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邙山,一個埋葬了24個皇帝的地方,隱藏了多少秘密!
生於蘇杭,葬於北邙。」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卧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長眠於此。
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它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100多公里。屬秦嶺崤山余脈中間的一段。
關於邙山的由來,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昆崙山上住著一位老道,他和兩個弟子在一個仙洞里修行。一天,老道對兩個弟子說:「我要去外地一個朋友那裡作客,屋裡這口大鍋里煮著一條蟒蛇,它是東海龍王專門送來的。記著,鍋下面的火不能滅,鍋內的水不能幹。另外,每天往鍋里添加一粒仙丹。你們兩個要千萬要記住!」說完他騎仙鶴騰空而去。
兩弟子按他的吩咐,不斷給鍋下燒柴,鍋內加水和仙丹。一晃幾個月過去了,師傅還沒有回來,兩個弟子有點急了。一個對另一個說,師傅不知道啥時候才回來,我倆何不下山玩一會兒呢?另一個也早有此意。於是,倆人就悄悄地下了山。
當他兩個回來的時候,火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熄滅了,鍋里早沒有了那條蟒蛇。他兩個急忙四處尋找,最後發現:那一條蟒蛇正向東海方向逃去,所到之處留下了一條黃水道。他倆沿著這道痕迹追去。蟒蛇發現了他兩個以後,不斷改變行進路線。你追我趕,勇往直前。
師傅回到仙洞,一看什麼都明白了。
兩個弟子氣喘吁吁地追到洛陽附近。這時候,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了。老道騎鶴趕到,降落在洛陽東北的一座山頭上。蟒蛇準備再跑時,老道告訴它:「你不用再回東海了,老龍王把你送到昆崙山修鍊,就是為了讓你日後來保護洛陽的。」他隨即讓兩個弟子和這條蟒一起守護洛陽帝都。
原來,東海龍王是奉上天之意,讓這條蟒蛇在昆崙山修鍊成正果以後,再讓它橫卧於洛陽城北,一方面阻擋黃河水侵蝕洛陽,另一方面,讓它協助歷代帝王驅邪扶正。它忠於職守,不僅拒黃河於城外,而且,也守也住了洛陽城北部的要塞。使得洛陽城,成了名副其實的帝王之城池。
冬去春來,日月穿梭。當年一條活靈活現的巨蟒,逐漸凝固成一百多公里長的土龍了。蟒嶺也演變成的邙嶺了。從空中俯視,邙山嶺彷彿是一條巨龍,順黃河與洛河委婉盤旋,氣勢之宏偉,波瀾之壯觀;在神州大地上是極為罕見的。
當年的兩個弟子變成了兩座山,永遠守候在這水道的兩邊,兩個弟子變成的山叫追蟒山。後來,黃河兩岸的人們覺得追蟒山不好聽,就改叫邙山了,一直沿用至今。蟒蛇逃跑時留下的黃水道痕迹,就是今天九曲十八彎的黃河。
洛陽有1000多年的都城史,自夏、商、周逮漢魏至今,北邙山上有帝王陵墓100多座。北邙山上僅王陵、皇陵區就有近十處,如:夏王陵、商王陵、周王陵、東漢皇陵、曹魏皇陵、西晉皇陵、北魏皇陵、唐陵、後唐皇陵、宋陵等。如果把王侯將相、王孫佳人、僧道名人的墓葬計算在內,北邙山上的墓葬不下數十萬座。
歷代吟詠北邙山的詩文和地下地上的碑碣墓誌等,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北邙文化,北邙文化是河洛文化,中華文明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


※青梅老盡櫻桃熟,綠葉紅顆壓枝頭
※牡丹瓷:永不凋謝的牡丹花,醉美了時光
TAG:中原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