學習,又不拘泥,又有創新。墨翟生在魯國,魯國保存周禮最多,又是儒家的發源地,墨翟早年受儒學影響是自然的。但正如《淮南子·要略訓》指出的:「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見,墨翟是習儒而後又敢於非儒。墨翟還從古典文獻和傳說中吸收影響,他把禹視作能與人民共甘苦的形象而立為墨家的楷模,以後墨家所為,常常再現那種為百姓而「腓無朧,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的奮鬥精神。墨翟崇信鬼神,亦有思想淵源,他說:「故尚者夏書,其次商、周之書,語數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以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除此而外,墨翟還廣泛吸收了齊國管子等人的學說、三晉政治家的學說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吸收的營養,博採眾說而釀成一家之言——墨學。

在對於勞動的認識上,墨翟也與其他學派迥然不同,表現出十分鮮明的勞動者階級的傾向。墨翟從未象孔丘那樣,說那種鄙視勞動的醜話,而是理直氣壯地宣布勞動是天經地義的大事,「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無償佔有他人勞動果實則是不仁不義,「不與其勞而獲其實「上得則罰之,眾聞則非之。」在兩千多年前,在剝削階級蔑視勞動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情況下,敢於肯定勞動的意義,維護勞動者的權利,該是多麼大膽多麼值得後人敬仰啊!

針對剝削者的侈靡,亦是深知勞動的艱辛,墨翟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反對人們在物質生活上追求享受,把吃飽穿暖作為生活的尺度,尖銳地批評衣錦食甘、耽於佚樂、厚葬久喪以及繁縟禮儀,甚至要求取消精神生活中的各種藝術。這是小生產者對於貧富懸殊的不滿,又是被壓抑生靈對於生活的禁慾,雖有批判,但缺乏進取,既是尖銳的,又有狹隘的局限,這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定的勞動者階級的特點。

提倡兼相愛、交相利,是墨翟的又一基本思想墨翟讚賞在往昔聖王時代,人類相親相愛,「不為大國侮小國,不為眾庶侮鰥寡,不為暴勢奪穡人黍稷狗彘」,「老而無子者,有所得終其壽,連獨無兄弟者,有所雜於生之閑,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長」。可是,到了近世,「起於不愛」,天下大亂,「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在墨翟看來,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證明,「兼相愛交相利」是濟世的藥方。其實,這一方面是勞動群眾中確實存在著的社會關係在思想上的升華、純凈,另一方面又是對古老的尚未瓦解乾淨的公社關係的眷戀、回憶。所謂「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不是正可以從上述兩方面得到解釋嗎?因而,墨翟的兼愛不同於孔丘的仁,相似的僅是形式,實質是以不同階級的內部關係去規範整個社會,結果又都流於失敗、破滅。

墨翟的政治主張是尚賢。他反對貴族的世襲特權,主張「不別貧富、貴賤、遠邇、親疏」,做到「官無常貴民無終賤」,選拔「賢士」出來管理政事,應把天下最賢的人立為天子,挨次選為三公、國君、卿、宰(將軍、大夫)、鄉長、里長等,在這一選舉中,「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這就是尚賢。在賢人統治下,人民為其耳目,發現「賢人」或「暴人」,則嚴加賞罰,使「天下之為寇亂盜賊者,周流天下無所重足」,這就是尚同。如此,則「刑政治,萬民和,國家富,財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飽食、便寧無憂。」可以看出,尚賢尚同的落腳點在於「百姓皆得暖衣飽食」,然而其方法卻是充滿幻想的階級調合基礎上的改良,因為墨翟提不出新的社會經濟、政治結構,也提不出超出舊社會規範的行動路線墨翟不贊成「天命」,但卻主張「天志」,這雖不是對世界本源的明確回答,卻又包含著對於世界主宰的理解,就其基本內容,則更多傾向於對於社會問題的看法。天鬼思想與兼愛思想相一致,「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天志」在這裡不過是人志的神聖化而已,因而,這種「天志」的服務對象又與傳統的剝削階級的「天」有了明確界限,「吏治官府之不絜廉,男女之為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絜廉,見善不敢不賞,見暴不敢不罪,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車馬衣裘以自利者,由此止。」天鬼顯然成了一種站在老百姓一邊、規範整個社會秩序的超然力量。其「薄葬而又右鬼」,也是統一於他的政治思想基礎之上的。神,是人造的,總離不開人的影子。既然人間存在著階級對立,對於神的解釋自然各異,墨家的神,善良愛民,主持正義,是人間事物的公正裁判者,這種神學相對官方神學來說,無疑是一種異端神學

墨翟的「三表」或「三法」是很著名的。他說「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是說要重視借鑒歷史事件的經驗教訓;「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是說要懂得勞動群眾通過耳目感官所獲得的實際經驗;「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說衡量任何思想、主張,要通過將其化作「刑政」,看看於國家人民是否有利。「三表」所體現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傾向是非常明顯的,其最基本特徵即在於不脫離人民群眾的社會實際生活去分析、研究、檢驗思想言論。當然,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它還不夠嚴整、不夠科學,還混雜著某些唯心主義的成分和傾向。這些局限,與墨翟本身的階級地位有關,也與時代有關。那是一個百業開創、百家興起的時代,各個學術部門初次擺脫了宗教的束縛而獨立出來,雖然也有三代以來的思想資料,但更多的卻需要創造,作為一個學派種思想體系尤其是這樣。而處於生長中的唯物主義,遇到的困難更多,擺脫舊的神學以及其他唯心主義尚需時間。因此,我們不能對於墨翟哲學思想中的樸素唯物主義過分苛求,相反,它是偉大的突破,是富有生命力的前進著的因素,是墨翟哲學思想的精華所在、貢獻所在。

墨翟的思想是非常豐富的,是那個時代思維的珍品。雖然它與孔丘的儒學同為風行一時的「顯學」,但它晚出於儒學,高出於儒學。儒學是替衰敗的統治者出主意,墨學是為辛勤的勞動者鳴不平;儒學著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試圖將社會納入舊秩序的規範,墨學面對社會的各種關係,希冀將社會引向新秩序的未來;儒學開始探尋人類認識的秘密,墨學已經拿出關於認識論的初步見解……墨學是古代勞動者的偉大學說,它遭受剝削階級的輕蔑、壓抑,是毫不足怪的,這隻會加重它的歷史價值,從另一方面鞏固它在人類認識史上的地位。如果換一種意義理解「山東出聖人」,那麼,墨翟倒是真的更應該永遠受後人敬仰。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大家喜歡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十月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