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水畫,話「山水」

山水畫,話「山水」

說到中國的山水畫

魏晉時期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

但山水畫

又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

最早我們在畫像石中

能發現鹽井採鹽、胡漢戰爭中

山水作為一種背景出現

在西方繪畫中

最早的風景畫

也是作為人物畫背景出現

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大家關注人物神秘微笑的同時

可能很少注意到她的背後

能看到對風景的描繪

繪畫中這種先人後景

不僅僅是巧合

其中還蘊含著一種必然性

人類最初關注自身

主要是通過人的形象來表達

繪畫的敘事性非常重要

人物必不可少

可以說東西方文化

中的山水或者說風景畫

都經過了這樣一個發展歷程

從人物的背後走來

成為一個獨立的題材

王維《輞川圖》臨摹本

而山水畫真正獨立出來

成為一個畫科

實際上是由後人總結出來的

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論」

認為中國畫的發展分為兩條線

南宗之祖為王維

北宗之祖李思訓

王維最為人熟知的身份

是唐代詩人

著名詩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就出自王維筆下

是不是已經感受到了

一派山水浩然的氣象

王維是水墨山水的拓荒者

以及的文人畫的倡導者

而李思訓父子同為畫院畫工

主要鑽研的是青綠山水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

這說明南宗代表的是

以水墨山水為主的

文人畫家群體

而北宗則是

以青綠山水為主的畫工群體

從繪畫風格來說

南宗平淡天真

北宗精工巧媚

兩祖之後

其他人員的劃分

也基本符合這一標準

北派如趙傒、趙伯駒

馬遠、夏圭等

南派如張璪、荊浩、關仝

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等

董其昌更推崇的是南派

但其實他的南北宗論

亦有自相矛盾之處

對同屬南宗的文人畫家

評價亦有褒貶等

不過從各種相關記載

和後人的理論中

可以確定山水畫作為獨立畫科

首創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城 市

文化范

豐富「多彩」的水墨

馬遠《踏歌圖》局部

中國畫給很多人的感覺

就是以墨色為主

彩色少

中國的這個山水畫

從魏晉南北朝確立時

就是以墨色為主

但墨色不等於單調

黑白不等於乏味

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

濃、淡、干、濕、黑

本身就有不同的層次

有過繪畫經驗的朋友可能有體會

畫畫的過程

其實是一個不斷失控

再不斷調整的過程

當墨與水相遇

這種「失控」就更被放大

這種張弛收放的隨機感

正是水墨畫變化萬千的原因之一

也是油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巨然 《湖山春曉圖》局部

另外,從大的概念來說

中國畫對世界繪畫

最大的貢獻是線條

齊白石用一根線

就把海和天分了出來

而在西方繪畫中色彩之間

輪廓並不清晰

尤其是古典油畫

色彩是漸變的

所以水墨山水畫

並不能因為只用墨色

就認為表現形式單一

相反其中的空間和可能也很多

是富有層次和「色彩」的

而且發展到後來

中國畫中還是會有彩色

比如青綠山水

用到一些青色、綠色等等

城 市

文化范

山水畫的「氣韻」「筋骨」到底是個啥?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局部

中國山水畫

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

「氣韻」等概念

源於南北朝時

一個叫謝赫的美術家

提出的六法

一曰氣韻生動

二曰骨法用筆

三曰應物象形

四曰隨類賦彩

五曰經營位置

六曰傳移模寫

您別小看這「六法」

這是學習中國繪畫史

必學、必考的一道題

雖然,後來有很多畫家

大膽創新提出跳出六法之外

但是從繪畫史的角度來講

六法對於中國繪畫的發展

還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元倪瓚水竹居圖》

實際上六法是一個典型的

中國化的概念

比如氣韻生動

是很抽象的

對於其他文化背景的人

很難把握其中的意思

比如倪雲林《水竹居圖》

用「荒寒」兩個字形容

在英文中很難找到

準確對應的詞

它實際上表現的是

一種意蕭索凄涼的意境

城 市

文化范

中國畫的獨特語言——留白

夏圭《溪山清遠卷》局部

古人有句話叫

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通風

留白實際上跟中國

傳統的陰陽觀念有密切關係

中國畫把留白

也作為一種表現形式

另外,留白也可以作為

一種構圖方式

比如宋朝山水畫家

馬遠、夏圭

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

就是因為馬遠構圖多用邊角形式

夏圭常以半邊景物表現空間

城 市

文化范

鐵鑄山川——劉三齊山水畫

「鐵鑄山川——劉三齊山水畫展」

剛剛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落幕

劉三齊近年來創作的

「鐵鑄山川」國畫山水系列作品

既有傳統山水畫

筆理皴法的程式繼承

也注重外師造化

應景感照,妙悟自然

渾厚蒼潤、沉實透徹

在劉三齊看來

一直以來其作品中

都貫穿著筆墨厚重的風格追求

他從美院畢業之後

當過美術編輯

也開闢過美術專欄

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

也選擇了近當代山水畫中

一些大家公認的山水畫大師

如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

賴少其等名家大師為標杆

劉三齊也喜歡寫書法

他認為中國畫強調書畫同源

一方面是由於兩者

共通的創作工具——毛筆

另一方面兩者同樣強調線條

只有把線條練好

才能不斷提升、豐富作品內涵

而劉三齊也是借用了山水這一主題

來表達對中國畫風格的追求

城 市

文化范

李可染的「紅色」山水

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作品

《萬山紅遍》也屬於山水畫

實際上他也是一位承前啟後

開創時代之先的大畫家

他把紅色引入中國山水畫

也源於特殊的歷史背景

當時很難用山水來表現革命情懷

李可染先生髮現了一個很好的方法

就是毛澤東詩意山水

他將「層林盡染」「萬山紅遍」

這樣的毛澤東詩詞中的意境

通過山水畫來表現

李可染先生對中國畫變革

另一個最重要貢獻是

對於西方繪畫中光影的引入

比如《萬山紅遍》中

山和樹的邊緣

都有一層金光

他是故意的用逆光的效果

來表現山

他在筆記中也寫道

他從倫勃朗的繪畫中學慣用光的方法

用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山水畫中

遠山就渲染出光暈

畫面就會變得立體、有縱深感

可以說,對中國畫在20世紀的改變

李可染先生功不可沒

城 市

文化范

到哪兒去看山水畫?

因為山水畫在中國是一個主流

不管是中國美術館

還是北京畫院、國博等

都經常舉辦山水畫展覽

其中最多的可能是中國美術館

會有一些常設展覽

有空的時候您不妨也去看一看

體會一下中國山水畫的氣韻吧

本期嘉賓

《城市文化范》特約展覽評論員

田達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文化范 的精彩文章:

半世才子半世僧,弘一法師的人生之謎
菜市場買菜,找回來一張五元紙幣,看到號碼,頓時決定收藏起來!

TAG:城市文化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