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當下」的再討論

關於「當下」的再討論

昨天我們交流時,談到了「當下」問題,認為「當下」這個詞、這個體驗非常有能量,它的強大作用是「截斷時間流」,類似以一個振聾發聵的棒喝工夫,在看似「連續」的時間之流上插入一個紙片,使我們清晰看到:紙片的左邊,「過去」正分分秒秒、片刻不停地復歸於「虛際世界」;紙片的右邊,「未來」還在疊加態里「待命」。

在「時間流」里一把撇開了「過去」,一把又撇開了「未來」,那麼,「當下」自身在哪裡呢?

「當下」沒有自身,「當下」分分秒秒歸入虛際世界。

「當下」是一個自我否定的概念;「當下」看起來是一個時間概念,其實是脫下了時間(同時也脫下了空間),是「無時間」(同時也是「無空間」)。「當下」概念存在的意義,就是使「存在」脫去一切衣物和裝飾而「裸體化」,即把附加在「實際世界」上面的所有人為構造的概念、標籤、意義、價值、目的都去除了,從而也把「實際世界」在時間關係、空間關係、邏輯關係、人際關係上的全部虛幻連接也去除了。「當下」把「存在」還原成了赤裸裸的現象,使這個現象由於無以依託(因為所有的關係都被解除了)而失去「立錐之地」。

沒有了虛幻的關係連接,沒有了虛幻的主客對立,沒有了一切事物之間的對待性、相對性、二元性,「自我」「主體」就失去了意義,立即隱遁於純粹的現象中,與現象融為一體。

「當下」,抽走了「實際世界」的全部「立錐之地」,使「實際世界」落於虛空——復歸於「虛際世界」。這就意味著,我們就可能跟整個世界全然地、無分別地在一起。

為了看清「當下」顯露出來的真相,我們權且先給「當下」留一點立足之地。我們假定這個「當下」是十秒鐘,相當於最優秀的田徑運動員跑過100米的時間,那麼,我們發現,十秒鐘以前的「過去」已經躺倒在「虛際世界」里,等待我們進行一次新的提取;十秒鐘以後的「未來」,還「虛位以待」,沒有呈現出來。而十秒鐘之內的「現實」是什麼呢?它是否具有真實性呢?

我們發現,這十秒鐘之內,我們判斷現實是否具有真實性的依據,或者說,支持我們把實際世界理解為「真實存在」的依據,有三個東西:第一,是我們的「六根構造的真實性」,即: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間的相互構造所形成的「堅固」連接。例如,我們在這十秒鐘里看見了一棵樹,聽見了風吹樹葉的嘩嘩響聲,甚至我們還聞到了樹上開花、結果的芳香,我們進而判斷:這是真的!第二,是我們的「經驗推斷的真實性」。例如,我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幢樓一般能夠存在幾十年,於是,雖然在這十秒鐘內我們憑六根看不見視野之外的樓,但我們推斷那些樓還在,以此類推,我們判斷這個世界都還在,都是真的!第三,是「理性(科學知識)授予的真實性」。其實,理性包括在「六根」里,是「六根」中的「意識」即分別識,但我們順遂現代人特別崇尚理性、崇尚科學知識的傳統,把它單列出來討論一下。理性(科學知識)通過教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存在一些固定的因果聯繫,於是我們就無條件地接受、相信了這些聯繫,儘管這些因果聯繫都是有條件的,都是只能在某個方面、某個層次、某個片段、某種條件下才能成立的,只要某一個條件變了(這是必然發生的),整個因果鏈條都會變!但我們還是習慣於把它們理解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這十秒鐘之內,我們頭腦里的這些固定的由理性給定的因果聯繫一定會起重要作用,作為支持我們把實際世界理解為「真實存在」的依據。

我們來分析一下以上三者提供的「真實性」。

第一,「六根構造」。我們反覆講,六根(與六塵的相互)構造,是人類文明建設的基本形式,它是有合理性的,因為它有部分真實性。之所以說是「部分真實性」,是由於六根只能確認世界的一部分真實性,而且在做這種確認的時候世界的本來面目被改變了,這就是確認對象的疊加態坍縮。我們經常用「盲人摸象」來說明這個問題,盲人摸象,摸到了嗎?摸到了!摸全了嗎?沒摸全,只摸到了一個巴掌!盲人摸象永遠摸不全,不止盲人如此,任何人摸象都摸不全。盲人摸象得到的真實性,就是「一個巴掌的真實性」。這一巴掌摸上去不要緊,「象」立刻就變了樣子。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偷梁換柱」(人類行為)與「金蟬脫殼」(大自然變化)的互動關係。所以,總起來說,六根構造得到的是「一個巴掌的真實性」,而且你第二次再摸的時候,就不是原來的那個「象」了。這個道理,類似赫拉克利特講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踏入河的那個人已經改變了,河也改變了,哪裡還能有兩次呢?絕對地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有同樣的「兩次」!如果我們把六根構造當做唯一的真實性的來源,那你就儘管相信它好了,它的確有某些真實性;如果我們了解了六根構造的真正秘密,那你就應該知道,六根構造的真實性,說到底只是「似真非真」。

