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最具爭議的元帥,軍事韜略名冠全軍,總結的戰術影響局部戰局

他是最具爭議的元帥,軍事韜略名冠全軍,總結的戰術影響局部戰局

1945年11月正當處在後方的羅榮桓大做部隊間團結工作的同時,在前線的總司令林彪,卻正為遼西的戰事絞盡腦汁。部隊撤出錦州後,在錦州至義縣間的小鎮上下齊台,林彪又部署了一次作戰。結果,傷亡大不說,還打成了擊潰戰。在節節退卻的路上,林彪冥思苦想著對付國民黨軍的良策。自進入東北始,作戰對象與作戰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部隊由過去那種依託根據地打游擊戰轉變為打沒有根據地條件下的運動戰。過去打日本鬼子,老百姓全力支持,游擊戰打得得心應手。如今作戰對象是代表國民黨政府「接收」東北的美械部隊,不但火力強,情報也準確。在此形勢下,部隊在作戰方針、戰術指導和部隊編組等各個方面,都必須與當前的情況相適應,才能打敗敵人,扭轉不利的戰局。

林彪元帥

12月下旬,為了進一步總結山海關防禦戰失利以來作戰的經驗教訓,明確下一步軍事鬥爭的方針,林彪在遼寧阜新召開了一次營以上幹部會議。會上,林彪首次提出了「等、忍、狠」的作戰指導方針和三條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三三制、不打主觀主義的仗。什麼是等、忍、狠的作戰指導方針呢?林彪解釋說:等、忍、狠的方針,是指在目前形勢下,軍事行動要等待一下,等待土匪的肅清、群眾的發動和根據地的建立;對於敵人暫時的猖狂進攻,要忍耐對付,避免過早地使用主力進行決戰,讓敵人佔去一些地方,以分散敵人;一俟條件具備,則堅決大舉反攻,狠狠地打擊和消滅敵人,恢復與擴大解放區。

抗戰時期的林彪

三條戰術原則的內容是:三三制戰術,是指在一個班內,將全班戰士編成三個小組,每組3人,由正副班長和軍政素質較好的戰士擔任組長,目的在於加強班的領導和指揮。這種編組,平時便於訓練管理,戰時利於指揮,且機動靈活,能夠避免因隊形擁擠所造成的傷亡。一點兩面戰術,主要是針對遼西作戰中各級指揮員不善於集中兵力對敵進行包圍迂迴攻擊的情況而制定的。林彪還專門分析了近期進行的上下齊台戰鬥,其弊端在於隊形密集、一面平推,不敢對敵軍分割包圍,結果,以較大的代價打了一場擊潰戰。

抗戰時期的林彪

在一點兩面這種力求分割包圍全殲敵人的戰術中,一點,指的是應當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的攻擊點,當然這一點是敵人的要害和弱點,保證打垮敵人,反對在各個攻擊點上平分兵力的做法;兩面,是指必須大膽地採取至少兩面,兵力多時可以三面、四面的攻擊部署,并力求將主攻方向選擇在敵人側面或後面,使其不敢頑強抵抗和不致突圍逃跑,避免擊潰戰的結果。為了保證「一點兩面」戰術的正確運用,各級指揮員親自偵察敵情與地形就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地形的選擇,對主攻方向的確定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林彪又提出了不打主觀主義的仗的原則。

鑒於眼前的對手國民黨軍第十三軍等部隊炮兵、自動武器多、火力強的特點,林彪及其前指參謀人員提出:必須以熟練的夜戰、近戰和發揮手榴彈與炸藥的作用,作為戰勝敵軍的手段。阜新會議所確定的這些戰術思想和軍事方針,對東北戰場軍事鬥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人的使命 的精彩文章:

揭秘:1949年陳賡為何為這位昔日的同窗階下囚打招呼「開小灶」
揭秘:張學良晚年為何感嘆要是誰不死,日本人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TAG:軍人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