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的4個訣竅

把日常景物拍成大片的4個訣竅

看著別人的作品,你可能會很羨慕,「怎麼他們身邊的景色那麼美,我身邊的卻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物啊!」

其實,你們身邊的景物可能一樣平凡,只是他們比你多掌握了一項能力——那就是如何把平凡的景物拍出不一樣的感覺。

一、嘗試使用虛像表達畫面

去過愛晚亭的人大概都拍過這樣的照片:

這大概已經是愛晚亭的證件照了,所有的人都能從這個角度拍出這種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

愛晚亭總是充斥著來來往往的各類遊客,這個地方隨時都是人聲鼎沸,如果這時候我依舊採用常規的拍攝手法,得到了只能是一張張的「遊客照」了。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你可以這樣拍攝照片:

《愛晚亭》

這張照片裡面的愛晚亭是一個虛像,有一種懸於半空的感覺,加上陽光和霧氣的渲染,讓畫面有一種亦真亦假的錯覺感。那麼這張照片是怎麼拍攝的呢?

在愛晚亭的前面有一個湖,正好岸邊有一棵樹斜插著卧在了湖水之上,於是我就以此為切入點,拍出了上面這張照片,我的思維過程是這樣的:

人多——要找一個人少的角度——水裡面沒有人愛晚亭顯現不出來——水的倒影——尋找一個合適的角度愛晚亭在畫面下面不明顯——垂直翻轉——讓愛晚亭回到畫面上方

但是拍攝湖水的確可以排除掉人群,那愛晚亭不也就顯現不出來了嗎?但是經過我仔細的觀察以及幾個角度的切換,

發現在有一個角度正好可以讓愛晚亭顯現出來,這就解決了第二個問題。

但是拍攝完成之後我發現愛晚亭在畫面的下方,容易被人忽視掉,於是我又垂直翻轉了畫面,讓它位於畫面的右上方,使其更符合人眼的視覺習慣。

這裡與大家分享的第一個觀點:對於同一個場景,嘗試使用虛像去表達,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換個角度,再換個角度!

在長沙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東方紅廣場,此廣場修建於文化大*命時期,此處屹立著一個毛主席的雕像,十分雄偉壯觀,是到長沙遊玩必須瀏覽的一個景點。此處全景如圖:

如果我們想要拍攝毛主席的雕像,應該怎樣拍攝呢?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正面拍攝,這本無可厚非,因為這是自己「到此一游」的最佳證明。

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首先應該繞著廣場一周,觀察一下整個廣場哪個位置的視角更為獨特,然後我發現了這個地方:

此處位於廣場右側,上面的樹木蔥鬱茂盛,有一種眾星拱月的感覺,我嘗試了幾個角度

這個角度的問題是畫面的元素過於複雜,下方的人群,身後的標語,無規則的樹枝,並沒有實現我想要達到的效果。

這個角度的畫面元素倒是簡潔了不少,但是雕塑主體被樹葉遮擋,也不合適,於是我又往前走了幾步,嘗試了一個新角度:

《眾星拱月》

在這一個角度中,我用了較為誇張的視覺比例,重點凸顯了樹木的繁盛,並著力打造包圍之感,凸顯出雕塑的地位。

上面這一張照片從視覺效果角度來說是比較成功的,能夠讓人在看過之後就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構圖上都略顯扁平化,於是我又切換了一個角度,拍了這樣一張照片:

《春秋》

這張照片我用了一個比較浮誇的「漸變色」,左邊是春天的色調,右邊是秋天的色調,從而讓畫面在視覺效果表現一個對立與衝突。春,象徵著生機,但也意味著蹣跚起步;秋,象徵著衰敗,但也意味著即將收穫;身前為春,身後為秋;

可究竟是哪個春,哪個秋,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春秋。

這裡與大家分享的第二個觀點:一個好的立意,如果沒有一個堅實的外殼包裹,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在這一張照片中,我除了尋找樹木作為前景、利用漸變色去製造衝突之外,還利用垂直透視去強化了雕塑的「偉岸」感,給人一種仰視的視角,這樣更加符合這個場景的氣質。

三、耐心等待,再耐心等待!

