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觸目驚心的苦難

觸目驚心的苦難

遇見你真好

我們一起往閱讀的深處走走吧

看《夾邊溝記事》是一個故事一聲嘆息這樣看完的。每一個故事都太沉重,太殘酷,這段苦難撞擊著心臟。

這是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可惜這本書已經被禁了。

夾邊溝位於中國甘肅省酒泉市境內巴丹吉林沙漠邊緣,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對「右派分子」的勞動改造,就在這荒漠戈壁之中進行的。

這些「右派分子」有醫學院教授、老工程師、藝術家、作者、記者、教師、政府幹部等等,他們大多是因為被舉報發表了「右派」傾向的言論,然後開批鬥會,被下放到夾邊溝來的。

他們可能從未想過,說了一句就會引來如此之大的災難。

事實上,這個小型農場自開辦時起就只能接收四五百名勞改人員,因為它只能養活這麼多人。但1957年甘肅當局卻將兩三千名右派源源不斷地押送至此。

後來勞動改造演變成了飢餓折磨,極度的飢餓,慘絕人寰的苦難,一大半的人都沒能逃過這場飢餓,慘死在了夾邊溝,沒能等到了活著離開的那一天。

作者楊顯惠歷時5年,採訪了一百多位當事人,終於使塵封四十多年的歷史真相大白於天下。

《夾邊溝記事》是由二十個故事組成了,都是作者採訪當年倖存者的回憶記錄。

1960年國慶節前,夾邊溝的右派,除去死了的和幾百名體制太弱什麼或也幹不了的,全都遷移到了高台縣明水鄉的一片荒灘上,省勞改局計劃在這片荒灘上建一片河西走廊最大的農場,要開墾五十萬畝土地,調過去了大約一千五百人。

在這裡你要無休止的勞動,且都是超重體力勞動,人餓得走不動了,還要出工幹活,挖大渠,平田整地和開荒。

這裡沒有木材蓋房子,他們只能自己動手挖窯洞,小的只能住一兩個人,大的能住一、二十個人,窯洞大多矮到只能爬進去,再爬出來,直不起身子。

糧食定量進一步降為每天七兩,月不足十四斤,一天就吃一頓菜團和一頓菜糊糊,營養極度短缺,大批死亡就開始了。

誰都不知道轉天早晨還能不能醒來,因為每過三兩天就有一個人死去,而且都是在睡眠中死去的,沒有呻吟,沒有呼喚,一點痛苦的掙扎都沒有,就靜靜死去了。

後來糧食進一步降為每天五兩,人死得太多,為了保存體力,勞動都停止了,大家已經餓到連去伙房打飯的力氣都沒有了,開飯時炊事員提著桶往地窩子和窯洞里送飯,給每個抖抖索索舉起的飯盒裡舀上半馬勺末糊湯。

為了充饑,很多人開始喝「粉湯」,就是用黃茅草籽煮的湯,這種湯喝進去會有飽腹感,但是它會把腸子黏在一起,當時至少有幾十人是因為喝這個給喝死了。

曾經知識淵博,威風凜凜的教授,甚至吃別人的嘔吐物和從糞便里挑出來沒有消化的食物。

還有人千辛萬苦逮到一次吃的機會,卻活活給撐死了。

飢餓已經讓人把尊嚴、道義丟在了一邊,甚至出現了活人吃死人......

被餓死的人沒有墳墓,只有一個寫著名字的紙牌,死了之後用被子裹起來,放在地窖門口,拉屍體的人用車子拉一車仍在荒野。

周圍的狼都是不怕人的,他們常來吃這裡的屍體,個個都吃得油亮亮的。

面對這種情況,地委書記甚至斥責申請糧食的黨委書記:

「死幾個犯人怕什麼?干社會主義哪有不死人的,你尻子鬆了嗎?」

《夾邊溝記事》是楊顯惠命運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另外兩部是《定西孤兒院紀事》和《甘南紀事》,《夾邊溝記事》還被拍成了電影,不過也被禁了。

如果你也想了解這段歷史的話,可以找我拿命運三部曲電子書和夾邊溝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夕書洞 的精彩文章:

TAG:晨夕書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