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0歲退伍老兵為戰友掃墓,卻發現了自己的墳墓,原來是這麼回事

60歲退伍老兵為戰友掃墓,卻發現了自己的墳墓,原來是這麼回事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越南無理由對中國邊界實施戰爭行為,中國積極自衛,派出解放軍戰士參與對越自衛反擊。這場戰事發生在已經穩定多年的新中國,當年參戰的士兵大多老去,也有許多在戰爭中犧牲的軍人。他們年輕時保衛祖國,為國犧牲後受到國家的禮遇。被授予烈士稱號,家屬也享受國家的各項保護待遇。我國對於戰爭中犧牲的軍人給予非常高的榮譽,但對於倖存的老兵,他們的狀況似乎不盡如人意,甚至還有些意外的插曲。

60歲退伍老兵為戰友掃墓,卻發現了自己的墳墓,原來是這麼回事

就如這位老兵,在為戰友掃墓的時候,居然以外的見到了自己的墓碑,與戰友一樣,「躺」在烈士陵園裡,接受大家的禮敬。

這位老兵叫晏禮根,老先生老家江西,生於1947年,22歲入伍,服役43軍127師。2007年時已經60歲高齡的老先生,在這年清明節,專程去廣西防城烈士陵園,為犧牲的戰友掃墓。

60歲退伍老兵為戰友掃墓,卻發現了自己的墳墓,原來是這麼回事

也是這次掃墓,讓老先生髮現了一些陰差陽錯的事情。掃墓過程中,老先生在距離戰友不遠的地方,見到了自己的墓碑。上面有自己參軍時的照片,下面刻著「晏禮根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

當年自己參戰負傷,傷情比較嚴重,頭和腰都受重傷,緊急治療之後,又接著在湖南療養。傷好回部隊之後,卻早已見不到當年熟悉的面孔,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年一起參戰的戰友犧牲的、退伍的,早已離散各地。甚至連自己都是被遺忘的。這話不假,老先生傷好之後回到部隊,但因為自己年齡的限制加上戰爭留下的傷病,團里領導給出的建議是退伍。

60歲退伍老兵為戰友掃墓,卻發現了自己的墳墓,原來是這麼回事

戰士們退伍之後,脫離了軍隊,也就脫離了軍人的光環,作為普通市民,也和普通百姓一樣的過生活。但老先生還保留著軍人的倔強,身上還有從軍的影子。

當年部隊為自己辦理退伍之後,還將自己的傷情做了鑒定,並因此為自己辦理了殘疾證,為了自己退伍之後能更好的生活,也是國家對退伍的參戰老兵的禮遇。自己的殘疾證上寫了「因公負傷」的不實信息,這對於參戰負傷的退伍老兵來說,無異於是剝奪了一項榮譽。不僅如此,這對於自己作為退伍老兵所能接受的國家的待遇也是不同的。為此,老先生一直堅持了幾十年。走遍多個政府部門,老人堅持不懈,終於改回來自己「因戰負傷」的榮譽。

60歲退伍老兵為戰友掃墓,卻發現了自己的墳墓,原來是這麼回事

後來,老先生從朋友那得知,自己當年因為在戰場受傷,被轉到醫院治療的途中,與部隊失去了聯繫。戰爭結束後,部隊專門發郵件到自己的老家,但沒有收到任何回復,部隊就認為自己已經犧牲了。於是才把自己「安葬」在烈士陵園。

時過境遷,當年為自己「安葬」的人員也不知今在何處,他們知道自己沒有犧牲,會不會感到欣慰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