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中國人,不懂中國古典之美,得是有多遺憾?

一個中國人,不懂中國古典之美,得是有多遺憾?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

GIF

GIF via 北京故宮博物院

編者按:

這是象外第二次推薦友鄰ARTPASS的好東西:一個課程,也是一個機會,讓你重新審視中國古典藝術之美,重新獲得一顆古典的中國之心。

具體情況,看下面介紹吧:

作為中國人,不懂得欣賞中國古典藝術的美,不失為一種遺憾。

1500年前,南齊的謝赫所著《古畫品錄》是我國最古老的繪畫論著之一,其中提出的「六法」至今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據此,ARTPASS推出的《中國古典藝術》課程,甄選六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繪畫史上的精華之作,為你構建中國藝術史的脈絡結構,呈現中國古典藝術的精神內核與審美情趣。

如果你

認為中國古典藝術令人望而卻步;

看過很多西方的風景,卻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

想向朋友介紹中國美學,不知從何開始;

過去一味接收他國美學轟炸,仍感到迷惑;

……

沒有捷徑能讓人立馬「讀懂」經典作品,觀看的能力來自於直覺和經驗。

為何「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因為經驗值夠了,品鑒能力才能提高。

碎片化的汲取無法成系統,娛樂性的認知難以品高下,如果花上幾個周末的時間,與同好相聚,重歸課堂,聽名師講述,那麼在品鑒的經驗值不斷升高的同時,中國古典美學也無聲地浸潤了你的心靈,讓你在都市叢林中得享片刻寧遠。

宋·牧溪《六柿圖》局部日本京都龍光院藏

如果你

已經是資深中國古典藝術愛好者,

卻依舊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

「畫如其人」是否是一條鐵律?

我們如何看待古人所崇尚的詩情畫意?

傳統繪畫有如此多堂而皇之的臨仿之作,

這是否限制了中國畫的創新?

無形之"氣息"是不是玄學? 我能在哪裡捕捉到它?

中國與西方繪畫如何走出不同的視角表達之路?

……

《雙喜圖》 北宋 崔白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你有這些困惑,那麼,來我們的中國古典藝術課程上一起深入探討吧,體會那些可能被歲月封存的寧靜致遠,遠離喧囂的平淡天真。

中國古典的審美與智慧是如何給予我們力量?從《雙喜圖》中尋靈光乍現、在《六柿圖》中探格物致知,到《富春山居圖》中看地老天荒。

為此,我們特邀了學者彭萊作為我們課程的導師——

彭萊

美術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沉浸中國藝術二十年,終究還是傾心那不留意於物的茫茫、漠漠之精神。最愛蘇東坡,以及他的偶像陶、杜。詩、書、畫連結了中國人素往的幽微與博大,讓我們在課堂上一起去感知。

著作:《中國花鳥畫通鑒:得於象外》、《中國山水畫通鑒:一片江南》、《古代畫論》

ARTPASS將為大家呈現

每個周末90分鐘的課程

從藝術的寶藏中甄選不少於100件重要作品

參考與整理超過2本藝術專著

學者團隊長達260小時的精心打磨

/ 課程目錄 /

*每一講為上下兩節,45分鐘/節

05月26日【第一講】格物致知

從探究事物的本質到詩意的表達情感,這四個字是認知中國古典藝術的方法論。

06月09日【第二講】應物象形

藝術源自於人類對自然的模仿,它是關於造型的問題,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問題。

06月23日【第三講】骨法用筆

勾皴點染四個字先了解一下,書畫同源再了解一下,然後觀其風骨,名豈虛成!

07月07日【第四講】隨類賦彩

是時候打破對中國畫色彩寡淡的誤解了。中國藝術中的色彩既有濃重的敷彩,也有墨分五色的微妙,更有無色勝有色的留白。

07月21日【第五講】經營位置

聽了這一講更懂得名作構圖的精妙之處。若能在紙上掌控構圖全局,也能領悟人生的虛實進退。

08月04日【第六講】傳移模寫

古人對於經典傳承帶有敬畏之心,「集大成,自出機軸。」傳承與創造並不相悖。

08月18日【第七講】氣韻生動

看畫如看人,重精神內在而非形式技巧,因此有了「畫如其人」之說,這正是文人畫的調調。

現在讓我們來預習一下即將開課的第一講:

中 國 古 典 藝 術 開 課

第一講:格物致知——詩意的視覺表達

為 同 學 們 做 預 習 准 備

GIF

反彈琵琶 GIF via 阿龍

你是否聽一到中國古典藝術幾個字,就生出望而生畏、曲高和寡的印象、或者想起「閃著腰的兵馬俑」、「拋媚眼的乾隆爺」?

