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直接午休好不好?這才是最佳的午睡選擇,你真的睡對了嗎?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夏一過,白天相對變長,晚上又常常悶熱難以入眠,很多人因此習慣中午休息一會。研究表明,有效的午休可以改善大腦代謝,使上午勞累的腦神經獲得更充分的新鮮血液和養料。不過前提是有正確的午休方式,否則事與願違。那如何午休才是正確的選擇呢?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飯後犯困的原因是什麼?
飯後犯困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情形,特別是晚餐大吃一頓之後,瞌睡蟲就找上門來。通常來說,飯後感到睏倦是因為吃進大量的食物以後,體內大量的血液跑到了 胃腸,使大腦缺血而出現犯困,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用不著特意去調整它。不過,如果經常「飯困」,可能有別的原因作怪,比如脾虛、餐後血糖波動大等。
飯後直接午休好不好?這才是最佳的午睡選擇,你真的睡對了嗎?
1、午休時間不宜過長
人的睡眠可分為淺睡眠和深睡眠,我們晚上都最好能進入深睡眠,但是白天的休息時間不宜太長。研究表明,人們在睡著以後的80-100分鐘左右,會由淺睡眠進入到深睡眠。午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時間過長,大腦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促使腦組織毛細血管關閉時間過長,使腦的血流量相對減少,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慢,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2、不要趴在桌子上睡
很多上班族或是學生午飯後會選擇在桌子上趴一會兒。趴著睡覺會使腰椎前凸,背部肌肉拉長,容易患頸椎病;趴在桌子上睡覺,很多人會拿手臂當枕頭,使得身體的多處神經受到壓迫,從而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使手臂和臉部都出現發麻的情況;這種姿勢的睡眠,使胃部受到壓迫,而這時的胃部正處在消化食物的高峰期,所以,很容易影響胃部的消化能力,長此以往,還會誘發胃病。
3、飯後30分鐘再睡
吃完午飯後,胃內食物是飽和的,血液也集中在腸胃用於消化食物。如果立即午休,心臟供血減慢,會減弱腸胃消化速度,出現胃酸反流、腹脹不適的反應。午餐後百步走,或做些輕微活動再午休。事實上飯後30分鐘後再午睡是最好的,等腸胃過了消化高峰期再睡比較好。


※堅持走路運動的人,最後收穫了什麼?這3種病可能悄悄的走沒了!
※入夏後迎來減肥黃金期,常吃這3種食物,體重「悄悄」降到2位數!
TAG:健康小鬧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