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蘇肇家針灸治失眠(上)

蘇肇家針灸治失眠(上)

蘇肇家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醫,對針灸治療失眠有其獨特的見解。蘇肇家教授在臨床治療中,多選取頭部穴位和腹部穴位,重視四關穴及內關、陽陵泉的應用,善用背俞穴,以養心安神的方法來治療失眠,臨床效果滿意。

尹平 楊曉英 徐世芬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醫醫院 蘇肇家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蘇肇家針灸治失眠(上)

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難,或睡眠不深,睡眠時間不足,嚴重者甚至徹夜難眠為特徵的病症。由於長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患者伴有頭痛、頭暈、健忘、煩躁、多夢等癥狀。據有關專家估計,到2020年全球大約將有7億多失眠患者。世界衛生組織(WHO)一項調查表明,全球已經有27%的人受到睡眠病症的困擾。而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壓力的增加,失眠患者的數量也正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全球較為關注的難治性疾病之一。

蘇肇家是上海市名老中醫,陸氏針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針灸科)入室弟子,擅於用針灸或針葯結合的方法,通過經絡辨證和臟腑辨證,綜合治療疾病。其中對針灸治療失眠更有獨特的見解。蘇肇家認為,失眠的病機可以從營衛失和,陽不入陰;臟腑失和,心神失養;情志不遂,氣機紊亂等方面來考慮。在臨床治療中,常選取頭部穴位和腹部穴位;重視選取四關穴及內關、陽陵泉;並且善用背俞穴,協調臟腑以養心安神的方法來治療失眠。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頗多,現將蘇肇家教授針灸治療失眠經驗總結如下。

失眠的病因病機:失眠的病因複雜,多為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勞逸失調、久病體虛等引起臟腑機能紊亂,營衛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病。其病位主要在心,多與肝、脾、胃、腎等臟腑有關。主要將失眠的病機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營衛失和,陽不入陰 《類證治裁·不寐論治》曰:「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者陽不交陰也。」《靈樞·邪客》曰:「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由此可見,衛氣過盛,營衛失於平衡,營陰不能收斂衛陽,致使陽盛於外,陽不入陰,故不寐。蘇肇家認為,人之睡眠,由心神主掌,而營衛陰陽的正常運作是保證心神調節人體正常睡眠的基礎。

臟腑失和,心神失養 心主血脈,又主神明,為君主之官,是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藏神,而神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人體重要生理功能的睡眠,也是由心所主的神來決定。《素問·靈蘭秘典論》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寤寐得安。《素問·大奇論》云:「肝雍,兩脅滿,卧則驚,不得小便。」可見肝鬱氣逆,血不歸藏,可致神魂不寧。脾胃為「後天之本」,脾的運化功能健全,則正氣充足,不易受到邪氣的侵襲,臟腑機能正常,胃和卧安。《景岳全書·不寐》言:「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類證治裁·不寐》亦指出:「思慮傷脾,脾血虧虛,經年不寐。」思慮過多可致氣結傷脾,氣機不暢,脾運失常,不僅不能運化氣血,導致氣血生化無源,營血虧虛,心神失養,從而出現不寐;而且還可以導致運化水濕失常,釀生痰飲,積而生熱,痰熱擾心,導致失眠的發生。腎為水臟,有化氣利水之功,若腎氣不足,水道不利,腎虛水泛,則可阻礙氣機運行,上凌心肺,故喘而不得卧。《素問·逆調論》中載:「夫不得卧,卧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臟,主卧與喘也。」另外,腎水虧虛不能上濟於心,內擾心神亦可致失眠。蘇肇家認為,失眠的病位雖在心,但與肝、脾、胃、腎各個臟腑的正常功能活動相關。

情志不遂,氣機紊亂 情志變化以臟腑氣血為物質基礎,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所做的不同反應,是人的情感和情緒變化,是精神活動的一部分。失眠的發生與情志的失常密切相關。當情志刺激超過了個體的生理活動範圍及承受能力,則會引起五臟氣機失常、陰陽失調,從而出現失眠。《張氏醫通》曰:「平人不得卧,多起於勞心思慮,喜怒驚恐。」《景岳全書》曰:「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由此可見,情志活動太過,可導致氣機不利,升降失常,氣血生化無緣,心失所養而致失眠。(尹平 楊曉英 徐世芬 蘇肇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雷忠義:從痰瘀毒風治胸痹心痛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