第二,經驗推斷。經驗推斷也是有效的,但它顯然也是有限的。某人的一個堂叔,六十多歲了,平時身體很棒, 你按照經驗推斷,他活到八、九十歲不是問題!但是,昨天晚上老家傳來噩耗,堂叔突發心梗去世了!這是怎麼話說的?人生無常嘛!經驗推斷只能是概率推斷,沒有什麼必然性。NBA西部決賽,第二場火箭贏了二十多分,火箭迷們嘩嘩鼓掌,今天上午這一場(第三場)又輸了四十分以上,火箭迷們又愣在那了,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第三,「理性(科學知識)授予」。「理性(科學知識)授予」的真實性,比起經驗推斷,要更靠譜一些,但這也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什麼叫「有條件」呢?就是有這個條件它就成立;沒有這個條件它就不成立;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我們所觀察到的「實際世界」其實只是各種條件、因緣的變化、組合呈現出的樣子,用量子科學的道理,這叫「量子糾纏」;用佛學的概念,叫「因緣和合」,或者叫「一合相」。根據「理性(科學知識)授予」,我們當然可以說「明天太陽將從東方升起」,但即使這個,也只能是一個概率事件,只是這個概率很大而已。終於會有一天,太陽可能不再從東方升起!「太陽可能不再從東方升起」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地球沒有了。沒有了地球,所謂「從東方升起」這個參照系就不存在了,觀察「從東方升起」這個情況的地球人也沒有了,所以「太陽將從東方升起」這件事就不成立了。另一種可能,是太陽自己沒有了。我們的太陽是一顆直徑140萬公里黃矮星,像所有的恆星一樣,它肯定會毀滅的,它不會「永放光芒」的。美國宇航局說了,通常情況下黃矮星的壽命大約100億年,相當於我們人類活一年,太陽活一億年,就是一比一億的關係。這樣講好明白一些。現在太陽已存在45億年時間,相當於一個人活了45歲了。45歲的人正值中年,精力充沛,但是,差不多已經到了生命力開始走下坡路的「拐點」了。一旦太陽維持生存的氫氣耗盡,太陽將膨脹成一顆紅巨星,然後被撕裂成碎片,再凝結成一顆白矮星。那時候,太陽就沒勁了,升不起來了。當然,這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才會出現。我們現在這樣講,還是假定在這幾十億年間,宇宙的活動都是順順噹噹的,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情況,比如其它的星體呀、彗星呀,沒有對太陽正常運行發生重大影響。這只是一個「理論假定」,實際上呢,誰能保證就是如此呢?畢竟幾十億年時間呀,沒有什麼不可能!

上面我們通過給「當下」十秒鐘時間的方式,討論了我們判斷「實際世界」真實性的三種方式,或者說三個來源。我們說了,六根構造的真實性是「一個巴掌的真實性」,是「似真非真」的。那麼,大家有沒有想到,後兩個來源,即「經驗推斷」和「理性(科學知識)賦予」,也是立足於「六根構造」的!只不過,後兩者把「六根構造」編製得更加精緻、更加系統了,形成了非常連續、流暢、平滑的時空結構和邏輯結構,讓我們感覺起來,似乎是天衣無縫的、天經地義的,這就是「經驗」和「理性」的欺騙性。說到底,二者的本質跟「六根構造」是一模一樣的,都是「一個巴掌的真實性」,都是「似真非真」的。

有沒有「當下」的這十秒鐘,我們判斷「實際世界」是否為真的依據、工具都是一樣的。但是,有了這十秒鐘的假設,問題會更清晰一些,因為這「十秒鐘」撇開了許許多多枝枝蔓蔓的糾纏,讓現象變得澄清一些。

就這樣,我們通過「當下」概念(「當下體驗」)討論了它如何抽走「實際世界」的全部「立錐之地」,使「實際世界」落於虛空而復歸於「虛際世界」。

「虛際世界」是本然的世界,是世界的「自然」(即本來如此)面貌。我們在「虛際世界」的存在方式,是混沌的、融合式的。這裡只有「一」,沒有被分別出來的存在物;沒有能—所對立、主—客對立、意識—物質對立。這裡的一切,是作為不被分別的共同整體存在著。

在這裡,我們第一次可以作為宇宙整體全然地存在;我們第一次,以「宇宙學尺度」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莊子說,「聖人藏乎是」,聖人之所以神鬼莫測,就因為他們呆的地方像量子一樣無法測定。這是「當下」饋贈於我們的神秘體驗。進來打個盹兒吧,這裡一覺睡一萬年!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由地走出「虛際世界」,或者說,帶著「虛際世界」所特有的疊加態、自由感、藝術感、神秘感回到「實際世界」——其實我們一直就在裡頭呢——以表達我們對人類世世代代、辛辛苦苦營造了這麼多年的文明成果的敬重。我們盡情參與這裡的遊戲,遵守這裡的遊戲規則,當唱則唱、當舞則舞、當哭則哭、當吼則吼,痛痛快快、像模像樣地玩它一場,怎麼樣?

「虛際世界」與「實際世界」是玄之又玄的兩個疊套的奧秘,在這樣「無有雙玄」相擁而舞的遊戲轉換中,我們立刻會明白:「實際世界」其實是很「虛」的,它本質上只不過是一種「虛構」——從「虛際世界」構造出來的。

你如果非要認定它「實」,說它「實得不能再實」,那咱們就「實」吧!無非是換了一個字而已。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且聽爸爸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爸講 的精彩文章:

TAG:爸爸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