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貝瑞基因牽手周大福 加快國際化步伐

貝瑞基因牽手周大福 加快國際化步伐

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廣州

在借殼原天興儀錶並完成一系列資本運作之後,貝瑞基因(000710.SZ)在資本市場上再有「吸睛」動作。

長期在香港深耕業務的貝瑞基因,此次與香港鄭裕彤家族的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大福」)產生交集。

5月21日,貝瑞基因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實際控制人高揚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周大福系財務投資,其在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經營資源豐富,「但目前來說,不會去用周大福的經營資源,它們對公司香港業務有所幫助,但仍然要靠自身努力」。

在今年4月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貝瑞基因的業績再上新台階。2017年,公司營收11.71億元,同比增長27.07%,其中醫學產品及服務收入11.07億元,占公司整體收入的94.54%。利潤方面,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3億元,同比增長54.12%。

在全球化的基因檢測行業,貝瑞基因的研發團隊頗具國際化,由高揚博士與曾經參與高通量測序儀設計和研發的周代星博士帶隊。公開資料指,周代星被稱為第一個將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帶到中國的人。

除了研發國際化,貝瑞基因亦希望能夠在東南亞乃至亞太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謹慎引入周大福

5月2日,貝瑞基因披露《關於放棄子公司增資擴股優先認繳權的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雅士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士能」)的控股子公司善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善覓控股」)擬通過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進行融資。

善覓控股與其全資子公司善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善覓香港」)主要從事開發、分銷、推廣及銷售癌症基因組學診斷服務,主要服務於香港、亞太以及中東其他國家的醫生、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

最近,善覓控股與第一認購人Healthcare Ventures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HVHL」)、第二認購人Ng Pui Keung(伍沛強)簽署了《認購協議》等相關協議。《認購協議》約定:HVHL出資450萬美元認購12萬股善覓控股普通股(認購價格為37.50美元/股);伍沛強出約50萬美元認購1.33萬股善覓控股普通股(認購價格為37.50美元/股)。

貝瑞基因稱,本次交易生效前,善覓控股100%股權由雅士能(持股50%)、少數股東(持股38.1%)和SPV(持股11.9%)持有。本次交易完成後,善覓控股的100%股權由雅士能(持股42%)、少數股東(持股32%)、SPV(持股10%)、HVHL(持股14.4%)和伍沛強(持股1.6%)持有。

貝瑞基因披露,此次交易對手方HVHL是周大福的控股子公司。周大福系鄭裕彤於1966年8月於香港創建。作為鄭裕彤家族的投資控股公司,周大福主要投資領域為房地產、能源、基建、百貨零售等領域。

此外,伍沛強系香港人。時代周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伍沛強曾擔任新天地產集團(00760.HK)主席兼執行董事,其在城市改造開發行業具有豐富經驗,曾負責落實與廣州天河新天希爾頓酒店的管理公司合作,並參與有關林和村改造項目合作及融資的磋商。

目前,暫不清楚周大福和伍沛強緣何投資貝瑞基因旗下的善覓控股。高揚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周大福)他們投資部的一個決定,並不是說周大福要進入基因測序行業,不存在這樣的說法。」

事實上,此次周大福的投資金額並不算太高。本次交易完成後,善覓控股合計融資499.999萬美元,其中280萬美元將被用於開發腫瘤遺傳學相關的服務和產品,另外170萬美元將被用於建設集團國際業務網路,其餘部分將被用於補充善覓控股日常營運資金或用於董事會可能確定的其他業務。

貝瑞基因稱,腫瘤基因檢測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現階段腫瘤業務亞太市場仍處於開拓階段,同時腫瘤業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這將顯著增加善覓控股與善覓香港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為避免腫瘤基因檢測業務大量資金投入產生的潛在風險對善覓集團的不利影響,公司擬通過放棄子公司增資擴股優先認繳權進行融資,獲得開展腫瘤基因檢測的資金保障和發展腫瘤基因檢測的技術支持,最終實現善覓集團長遠發展。」貝瑞基因稱,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仍具有善覓集團的控股權,並將獲得拓展腫瘤業務的資金保障。

