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我的孤獨,有誰能懂?

李白:我的孤獨,有誰能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屬於李白的孤獨。李白,他是孤獨的,這種孤獨在現實的磨礪中與日俱增,想當年李白也是一個翩翩美少年,不知孤獨為何物?杜甫在《夢李白》中寫道:「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才華橫溢,卻被流放它處,這何嘗不是李白的孤獨?

1、豪情壯志,仗劍出川

李白:我的孤獨,有誰能懂?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才華出眾的李白自然不會偏居一隅,必然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儒家思想講究「學而優則仕」,一個學問淵博的人,應將自己的所學用於實踐當中,把「治國平天下「做為自己的理想。李白也有著豪情壯志,希望能做一番大事業,能青史留名,公元725年也就是李白二十五歲時,仗劍出川。

2、現實多磨難,斯人獨憔悴

李白:我的孤獨,有誰能懂?

現實總是殘酷的,與我們所想的大不一樣。出川多年的李白,輾轉多地,始終未得到最高統治者的青睞,可李白的名氣越來越大,賀知章在讀過李白的詩後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公元742年是李白轉運的一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中,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玄宗大為讚賞,令李白供奉翰林,成為御用文人。「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這是李白對楊貴妃讚美,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拍馬屁」。寫的一手好詩的李白,日漸得寵,因此遭到了不少人的嫉恨,有人讒謗於玄宗,故被疏遠。 三年後,李白髮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慨,離開長安。

3、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我的孤獨,有誰能懂?

李白愛喝酒賞月,在現實的打擊之下,對酒當歌,寫詩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或許經歷的多了,人會變得豁達,對有些事情也看開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這或許就李白當時的心情。

在當時,雖然李白通過詩詞已然名揚天下,但在他的心中可能也有著無盡的孤獨,壯志凌雲,卻無處施展。杜甫的這句「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或許就是李白一生的寫照。

文中的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與思維 的精彩文章:

這幾本好書,百看不厭,能大大增長你的見識!

TAG:閱讀與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