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紙媒已死,這是我聽過的最大的謊言

紙媒已死,這是我聽過的最大的謊言

學生記者團

全國高校學生記者大本營

上周的「二更食堂」事件,再次掀起了一場關於紙媒與新媒體的大討論。

許多自媒體人都處在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網上的言論也是眾說紛紜:有對自媒體現狀痛心疾首的,有痛斥某些公眾號無底線的,中間夾雜著一片「紙媒已死」的聲音。

無奈,彷徨,無所適從……一時間這些負面情緒傳染了許多人,然而,熱點過後,一切趨於平靜。

「紙媒已死」的說法由來已久,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很多例子來論證,比如哪家報社又倒閉了或者轉型了,某個著名報社編輯改行了等等。

這些例子只能說明:死的不是紙媒,是紙!

古代沒有報紙,城門告示和鳴鑼昭示就起到了類似的作用。報紙的出現推動了新聞事業的迅速發展,新媒體的興起造就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從一群人圍在城門前看告示,到如今的一台手機看天下,技術越來越先進,信息覆蓋面越來越廣,獲取信息越來越方便。

變的只有傳播形式,傳播的性質從來沒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每次新事物的出現,都需要一個從恐慌到質疑到接受的過程。

想想在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街上突然出現一輛汽車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我們面對未知的東西,有兩種基本的認知途徑:1.根據以往經驗進行類比和推演。2.大膽進行嘗試。

嘗試存在風險,而我們的經驗又不足,於是出現了騎虎難下的局面,也就有了一片哀鴻遍野。

「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亦不會憑空消滅,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媒體的演變也是如此。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汶川地震十年,那些寫報道的人在哪裡呀》,特稿記者的形象讓我感觸很深。那種對於新聞真相的渴望深深地打動了我。

對,就是渴望!他們始終沖在第一線,因為離真相最近,所以每一篇文章都鮮活飽滿,儘管他們的文章並不為大多數人知道。

做自媒體情懷和功利心都要有,而有些人往往把情感和情懷混為一談,把功利心看做純粹的利益。

有的人推崇西媒體的媒體精神,孰優孰劣我們姑且不論,但是涇渭分明的「超脫」和「介入」,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販賣情感的文章就不必說了,過於露骨的煽情,不過是博眼球的把戲。

有人說,現在的自媒體沒有了所謂的媒體精神和新聞態度,有的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還有冷冰冰的數據。

我們的確很難接觸到一線的資料,更多的是對二手材料的加工。標題花樣越來越多,表達越來越浮誇,以至於出現了吃人血饅頭的狂歡。

丟掉新聞理想的,讓紙媒死去的,不是新媒體,是我們自己。

我們究竟要從傳統媒體身上學到什麼這需要每個人去思考,需要未來去印證、去見證。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編輯 | 小宇

投稿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生記者團 的精彩文章: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真的很好騙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我很方……」

TAG:學生記者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