根據公告,在財務上,此次融入的資金能提供善覓控股與善覓香港未來12-18個月業務發展的財務需要。同時在企業管理上,周大福將委派代表作為善覓控股的董事。

此外,在業務發展上,周大福將協助其與其旗下的醫療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係。而在業務網路發展上,善覓控股與善覓香港將可透過周大福廣泛的市場資源及業務網路,加快在東南亞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業務發展。

在港競爭升級

香港市場作為國際化平台,一直是內地醫藥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的首選之地。在與周大福結緣之前,貝瑞基因與中國基因界另一巨頭華大基因在香港市場的競爭早已打響。

據原天興儀錶2016年12月披露的交易報告書(草案),貝瑞基因於2014年3月在香港設有子公司香港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ONGKONG BERRY GENOMICS CO., LIMITED,以下簡稱「香港貝瑞」)。

此外,貝瑞基因與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合作,通過香港貝瑞設立雅士能;貝瑞基因與香港中文大學莫樹錦教授合作,通過雅士能設立善覓香港。

2014年7月,香港貝瑞認購雅士能增發的股權。變更完成後,雅士能100%股權由香港貝瑞持股51%,以及3名自然人共持股49%(其中盧煜明持股18.62%、趙慧君16.95%和陳君賜持股13.43%)。

據貝瑞基因2017年報披露,2014年7月,雅士能與香港中文大學簽訂協議,約定香港中文大學將自有專利「利用基因組測序診斷胎兒染色體非整倍性」獨家授權給雅士能使用,雅士能是香港唯一獲得上述專利授權,合法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機構。

2015年12月28日、2017年3月29日,雅士能和香港中文大學作為原告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起對BGI-HONG KONG CO.,LIMITED和BGI HEALTH(HK)COMPANYLIMITED(以下簡稱「香港華大基因」)的民事訴訟,申請對香港華大基因發布臨時禁制令,以促使被告停止對原告專利的侵權行為,並要求被告賠償雅士能因其侵權行為受到的損失或上繳其不當行為所獲得的利潤,並賠償相關利息、承擔雅士能的相關訴訟費等。

最終,雅士能、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華大基因於2017年6月簽署了《和解協議》。華大基因2017年7月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在訴訟賠償風險中提到了這一訴訟。不過,其在該風險提示中並未詳細說明支付給原告方的和解金費用具體金額。

華大基因表示,根據《和解協議》,發行人2017年支付原告方的費用低於發行人2016年利潤總額的3%,2018-2021年預計每年支付原告方的費用低於發行人2016年利潤總額的 1%。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發行人已支付完畢2017年應支付費用。

貝瑞基因2017年報顯示,公司已收到了858.3萬元的和解金,系雅士能上述專利權訴訟和解收到的費用。

「國際市場都是知識產權的競爭,並不是商業能力及銷售方面的競爭。」有熟悉國際市場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高揚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香港貝瑞位於香港科技園內,在當地基因行業比較知名,「香港其實並不是特別大的市場,但國際化做得非常好」。

談及未來香港貝瑞的發展,高揚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香港貝瑞更多是一個投資平台,並沒有太多實際業務,目前公司希望其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當前,全球都在爭奪獨角獸企業,外界亦預期香港貝瑞未來是否會登陸港股市場。對此,高揚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來說,還是希望它在現有的框架內健康發展,對其定位也是往海外拓展,除非以後它的海外業務有較大爆發。」

作為國內布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代表性企業,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的市場化競爭一直備受外界關注。

對此,高揚亦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華大基因主要是以政府項目為主,而貝瑞基因主要針對的是醫院領域,「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多的衝突,大家經營理念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周報 的精彩文章:

危機中的馬斯克:中國能拯救特斯拉嗎?
手機寡頭時代: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TAG:時代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