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邵雍:你的形象里 藏著你的福氣

邵雍:你的形象里 藏著你的福氣

日知錄

良如金玉,重如丘山。儀如鸞鳳,氣如芝蘭。

——《善人吟

北宋大儒邵雍曾作《善人吟》,讚美「善人」的四種情狀。

此四種情狀,既可作為修身指引,亦可用作觀人之方。

(一)

有位姑娘常年配戴一塊玉,日夜不離身。

有人問及緣由,她說除了個人對玉的偏愛,更重要的是,玉與肌膚的日日相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她觀照自身,從外在的言行舉止,到內在的起心動念。

有美玉隨身,邋遢的衣著就相形見絀,人自然會想要衣冠整潔;

衣著得體了,粗鄙的言行就格格不入,人自然會注意謹言慎行;

言行得體了,邪思妄慮也就得到了收攝,人的心思自然會趨於純凈。

品性純良,莫如金玉。

吉祥之人,必是有著金玉的瑩潤精緻。

《詩經》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容君子美質如玉。

《禮記》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與其說玉有靈氣,不如說在與玉日久天長的相印滋養中,一顆浮躁的心被調服得謙和柔軟,人也帶上了玉的溫潤氣質。

(二)

有位朋友總覺得自己青澀有餘、氣場不足。

有人建議他,何不試著時不時將自己想像成一座山。

行止坐卧,安穩如山,則沉雅端莊而有教養;

待人接物,持重如山,則穩重得體而不失禮;

身處順逆,不動如山,則從容自如而心不亂。

為人厚重,莫如丘山。

吉祥之人,必是有著丘山的大氣沉著。

明代思想家呂坤曾言:「童心、俗態,此二者士人之大恥也。二恥不脫,終不可以入君子之路。」

又釋何為「童心」:「凡炎熱念、驕矜念、華美念、欲速念、浮薄念、聲名念,皆童心也。」

涵養得丘山之重,便是脫去貪婪浮躁之念、庸俗卑陋之態,雖處紛繁世事,卻如山般泰然自處,與世人風塵僕僕之態迥然不同。

(三)

有位姑娘習慣照鏡子,常對著自己鏡中形貌細細端詳。

有人調侃她自戀,她說她照鏡子,不過是為了時常檢點自己當下的心境修養。

若是一段時間喜悅平和,眼睛就清亮有神,儀態也輕盈從容,整個人都顯得柔和可親;

若是一段時間焦慮多躁,神情就黯淡昏沉,身形也僵硬滯澀,整個人看起來面目可憎。

儀容高貴,莫如鸞鳳。

吉祥之人,必是有著鸞鳳的雍容俊美。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有諸內必形諸外,言語或能欺瞞得了外人,眸子卻將一個人的心胸坦露無遺。與其惜求美貌,不如善護本心。真正的優雅,一定是源自內心的中正平和。

(四)

有位父親對女兒說:「你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像花蕾一樣,把自己嚴嚴地包裹起來。」

這種包裹,不是自我封閉,而是潔身自好。

在世俗的打磨中,正因為這層層包裹,有些話說不出口,有些事做不出來,有些圈子不必強融。

性情潔白,莫如芝蘭。

吉祥之人,必是有著芝蘭的清幽高潔。

《孔子家語》寫道:「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久居芝蘭之地,自有芝蘭之氣。君子愛惜羽毛,必先慎其所處。一個人所行的一切,都不會消失,而是會在自己的容貌和氣質上留下刻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的無限力量
遠見與德性:談談三國時期的母親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