人們在這個地方拍攝的時候,會呈現出下面的拍攝規律:正面——幾乎人人都會選擇從這個角度拍側面——只有很少的人選擇從這個角度拍背面——幾乎沒有人選擇從這個角度拍

於是我決定從這個雕塑的後面走過去,看看這裡有沒有什麼可供選擇的點,其位置分布如圖:

然後我拍了這樣一張照片:

《偉人背後》

這張照片的下方是一個爺爺抱著在哭泣的孫子,右上角是一個年輕人扶著老人走過廣場,左上角是一個坐著輪椅的老太太在曬太陽。

畫面中有人在陰影之中,有人在陽光之下,有人從陰影走向陽光,又走向陰影。

從構圖上來說,這張照片用了三分構圖、延伸線構圖、三角構圖、前景構圖等常用的構圖方法,

雕像位於畫面三分之二處,畫面的三個人物分布呈現出三角形,地面的線條呈現出延伸狀等,以人物作為前景加強畫面的縱深,同時交代我自己的拍攝位置等等。

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我足足等待了十幾分鐘,畫面左上角這個老太太是一直固定在畫面的左上角的,但是畫面中間的爺孫兩人,以及畫面右上角的兩個人都是隨機因素,

能夠捕捉到這一瞬間純屬等待+運氣,但是後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等待,就不會有運氣。

這也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第三個觀點:一定要善於等待,決定性瞬間並不是因為那一個瞬間恰巧被記錄下來了,而是因為我們記錄了那一個時段,這個瞬間只是被從中抽離出來了而已。

當然,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重構上面這個場景:

《捉迷藏》

四、抓住視覺落腳點和視覺延伸線

在嶽麓山上有一個穿石坡湖,這裡也是一個幾乎所有遊客都會遊覽的景點,這個地方的拍攝難度看似較小,但實際上十分考驗拍攝水平,比如:

這就是典型的遊客照,我們暫且不討論後期等因素,就從構圖角度分析一下,這張照片構圖的瑕疵有:

1、過於平鋪直敘

可以看到,整個這張照片的線條就是這麼一根平鋪直敘的線條,缺乏起伏和抖動,因此整個畫面看上去比較沉悶乏味。

2、缺乏視覺落腳點

這張照片的第一視覺落腳點是畫面左側三分之一處的亭子,但是這個視覺落腳點再向兩端延伸時就無法找到視覺落腳點了,左側是近乎直線的線條,右側的建築物展示不完整,因此給人一種憋屈的感覺,畫面不夠舒展。

3、對稱感較弱

拍攝這種帶有鏡像對稱屬性的場景,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通過拉低拍攝角度從而增強畫面的對稱感,讓畫面更加富有美感。因此,我拍攝的時候是這樣拍攝的:

《穿石坡湖》

這一張照片通過增加畫面的高低起伏,讓畫面的動態變化更加豐富,同時完善了畫面中的視覺落腳地,並通過拉低拍攝角度賦予了更強的對稱效果。

在後期調整的時候我主要利用潑辣修圖為畫面加入了兩個漸變調整:

第一個漸變調整主要應用與天空,用來降低天空的亮度讓天空顯現出更多的細節,同時降低了色溫值為天空加入了藍色。

第二個漸變調整主要應用於水面,用來提高水面的亮度讓水面顯現出更多的細節,同時降低了色調值,水面加入了一些綠色。

我司最新出版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機友攝影 的精彩文章:

農家大媽蒸的馬蜂菜窩窩 城裡人都吃不到
你喜歡哪種鏡頭的感覺?根據自己的感覺才能選到喜歡的鏡頭!

TAG:好機友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