你對立體派印象派野獸派如數家珍,卻對米派、吳派、南派、北派、北勢南氣山水大成不知所云?………

我們對自己的文明有太多的誤區和未知了。

其實,日常就理應將探究事物作為習慣,並試圖去認知,而非人云亦云,這是古代文人一直在做的。

用宋代大儒朱熹的話來說,就是「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

其實這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表達:格物致知。

這也就引出了ARTPASS《中國古典藝術》第一講的課題:格物致知——詩意的視覺表達。

這四個字的涵義,說複雜,經過歷代思想家、學者的闡說已經變得非常複雜,說簡單,又是十分簡潔高級的歸納。

《馬超龍雀》銅奔馬,東漢

將「格物致知」作為講解中國古典藝術的中心辭彙,其中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糾正中國古典藝術長期以來在國人的心目中彷彿可以不講道理、隨心所欲的誤會;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立一種認知——中國古典藝術之所以能以它的獨特性閃耀東方,並與西方藝術相互映照,不是因為它對西方的所謂寫實的、科學的藝術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在於它博大而生動的視覺表達系統,包含了中國人與西方完全不同的探究萬物、觀照世界和表達自我的方式。

陝西興平,茂陵,霍去病墓

法國作家 Victor Segalen (1878-1919) 1914年3月6日 攝

看上面這張照片——這是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將軍的墓,他是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英年早逝。照片中整個畫面可以用李白的兩句詞來形容:「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有著歷史的蒼涼和雄渾,渾然天成,日本的枯山水與之相比,高下立現。

可惜時至今日,這個景象已經看不到了,霍去病墓被改造成一個小公園,意境全無——這難道不是一個民族喪失自己的文化和審美的損失么?

莫高窟壁畫伎樂圖之反彈琵琶圖,唐代

格物致知,是一個立場,也是課程的出發之處。

如果要對中國古典藝術的獨特性作另一種簡明的概括,沒有什麼比「詩性」這個詞更合適。

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詩、書、畫向來不分家,中國古人的詩性,既體現在思維方式、人生態度中,同時也體現在作為實踐的書、畫之中。

郭熙 《早春圖》絹本水墨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是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於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軸線上,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之構圖,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

因此,格物致知——詩意的視覺表達,是我們講解中國古典藝術的立足點。

中國人對藝術的認知,很早就達到自覺並具有理論的深度。南齊謝赫在《畫品》一書中提出「六法」,作為品評畫家成就高下的標準,「六法」理論涵蓋了中國古典繪畫的基本生態系統,為後世所繼承發揚。

5月26日本周六這一講,就是進入整個中國古典藝術審美系統之前的熱身,或者說導引,你將在課堂上聽到——

? 藝之起始:先秦的器與物

? 升天之跡:秦俑與漢磚

? 古風時代:從魏晉到盛唐

? 開拓與轉變:中唐及至五代

? 格物在致知:宋人的風雅

? 心中的宇宙:文人的創造

? 氣勢撼人:明清交替之際的藝術地圖

? 大寫意:晚晴繪畫中的近世精神

彭萊將根據朝代的演進,對中國古典藝術史上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梳理千年的歷史發展、演變脈絡,引領大家遊歷藝術演變景緻,從魏晉風度到唐宋詩意,元明清的承襲和嬗變。

上課時間:5月26日周六上午10:30-12:00

上課地點:上海市長寧路1139號

來福士西區B1言幾又

現在福利來了

對這第一講感興趣的讀者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

你對中國古典藝術的看法或故事

我們將抽取5位幸運觀眾

免費贈送第一講現場試聽機會

請在留言中說明自己當日

是否在上海,以及是否有聽課的意願

當天有空+人在上海

才是中獎的首要指標

2018年5月24日晚10點開獎

屆時沒有被抽中的讀者

可以考慮下面的優惠付費試聽服務

付費試聽

請掃描下面二維碼

進入試聽購買頁面

199元 / 位

369元 / 二人同行

每人可付費試聽一次,切莫重複申請

識別下方二維碼或

試聽後若購買完整課程,將退回試聽費用

.

END

.

把藝術拉出圈外

介紹優秀展覽,採訪藝術家

普及藝術知識,探討藝術意義

因為相信藝術的價值,

我們希望能憑一己之力讓更多人進入藝術,

或者說,讓藝術進入更多人

不管懂不懂藝術,你都能看懂象外

掃描識別

下方二維碼,

和象外建立長期關係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微博@Artha象外

以及 知乎 mono Flipboard 今日頭條 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象外 的精彩文章:

如果繪畫已死,那我可能會是世界上最後的畫家之一吧
當女人脫掉Bra時,她在脫掉什麼?

TAG:象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