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材枯竭不用愁 三重「紅利」等你收

石材枯竭不用愁 三重「紅利」等你收

產業之策

隨州石材園區農民有福了!以後的日子吃喝不愁、衣食無憂!

石材枯竭不用愁三重「紅利」等你收

作者 周玲玲

若干年後,隨州市石材資源枯竭了,山沒了!地沒了!石材園區村民靠什麼生存?

這是現實生活中隨州石材園區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石材企業一直在努力探討的課題。

農民朋友,告訴你不用愁!國家、地方政府、企業為你上了「三重保險」。若干年後,石材枯竭了!衣食住行不用愁,「三重紅利」等你收!

一重保險:坐收國家兜底之紅利

日前,針對資源枯竭地域,中央下達了2018年度對地方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重點包括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專項貸款貼息等方面。也就是說,石材礦山開採完了,隨州石材礦區農民也可享受政府在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專項貸款貼息等多方面的財政補貼。

事實上,國家向資源枯竭城市付款扶持已有11年了。2007年出台了《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設立了針對資源枯竭城市的財力性轉移支付。隨後,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國土部聯合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國家能源局共同發布了《關於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界定我國資源型城市數量,加大對資源枯竭城市的專項轉移支付力度,解決資源枯竭地區歷史遺留問題,增強其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培育接續替代之產業。目前,全國共投入這方面的資金超過900億元,「十三五」期間還計劃增加扶持資金750億元。

隨州石材豐富,資源儲量大。據省第八地質大隊和武漢地質工程勘察院預測,遠景資源儲量157億立方米,荒料量56億立方米,可滿足現有企業開採50年以上,到那時,國家民族復興之任務已完成,中國夢已實現,國家更加富強,國家向資源枯竭城市支持力度會更大,扶持會更多。

二重保險:坐收政府旅遊建設之紅利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後地方政府也會隨中央給予資源枯竭地域相應的支持。隨州吳山、萬和石材園區的朋友就可享受二重紅利了。

另外,國務院還要求資源枯竭城市要抓緊制定、完善轉型規劃,提出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具體方案。在這方面,隨州、隨縣黨委、政府和國土等相關部門早就在為隨縣石材園區和礦山農民謀划了。隨縣國土局、隨州石材商會聯繫省國土資源研究院拿出了隨縣石材園區50年的發展戰略規劃,確定了符合吳山、萬和轉型戰略的目標任務。

規劃立足隨州市情,主要利用隨州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這一良機和平台,突破性發展旅遊業。按照規劃要求,石材礦山和園區一邊開發一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若干年資源枯竭後,讓石材礦山和園區變成地質公園,逐步形成「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為石材文化主題的地質旅遊觀光園」,世人羨慕的風景區景點,以旅遊帶動第三產業發展,讓農戶坐享旅遊增收的紅利。

以三國演義為主題的石材旅遊觀光區

三重保險:坐收產業再造之紅利

作為隨州市新時代的石材人,他們有責任有擔當,在石材產業發展上,既注重經濟效益,也關注社會效益,既注重企業現實利益,更考慮園區子孫後代長遠發展。

石材企業先後出資5個多億幫助地方興修水利、築路架橋、通電通水、捐資助學、抗災救災、綜治維穩,竭盡全力扶貧幫困、服務民生。

這兩年來,企業雖然停了,但隨州石材企業綠色發展的行動沒有停,轉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隨州石材商會已先後與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湖北省環科院及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專家、學者合作,為隨州「量身定做」《隨州石材綠色循環產業園工程技術方案》,《隨縣石材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隨縣採石廢水治理技術方案》,打造全國石材資源節約示範區、石材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綠色循環產業園。

國土部門核准的園區未來生態園景觀圖

目前,隨州石材產業在隨州市、縣兩級組織的正確領導下,礦山復綠、廢物治理、資源利用、綠色礦區等建設都走在全國石材行業的前列,為全國石材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標杆。同時,隨著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的完成,隨州吳山、萬和實現華麗轉身,石材園區變身美麗鄉村,完成從資源輸出到生態涵養的產業重構,一個特色優勢明顯、技術水平先進、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替代產業集群出現了,吳山、萬和得農民可持續享受石材產業轉型帶來的紅利。(原創作品,版權歸《石材之聲》公眾號所有,轉載須註明原作者並說明來源,違者必究)

點擊二維碼加為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材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石材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